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718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581篇
地球物理   832篇
地质学   1527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3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61.
Xie  Wan-li  Guo  Qianyi  Wu  Jason Y.  Li  Ping  Yang  Hui  Zhang  Maosheng 《Natural Hazards》2021,106(1):805-827
Natural Hazards - Loess landslides have complicate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Accurately describing the internal failure deformation of loess landslides and 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method of...  相似文献   
962.
Xie  Xiaoliang  Zuo  Jinxia  Xie  Bingqi  Dooling  Thomas A.  Mohanarajah  Selvarajah 《Natural Hazards》2021,107(3):2555-2572
Natural Hazards - From a macro-perspective,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driven approach, this paper utilizes multi-featured data from 31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to build a Bayesian...  相似文献   
963.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主力烃源岩系,而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五段则是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利用地质、录井、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在须五段内部烃源岩、储集层特征以及其发育构造-沉积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五段源内成藏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相应模式.须五段泥页岩连续稳定分布,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Ⅲ为主,总体上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砂岩储层总体为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沉积相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须五段源内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岩控制气藏范围和规模,有利相带决定了优质储层发育位置,源储配置关系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异常高压有效保存和改造;总结其成藏模式为源内短距离垂向叠覆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964.
李林  张成  闫春  杨涛涛  解习农  王少凯  储生明 《地球科学》2021,46(10):3707-3716
海底重力滑动系统研究对认识海底斜坡稳定性和深水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上中新统及其以上地层中发育一个大型的自南向北滑动的海底重力滑动系统.利用区域二维地震资料,查明了该大型海底重力滑动系统的地震相和发育特征,探讨了其可能的形成原因.该海底重力滑动系统由伸展域、过渡域、收缩域、滑动面和软弱层等5个要素构成;其发育演化可划分为晚中新世前重力滑动、上新世同重力滑动和第四纪后重力滑动等3个阶段:前重力滑动为物质准备阶段,水道复合体沉积于半深海泥质斜坡之上,为重力滑动提供物质基础;同重力滑动为重力滑动系统发育的主体阶段,沉积物披盖在强烈变形而产生的地形上,同时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后重力滑动为重力滑动系统萎缩阶段,沉积物逐渐将重力滑动产生的凸凹地形填平,并继续沉积.斜坡地形和高沉积物供给是海底重力滑动系统发育的基础;基底断层活化和底辟作用可能是触发其发育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965.
利用碎石屏障阻断非饱和带毛细上升为土壤盐渍化改良提供了新思路.为了研究碎石屏障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以及碎石层结构和埋深对改良效果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西部杭锦后旗典型盐渍化分布区建立试验地,设置了7组不同碎石屏障处理工艺开展土壤盐渍化改良试验,对试验地4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钠百分率等参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7组不同处理中,埋设深度为60~80 cm,利用颗粒直径为1 cm和3 cm的碎石按上细下粗的结构分两层铺设的处理方法改良效果最佳;从表层到40 cm深,土壤EC值平均下降55.9%.较大的碎石屏障埋深,上细下粗的铺设方式,可提高下层碎石孔隙度,并在非饱和带深处切断毛细管,从而有效降低土壤毛细上升高度,抑制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上移"返盐",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6.
关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东部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是否是地壳深熔形成以及与东冈瓦纳大陆裂解事件存在关联长期以来有较大争议,以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样品采集基础上,通过室内镜下岩石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底部两个酸性火山岩样品(RYA01、DYA01)加权平均年龄为139.1±1.3 Ma(1σ,MSWD=1.08)和137.3±1.4 Ma(1σ,MSWD=0.98),代表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早白垩世时期火山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酸性火山岩具有高含量的SiO2、低镁指数值、较高的A/CNK比值,富集Al、LREE和Th,强烈亏损Nb,锆石εHf(t)值介于-20.1~-10.5之间,平均值为-13.5.综合研究表明,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是印度大陆北缘伸展减薄的环境下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上覆地壳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产物,结合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结果以及前人对东冈瓦纳大陆研究成果,认为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酸性火山岩与东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属于Kerguelen地幔柱岩浆活动早期产物.   相似文献   
967.
968.
随着各类新型气象观测要素的增加,自动气象观测场线缆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故障率;由于大部分观测场都采用地下布线,使得后期维护或维修十分不便。文章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ZigBee模块的硬件电路,同时对协调节点ZigBee网络组建、数据接收及传输到服务器端环节进行了软件设计;最后对采集系统进行了对比观测,观测结果显示:系统能稳定地将各传感器的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到服务器端,实现了气象数据在ZigBee无线网中的采集。  相似文献   
969.
2013年5月15-17日长江下游地区多地出现连续暴雨,数值模式检验显示雨量预报值误差较大。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0.5°×0.5°格点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槽前西南气流、低涡切变和深厚湿层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形势背景;低涡东北部产生的暴雨与低层东风急流的扰动和曲率增大密切相关,地面辐合抬升触发了上升运动;700 h Pa切变线和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线的叠加处、925 h 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区都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普勒雷达平均径向速度图像上显示强烈的辐合区,正、负速度区面积比达到1∶3,回波不断在辐合线处生成,下游地区出现"列车效应",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强度为30~40d Bz,小时雨量达到16~20 mm。对比模式预报场,中低层偏东急流量级和气旋性弯曲偏小导致了暴雨区漏报,地面辐合线位置和强度的偏差造成了雨量中心位置的偏差,可通过与实况对比、雷达分析等手段对预报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970.
2013年夏季华北乡村站点固城大气氨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3年6—8月河北省定兴县固城站的NH3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NH3体积分数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固城站NH3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0.9×10-9~862.9×10-9,平均体积分数为43.9×10-9±65.9×10-9。观测期间PM2.5中NH4+平均质量浓度为 (19.77±33.24) μg·m-3。2013年夏季固城站NH3和NH4+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浓度明显高于华北地区城市站点,说明由于农业施肥等活动导致固城站大气NH3和NH4+质量浓度水平显著提高。夏季NH3体积分数有明显日变化且呈单峰特征。2013年夏季固城站硫氧化率和氨转化率较高,说明SO2和NH3转化为SO42-和NH4+的速率较大。华北地区应加大对由农业活动造成的NH3排放的控制力度,以降低区域二次气溶胶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