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172篇
地质学   552篇
海洋学   25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植被覆盖度的遥感模型及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磊  苗放  李玉霞 《测绘科学》2010,35(2):120-122
本文在对岷江上游典型流域研究区实地踏勘和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Aster和ETM遥感数据、地面实测数据和常规观测数据等资料,研究了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植被覆盖度模型。以遥感图像中单个像元作为测算单位,对植被指数NDVI进行了计算,并对岷江上游毛儿盖地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反演。利用研究区实测数据、生态环境本底遥感调查数据和水文气象数据,对上述模型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反演结果精度较高,能较真实的反应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72.
破碎煤体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破碎煤体的渗透特性是影响煤矿瓦斯抽放和地下采空区突水灾害预防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种专用的破碎岩体压实渗透试验装置,在MTS815.02岩石力学伺服试验系统上完成了破碎煤体压实过程中的渗透特性测定,得到了破碎煤体轴向应力、渗透压差、水头梯度与渗流速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各种粒径破碎煤体在不同渗透速度下轴向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1) 不同粒径破碎煤体的渗透特性与其压实状态密切相关,轴压从5~15 MPa变化时,渗透压差的最大值增加了3.28~166.47倍,渗透系数都相应降低了1个量级以上;(2) 在恒定的渗流速度下渗透压差随轴压变化的规律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3) 渗透系数随轴压变化的规律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4) 恒定的轴压下水头梯度随渗流速度变化的规律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73.
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正处于产业结构、城区职能、"港一城"关系的转型阶段与人口快速集聚时期.利用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抽样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转型期的人口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着人口吸纳能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行业和职业呈现低端化、资源环境的承栽能力较弱等问题,虽与区域的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自然本底相吻合,但严重制约了该地域的社会经济转型.为推动该区转型,亟需转变人口发展模式,通过借鉴浦东新区的经验教训,从就业与社会极化、"银发经济"、教育与创新、集约环保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74.
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海昆  苗青壮  董祥  吴琼  黎明晓  宋金 《地震》2009,29(3):1-11
给出加速模型拟合的穷举方法,以中国大陆21次6.8级以上地震为例,在单个震例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大陆7级左右地震前地震应变释放的群体特征。 总的来看,7级左右地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模式可分为5类,第Ⅰ类是震前震中周围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加速、震中附近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减速(DA),约占38%; 第Ⅱ类是震中附近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减速、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加速(AD),约占19%; 第Ⅲ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加速特征(ASR),约占14%; 第Ⅳ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减速特征(DSR),约占24%; 第Ⅴ类仅1例,各种尺度的时、空范围内,基本上呈现应变匀速释放特征(LSR)。 前兆性地震序列应变加、减速释放的持续时间一般相差3~6年,这表明增强基础上的平静往往是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典型的应变释放特征。 DA模式中震前具有稳定的应变加、减速释放特征的临界区域范围平均来看大约分别是震中附近260~400 km及100~200 km,大约分别是7级左右地震平均破裂尺度的3~5倍及1~2倍; AD模式与此相反。 模型参数m值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就应变释放加速现象而言,无论何种应变释放模式、无论应变释放的绝对量如何,其加速释放速率大体相当。 而从应变释放减速情形来看,“外围增强、内部减弱”的DA模式,其应变减速释放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5.
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海江  苗长虹 《地理研究》2009,28(4):957-967
用城市流来描述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用城市流强度来表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强弱。城市流强度与中心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具有强相关性。通过对全国地级以上28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和结构分析,发现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具有如下特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高度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第三产业的对外服务占主导,而50~100万人的城市制造业的对外服务表现突出;东部三大城市群集中了我国城市流强度将近一半的份额,上海、北京-天津和广州-深圳组成了全国性的三大对外服务中心;东部地区的对外服务总量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落差。  相似文献   
976.
利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花岗岩变形实验数据,研究声发射(AE)事件应变释放特征,探讨加速模型参数m值与温压环境的关系.常温条件下,声发射应变显示一定的加速释放特征,但m值随围压增加未显示出趋势性的变化,表明常温条件下m值与岩石强度关系不密切.围压固定时,m值随温度升高逐渐变大,声发射应变从加速释放逐渐过渡到匀速释放,这意味着不同温度条件下岩石变形过程中内部微破裂形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应变释放类型的较大差异(即m值的较大差异).在浅表地层的温压条件下,岩石破坏前显示一定的加速释放特征,m小于1;在渐进式破坏区段,应变释放呈逐渐减弱的减速释放态势,m明显大于1;在深部温压条件下,应变释放加速特征明显,m值明显较低.此外,完整岩样破裂前声发射应变加速释放特征显著,而宏观剪裂面的黏滑之前,声发射应变基本上匀速释放.  相似文献   
977.
富尖晶石球粒状CAI(富Ca-Al难熔包体)是球粒陨石中一种特殊类型的CAI,在南极格罗夫山碳质球粒陨石GRV020025和GRV021579中共发现两个富尖晶石球粒状CAI———GRV020025-3RI8和GRV021579-3RI5。GRV020025-3RI8具有占统治地位的尖晶石,在球粒的最外边存在严重蚀变的不规则边,钙钛矿主要分布在靠近边的位置。与GRV020025-3RI8比较,GRV021579-3RI5的尖晶石中的钙钛矿消失,深绿辉石出现,薄薄的蚀变层位于尖晶石核和富钙辉石边之间。两个富尖晶石球粒状CAI的尖晶石均具有低含量FeO和ZnO的特征,而且GRV021579-3RI5具有较GRV020025-3RI8更高的TiO2含量。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GRV020025-3RI8和GRV021579-3RI5都经历过熔融结晶过程,它们的蚀变均发生在非氧化的含水或无水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978.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A型花岗岩位于索伦山-贺根山构造带内。高精度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22Ma±4Ma。其成因可能与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79.
近50年东北冷涡异常特征及其与前汛期华南降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中国160站华南前汛期 (5~6月) 月平均降水、气温资料、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Reynolds海温资料, 对东北冷涡与华南前汛期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 定义了一个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 (NECVI), 并研究了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年同期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对流层低层的垂直运动异常特征和前期全球海表温度 (SST) 的先兆信号, 结果表明: 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与华南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东北冷涡强年, 前期东亚冬季风偏弱, 同期东亚夏季风异常爆发提前且偏强,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 华南地区低层上升运动发展, 降水偏多; 东北冷涡偏弱年, 前期东亚冬季风偏弱, 同期东亚夏季风爆发推迟且偏弱,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 华南地区低层下沉运动发展, 降水偏少; 前汛期东北冷涡与前期中国近海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强年, 前期对应着La Nia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 而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弱年则对应着El Nio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80.
地震临界现象及相关尺度增长定量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青壮  蒋海昆 《地震》2008,28(2):79-86
当前作为强震前的典型特征, 临界阶段地震活动的相关长度增长及主震周围矩释放加速(AMR)现象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及普遍认可。 但近期部分震例研究显示, 在震中周围的大尺度范围内检测到矩释放加速的现象, 而在震中附近较小区域又可检测到矩释放减速的现象。 该文拟对地震活动相关以及临界状态的研究状况, 主震前震区周围大范围矩释放加速和小范围矩释放减速定量化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