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31.
辽宁眼前山铁矿位于鞍山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铁矿构造变形带的复合部位,为鞍山地区鞍山式铁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对眼前山铁矿的岩石学、矿物学进行了研究,对该区铁建造和围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分析。该区铁建造以条带状为主,少量为块状,其顶底板围岩及矿体夹层主要为太古宇鞍山群千枚岩。主量分析结果表明,铁矿石主要由Si O2和铁的氧化物组成,Al2O3含量较低,LOI较大。矿石微量元素分配曲线属于右倾型,强不相容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是海底高温热液(300℃)与海水混合的结果,表明了该区BIF形成与海底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该区BIF中富集重稀土元素,Y/Ho大于26,La和Eu具有正异常。由于缺少陆源碎屑物质,要形成稳定的条带状构造,推断该区的BIF形成于海水深度大于200 m的浅海环境,形成机制应该是富含铁的海底热液运移到相对浅水区发生氧化沉积所致。通过A-C-FM原岩恢复,结合Zr/Ti O2-Ni图解可知千枚岩为变质沉积岩;Sm/Nd比值也显示了沉积岩的特点。该区千枚岩中Th的变化范围为7.9×10-6~22.5×10-6,平均为15.8×10-6;La的变化范围为17.9×10-6~71.7×10-6,平均为38.4×10-6;La/Sc的平均值为2.3;Th/Sc的平均值为1.0;La/Th的平均值为2.4。这些值都接近大陆岛弧沉积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眼前山铁矿成矿环境相当于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932.
The Huangtuliang monzonitic granite outcrops o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Huangtuliang gold mining district, Chicheng, North Hebei Province. Our predecessors only made isotopic age determination using the K-Ar method. Through LA-MC-ICP-MS zircon U-Pb dating and zircon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determination, this study acquired the age of 244.8±2.0 Ma(MSWD=0.57) on the basis of the weighed mean 206Pb/238U ratio, indicating that the Huangtuliang monzonitic granite 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 Triassic period,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Early Indosinian 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 of North Hebei. εHf(t) values vary relatively evenly, within the range of-10.65--14.03, with an average of-12.14. The two-stage evolution model ages, tDM2, vary between 1943 and 2144 Ma, implying that the rock-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Huangtiliang monzonitic granite mainly came from the Paleoproterozoic recirculated crustal materials, though a small quantity of enriched-mantle materials would have been involved.  相似文献   
933.
934.
为解决测绘相关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素材挖掘能力不足和思政育人资源匮乏的问题,经广泛调研、研讨、素材收集和系统开发,建立了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库。案例库依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矩阵图、思政案例-课程知识模块树状结构图,整合优化课程知识模块,按照测绘类、地理类、遥感类和计算机类4个课程类别分别建立了多模态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B/S结构,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案例输入、案例审核、案例查询、用户反馈和系统维护5个功能模块。应用于相关课程中,为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拥有良好职业核心素养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35.
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海洋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使投弃式温度剖面测量仪(the 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XBT)应用于海洋科学考察和海洋维权的需求越来越大。介绍一种基于C#的XBT终端显示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实时数据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936.
我国干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裸露地表、部分覆盖度地表和全植被覆盖地表3种不同下垫面类型为着眼点,详尽地阐述了相应下垫面类型下不同的干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其监测的优劣。下垫面为裸露地表时,微波遥感法具有广阔的前景;部分覆盖时双层模型法较好,但模型复杂,应注重经典双层模型的简化;全覆盖时各类监测方法各有优劣。提出未来干旱遥感监测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对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干旱监测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7.
镭同位素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镭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海洋学过程,在海洋学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镭同位素在海洋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溶解态物质输运,水体停留时间的估算,海洋地下水排放,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放射年代学以及海洋水团分析5个方面的内容。从海洋中镭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测量方法及其在以上5个方面的研究综述了镭同位素海洋学研究进展,比较了海洋中镭同位素测量方法,阐释了各应用领域的示踪原理,给出各种应用的方法模式及公式,总结了镭同位素海洋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我国镭同位素海洋学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38.
攀西地区稀土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攀西地区以喜马拉雅期稀土碱性杂岩的的控岩矿构造裂隙,霓石英碱正长岩和霓辉正长(斑)岩高位小侵入体,碱性伟晶岩、霓辉萤石锶重晶石岩、方解石碳酸岩(矿)脉构成了攀西地区三位一体的稀土成矿独特模式。区内矿床类型新,稀土品位高,主要稀土工业矿物氟碳铈矿占矿石中REO品位的76%~95%,且粒度粗大、易选;氟碳铈矿REO含量高62.30%~77.66%。黑色矿泥富含Eu、Y等次稀土。  相似文献   
939.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裂谷盆地,内部发育6个坳陷、4个隆起、54个凹陷和44个凸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其古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大量的录井、岩心、古生物、测井、地震资料及前人的大量文献和数据,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进行了全区对比和统层。在此基础上,对冀中坳陷、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内东濮凹陷各组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这些区域的古地理图;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科研报告中所编制的辽河坳陷、黄骅坳陷、渤海海域古近系各组段的古地理图,编制了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的古地理图。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含油气凹陷,每个凹陷中心的深湖亚相泥岩构成烃源岩,而在凹陷的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等砂体,构成重要的储集层,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下,凹陷中央的烃源岩向周围与之互层的储集层供烃形成油藏,在凹陷中央的烃源岩中,还发育了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因此,每个凹陷就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生油凹陷的分布及其古地理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940.
The west sector of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is well-known for the Jingtieshan-type iron deposits. A new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prospecting for gold and copper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e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ectonic evolu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9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from the Palaeoproterozoic to Indosinian. Four minerogenetic series and two minerogenetic subseries of ore deposits are recognized. Iron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several stages, while most of the metals were accumulated in large amounts in the Caledonian. The enrichment and mineralization of gold is related to large-scale shear-strike-slip faults and the ascent and unloading of deep-seated flu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