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为了探究沙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极端干旱的响应,通过野外模拟试验开展了极端干旱(生长季减雨60%与干旱60 d)对沙质草地和固定沙丘植物群落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和叶性状等群落结构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生境变化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具有显著影响(P<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和LDMC显著高...  相似文献   
652.
河北省地磁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河北省地磁台1986~2005年的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这进一步认识了河北省地磁场变化规律及其特征,为地震预报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653.
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淑亮  吕芳  李斌 《中国地震》2011,27(4):348-362
以山西、河北、内蒙等地5口映震能力较强的地下水位观测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强震井水位前驱波现象较为普遍,其比例可达65.1%(41/63);相同地震不同观测井前驱波特征各不相同,同一观测井在不同地震前的特征也各异,这可能与不同观测井具有不同的井-含水层结构以及不同地震前有着不同的震源参数有关;与单井水震波相比,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次数略低于水震波,其比例在39.7%~50.7%之间;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观测井占研究区观测井总数的比例可达66.7%.  相似文献   
654.
初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45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以其成矿规模大、形成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诸特征而被誉为研究大陆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文章基于青藏高原已有的矿产勘查与研究成果,概述了大陆碰撞过程中的主要成矿作用及其成矿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了陆一陆碰撞所造就的成矿背景和成矿环境以及控制成矿作用的关键地质过程.并草拟了可供今后研究的工作模型。初步研究认为,始于60Ma的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至少形成了3个重要的控矿构造单元,即雅鲁藏布江以北的主碰撞变形带,雅鲁藏布江以南的藏南拆离-逆冲带和高原东缘的藏东构造转换带。主碰撞变形带以巨大规模的地壳缩短、双倍地壳加厚、大规模逆冲系和SN向正断层系统发育为特征,控制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安多锑矿化带和风火山铜矿化带及腾冲锡矿带的形成及分布;藏南拆离一逆冲带由藏南拆离系(STDS6)和一系列北倾的叠瓦状逆冲断裂带构成,控制了藏南变质核杂岩型金矿化、热液脉型金锑矿化和蚀变破碎带型金锑矿化的形成;藏东构造转换带以发育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大型剪切带、富碱斑岩带和走滑拉分盆地为特征,控制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哀牢山和锦屏山金矿带及兰坪盆地银多金属矿带的分布。按成矿系统的基本思想,初步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成矿巨系统:大陆俯冲碰撞成矿巨系统、陆内走滑一剪切成矿巨系统和碰撞后伸展成矿巨系统。在大陆俯冲碰撞阶段,主要发育与流体迁移汇聚和排泄有关的锑金铜热液成矿系统和碰撞期花岗岩岩浆.流体锡稀有金属成矿系统;伴随陆.陆碰撞而发生的陆内走滑.剪切作用,主要导致了走滑拉分盆地银多金属热液成矿系统、斑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和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的形成;在碰撞后伸展阶段,主要发育受SN向正断层系统控制的斑岩铜矿成矿系统、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成矿系统和热水沉积铯锂硼金属成矿系统。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655.
65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