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别超高压榴辉岩高温高压下电导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大陆中下地壳高导层成因及与物质组成之间的关系,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干的和1mol/LNaCl溶液饱和的榴辉岩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干榴辉岩平行线理方向的电导率比垂直于线理方向的高,但两个方向上的活化能相近.在中下地壳条件下,干榴辉岩的电导率比中下地壳高导层电导率值低几个数量级.常温下1mol/LNaCl溶液饱和的榴辉岩两个方向上的电导率对压力具有不同的依赖性;在中下地壳条件下,1mol/LNaCl溶液饱和的榴辉岩的电导率可达到一般高导层的电导率值.无论干的还是饱和的榴辉岩都不能解释大别山20-50km深处的高导层成因,因此,在该深度范围内榴辉岩不可能是主要的岩石组成.  相似文献   
102.
对高压线下GPS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高压输电线对GPS测量成果影响的定性结论:对于高压线下精度不高的定位测量,GPS定位技术是可以胜任的。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以Cauchy分布作为图像像素比值的统计分布模型 ,并融合图像局部线性相关技术实现背景建模。该方法同时利用了像素点的统计特性和邻近像素点所蕴涵的丰富空间区域信息。实验表明 ,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抗背景中全局或局部光照的渐变和突变 ,有效地抑制背景中活动物体和阴影的杂波干扰。  相似文献   
104.
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独特的纵向岭谷地貌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金沙江、怒江、澜沧江3条大江的阶地、河谷主要沉积物均为中更新世以来所形成,说明三江并流这-独特地貌-水文现象形成于中更新世及以后的时间。中更新世昆黄运动是西南纵向岭谷乃至中国的地貌-河流发育重要转型事件,奠定了西南纵向岭谷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影响了三江并流区的现代地表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5.
机载POS系统视准轴误差检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简要介绍了机载POS(position and orientaion system)系统视准轴误差检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实际航摄影像资料验证了视准轴误差检校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利用其实施对地目标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6.
华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的三维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22  
采用正方形网格对华北地区速度模型进行参数化、网格维数为649×90×16,网格间距为1km. 通过对华北地区30条深地震测深剖面的Pg波三维有限差分速度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该地区上部地壳的三维速度结构. 反演结果显示,低速的"棱形"华北盆地被高速的隆起所包围;而华北盆地又由两个大的断陷带中间夹一个隆起所组成.两个大的断陷带又被分割为多个小的断陷盆地.研究区内的断层多为铲式正断层,结晶基底深度变化较大. 所有这些表明华北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发生强震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107.
ntroductionThereflectionandtransmisionofelasticwaveatainterfacebetweentwodiferentmediaareanimportantandbasicquestioninEarthq...  相似文献   
108.
云南高原典型湖泊现代过程及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云南省境内从南到北、由低至高分布的7个典型湖泊进行钻探取样,共钻取岩芯140m,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表泥样品。对湖区古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主要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高湖岸已受构造作用的强烈影响发生变形;杞麓湖、拉市海、文海等分布着高于落水洞时代很新的多层贝壳层,蛇山组沉积结束于末次冰期晚期及其它相关证据说明,该区现代水系可能是最近几万年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9.
西南季风对中国自然环境影响的区域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季风作为亚洲季风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自然环境也有较大影响。西南季风建立以后,因青藏高原高度不足以阻止西南季风这一深厚的大气环流系统,加之西南季风厚度随着山地尤其是横断山脉的上升而不断增厚、增强。南支西风急流的气旋性质对西南季风深入有引导作用,西南季风较东南季风活动性强,影响区域范围大,影响到太行山以西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更新世时,青藏高原隆升至海拔平均约3000m的高度,同时期也出现了第四纪最大冰期与最大温暖期,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厚度加大,西南季风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深化起到重要作用。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至现今的平均约4500-5000m的高度,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足以阻挡大部分西南季风进入西藏高原和中国内陆地区,西南季风影响范围退缩到长江上游以南的西南地区局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0.
大别山北麓的奥陶纪岩浆弧: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和角闪石的~(40)Ar-~(39)Ar定年方法,测得大别山北坡马畈闪长质杂岩体中石英闪长岩的结晶锆石年龄分别为(463.5±3.4)和(458.6±6.7)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462.7±1.4)Ma。从镁铁质包体到闪长岩和花岗岩类,ε_(Nd)(t)介于4.3~1.8之间,且随着Mg~#值的减小和SiO_2及Nb含量增高,岩石的ε_(Nd)(t)值降低,结合低Nb/Zr比值和中等-高的Ba/Th比值等特点,认为有关岩石的形成与幔源岩浆受板片流体影响并发生地壳AFC(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同时出现)作用有关,但它们亏损Nb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并不是地壳物质影响所致,而反映了地幔岩浆源区的特点,表明岩浆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环境。这一研究进一步证明,在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地区,曾经发育了奥陶纪岩浆弧,向西与北秦岭岩浆弧相接。从大别山北麓的马畈杂岩体到昆仑山的布青山英云闪长岩体,中央造山带内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侵位年龄有向西变新的趋势,可能意味着原特提斯秦岭洋在向华北地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过程中,是从东向西逐渐关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