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595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1043篇
海洋学   33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变埋深条件下饱和土爆炸能量耦合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朝民  任辉启  李永池  辛凯 《岩土力学》2010,31(5):1574-1578
通过在? 2.5 m×5 m模拟爆炸装置中进行了饱和土爆炸试验。利用自由场试验研究了饱和土在不同埋设深度条件下的爆炸问题,得到了相应的爆炸破坏效应的宏观特征和压力实测波形,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饱和土中爆炸波传播规律,并通过试验得到耦合系数的试验数据,绘制了耦合系数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封闭爆炸最小比例埋深为2.62 m/kg1/3,当比例埋深大于2.62 m/kg1/3时,峰值压力与动量受比例埋深的影响不大,此时爆炸能量基本被封闭在饱和土中。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空压机所产生的高压气流带动金刚砂于砂直接撞击岩石样品表面使之实现迅速减薄的目的,该法较传统的水砂手工减薄法具有效率高和劳动强度低的优点,同时避免了水砂减薄法中的脱胶、碎裂,或因矿物易溶于水而被溶解丢失以及因矿物吸水而使样品发生膨胀变形等弊病。  相似文献   
993.
对区域地质分析表明,在晚古生代,由于南北两大板块对接碰撞及其后持续挤压作用,致使区内韧性剪切带发育,由北至南形成3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它们对区内金矿床(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剪切带经历了自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早期3个韧性变形时期,每个时期均伴随不同阶段金元素的活化、迁移以及富集成矿.深壳剪切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热动力和容矿空间;同时剪切带活动过程中,伴随了区内多期次岩浆活动,也为金成矿提供热动力和成矿物质.通过对巴彦温都尔金矿剪切带内金矿脉特征分析表明:剪切带内裂隙是金元素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总结了苏尼特左旗地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的成矿演化模式,并初步指出在区内金矿勘查中应注意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李开超  王家鼎  王欢  郭乐 《地下水》2009,31(5):114-116
以新建郑 (州)--西 (安) 高速铁路为例,选取典型路段 (华阴段),采集原状黄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方法,研究 Q3 黄土在不同压力作用下湿陷前后微结构参数的变化,得出其湿陷性与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湿陷性主要是由大、中孔隙含量引起的.其含量与黄土湿陷系数具有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成岩作用是沉积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碳酸盐油气储层形成机制和层控矿床形成机制的理解。近年来,碳酸盐成岩作用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沉淀白云石获得成功:人们模拟海水(泻湖)条件下的细菌硫酸盐还原环境,在常温下沉淀出具有序反射的白云石。(2)热液白云化作为新的主流模式成为关注的热点:人们已认识到热液白云岩储层、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和Mississippi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共同的形成机制,它们均受构造(伸展、走滑构造)和热流体流动的强烈控制。(3)深埋藏条件下封闭系统的白云化作用受到关注:一些对油气储集空间和层控矿床有较大意义的白云化作用主要是在相对封闭条件下发生的,在对岩石储集空间的变化的贡献上以及在相应的地球化学指标上不同于开放条件下的白云化作用。(4)混合水白云化模式受到质疑:人们重新研究了作为混合水白云化典型地点的美国威斯康星弧碳酸盐的成岩作用,根据流体包裹体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偏光显微镜观察及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有机物成熟度的数据,得出威斯康星弧与白云化有关的水-岩相互作用是由与温度升高有关的浓卤水导致的,白云化作用是热水成岩作用的结果。(5)淡水环境的成岩机制受到挑战:新近研究证明,大范围的低位体系域中可以没有具化学活性的淡水透镜体,海水环境同样可以产生成熟的石灰岩,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可以引起海水对碳酸盐的不饱和。(6)锶同位素在海相碳酸盐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由于锶同位素不像氧、碳同位素那样因温度、压力和微生物作用而分馏,矿物可直接反映流体的同位素组成,地质历史中海水锶同位素组成也具有独特的长期变化趋势,这使得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在沉积期后流体示踪中得到广泛应用。(7)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受到重视:如BSR和TSR可减小SO42-对白云石沉淀(或白云化)的动力学屏障,其产物H2S和CO2可在不同条件下对碳酸盐储层产生影响,BSR和TSR可提高成岩流体锶含量,甚至在形成天青石矿床中也具极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巴里坤膨润土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巴里坤膨润土不同颜色的典型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巴里坤膨润土矿Ⅱ的膨润土的强吸收波谱出现在3627 cm-1(高频区)、1040 cm-1(中频区)、531 cm-1、470 cm-1(低频区)附近;5个代表样品的红外光谱曲线轮廓基本上一致,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颜色的膨润土因其化学成分的差异,在红外光谱曲线上有所不同,在3600 cm-1(高频区)附近,1#样品对红外光谱的吸收率较强,归属于Al—O—H的伸缩振动,说明1#样品蒙脱石的含量要高些;在797.64 cm-1(中频区)附近,1#、5#样品对红外光谱的吸收率要弱些,归属于Si—O—Si的反对称伸缩振动,说明SiO2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通过计算主要来自干旱地区已知成因环境的8组代表性沉积物的分维值,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沉积物粒度都能获得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成砂、洛川马兰黄土及塔里木河洪泛平原沉积物的分维值都小于2,使其分维值失去了实际的物理意义.但是将分维值作为一种沉积物粒度分析参数,失去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仍具有与部分传统粒度参数的相关关系;粒度分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同种成因类型沉积物的分维值可能相差甚大。将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参数进行对比:分维值(D)与平均粒径(Mz,换算成ψ值)可能存在有条件的弱相关关系,但并不总是前人所说的正比关系;分维值与标准偏差(σ1)则明显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与黄河河口沉积物磁性特征对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2001年8月和9月分别采自黄河与长江河口沉积物样品的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差异。长江河口沉积物中亚铁磁性物质的含量高于黄河口,但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物中都是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样品磁性特征,亚铁磁性矿物晶粒都以假单畴-多畴为主。相比黄河口沉积物,长江口沉积物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对磁性特征的的贡献较小。长江与黄河河口的这种磁性特征主要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物来源的控制影响。此外,无论是长江口还是黄河口沉积物,磁性参数χARM、χfd%与沉积物细粒级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两个参数作为粒度的代用指标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99.
The Neoproterozoic and Lower Paleozoic along the profile of Yuanguping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 China underwent anchimetamorphism. The illite crystallinity (IC) of the <2 μm fractions ranges from 0.23-0.34°△2θfor the Neoproterozoic to 0.23-0.35°△A2θ for the Lower Paleozoic (calibrated with the Kisch IC set, Kisch, 1991).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etamorphic grade of the Neoproterozoic and Lower Paleozoic is the anchizone. The peak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is estimated to be 290-210℃. This result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greenschist or subgreenschist facies of the Banxi Group, nor with the lower-greenschist facies or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Sinian to Lower Paleozoic, as most previous researchers thought. The illite (K-mica) b0 values range from 0.9074 to 0.8963 (nm) for the Neoproterozoic and the Lower Paleozoic. Based on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s of the illite (K-mica) b0, the peak metamorphic pressure of the Banxi Group was derived to be of a type that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 Ne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隶属函数对地下连续墙模糊可靠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杰  张晓  牟在根 《岩土力学》2008,29(3):838-840
虽然有学者已经将模糊可靠度的概念引入到了岩土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可靠度计算时隶属函数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进行选取尤为重要,因为隶属函数的选取作为一个先决条件,其对可靠度计算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隶属函数选取不同,计算结果有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现状进行了研究,分别选取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隶属函数:降半梯形分布、二次抛物线分布以及岭形分布,从理论上推导出三者对模糊可靠度的计算结果的影响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计算地下连续墙模糊可靠度时隶属函数选取的一般原则。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