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1 Introduction The Pingluoba brine,which characterized as high concentration with sodium,potassium,boron,lithium,and rubidium,possess great development value.The main composition of the brine can be summarized to the  相似文献   
92.
Abstract: Human activity during the Holocene in the Horqin region, northeastern China, has been widely documented. As an important proxy record of human activity, black carbon (BC) in sediments has been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daptation. A loess-paleosol section located in south Horqin was chosen for this study.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dapt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we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BC, organic carbon (OC) and other proxies. The conclusions included: (1) before 3900 cal BP, human activ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dominated by climate change. For example, the rapid decline of the agrarian Hongshan culture was caused by a slight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at ~5000 cal BP; (2) during 3900-3200 cal BP, the heavy dependence of human societies on nature gradually lessened and the ability of those human societie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was enhanced. However, the farming-dominated Lower Xiajiadian culture was nonetheless replaced by the pastoralist Upper Xiajiadian culture due to an extremely cooling event at ~3200 cal BP; (3)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period, the marked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activity might have lessened as a result of a clear improvement in human labor skills. After this, human living styles were influenced by cultural developments rather than climate change because humans had mastered more powerful means of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93.
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应用广泛,制作图幅DOM、要素解译时都需要确定卫星遥感影像各景的有效使用范围。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应用景范围线,有效提高图幅DOM、要素解译和元数据生产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简单评述了现有各种版本的大气折射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编制方法,指出了实测大气折射值、建立随地形而异的实测大气折射模型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大气折射值的原因后,介绍了一种在不同方向精确测定大气折射值和建立观测点大气折射模型的新方法,以及所依赖的观测仪器具备的特性,最后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建立的本地大气折射模型。  相似文献   
95.
96.
97.
越来越多的连续墙工程提出了入岩要求,而现阶段广泛使用的连续墙抓斗入岩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状况,以抓斗抓取地层的特点为出发点,对其现阶段在岩石地层抓取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以岩石破碎学为理论支撑,从抓斗自重、油缸闭合力、斗齿布置规格以及抓取方式等方面着手,提出了若干可用于提高抓斗入岩效率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8.
吉林榆树河子、黄泥河子地区主要岩性为变质深成侵入体。测区内确定了三种类型花岗质片麻岩,通过其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本区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形成环境、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样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是通过俯冲的玄武质板片的部分熔融形成在热的板块构造俯冲带中,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并且含有地幔物质及较老的大陆地壳物质参与到岩浆源区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壳幔混源型岩浆的特点,为重塑测区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较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
页岩油资源评价过程中,常用热解参数(S1)反映含油性。由于实验关系,所测得的S1存在轻烃、重烃的损失,为更准确的对页岩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本文通过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研究以及对样品抽提前后的热解参数进行对比,对S1进行轻、重烃补偿校正,获得泥页岩总含油率参数,根据泥页岩排烃门限确定其可动油含量参数(S1/TOC)。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页岩S1校正前后相差2~3倍,排烃门限对应的S1/TOC=75mg/g TOC,结合黏土矿物含量(表征可压裂性),优选出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区:青一段有利区主要集中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北部及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青二、三段集中在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与齐家古龙凹陷中南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的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2m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2m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的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