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冻融岩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石的冻融破坏是寒区岩石工程中常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3种岩石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及电镜微观扫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性质的岩石在冻融条件下的劣化损伤机制,分析了其冻融破坏机理; 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岩石总结提出了2种不同的冻融劣化模式:裂隙扩展劣化模式和颗粒析出劣化模式; 通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3种饱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不同性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的拟合关系表达式,初步量化了循环冻融对寒区岩石强度衰减的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今后岩石冻融劣化研究和寒区工程建设及工程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低空急流的脉动与暴雨关系   总被引:56,自引:8,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1998年5~7月华南暴雨和南海季风科学试验期间香港天文台提供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香港的每小时天气现象及雨量进行了详细的对照发现,风廓线资料可以揭示出西南季风中和行星边界层中与暴雨相联系的中尺度现象,2km高度以上的低空急流中心早于2km高度以下超低空急流中心1~2小时出现,强降水的出现和超低层急流风速中心的出现相对应的。设计了一个表征低空急流强度和高度的指数I,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降水强度与低空急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指数I迅速加强后1—2小时内将出现强降水,因此风廓线对强降水的出现有一定的预示性。  相似文献   
993.
上海热带低压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外卫星云图和高低空天气形势的分析表明,2001年8月5日发生在上海的特大暴雨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云团发展而成,与之相伴的环流系统是形成于东风带中的热带低压。对其进一步的诊断分析发现:(1)热带低压具有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结构特征,自形成后,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区,其上为负涡度区,散度场高空存在强辐散层;(2)暴雨发生前,流场上存在有利于对流发展的垂直环流结构;(3)副高减弱断裂导致热带低压转向经过上海,海上高压的阻挡作用有利于低压在上海维持较长的时间并发展;(4)在暴雨发生前一天就有明显的水汽通量中心,并伴有较好的能量和稳定度条件。  相似文献   
994.
I Introduction Many of the world’s commercially important fishstocks are overexploited and some are even depleted(FAO 1997, 2005). Overcapacity is considered to be amain factor leading to such a tragedy (FAO, 1999). Con-sequently, the existence of excess capacity has been sin-gled out by FAO (1995, 1998, 1999) as a matter of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last decades or so. This represents amajor shift in the fishery policy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from focusing almost exclusively on the is…  相似文献   
995.
上海中心城区暴雨内涝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暴雨积水110报警数据和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利用时空过程分析法研究了暴雨积水与降水强度以及累积雨量的关系,建立了中心城区暴雨内涝的阈值指标,结果表明,中心城区暴雨积水程度与1 h降水强度和2 h累积雨量密切相关。当降水强度达30~40 mm·h-1时,中心城区就会出现暴雨积水。当降水强度达50 mm·h-1、2 h累积雨量达70 mm时,暴雨积水会明显增多。相对于暴雨发生的时间,暴雨积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一般滞后1~2 h。下垫面状况、人口和道路密度也影响到暴雨积水的发生。综合海拔高程、下垫面类型、排水管网等多因素,开展中心城区精细化的暴雨内涝风险情景模拟及灾害损失评估,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许夙晖  慕晓冬  赵鹏  马骥 《测绘学报》2016,45(7):834-840
针对因样本量小而导致的遥感图像场景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和多核支持向量机(MKSVM),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深度卷积神经网络(MS-DCNN)的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方法。首先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方法对遥感图像多尺度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高频子带和低频子带分别用DCNN训练得到了不同尺度的图像特征,最后采用MKSVM综合多尺度特征并实现遥感图像场景分类。对标准遥感图像分类数据集的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结合低频和高频子带对不同类别场景的识别优势,对遥感图像场景取得较好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997.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El Ni?o during peak phases with and without a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P-IOD) on the Northwest Pacific circulation were studied. The authors focused on the Northwest Pacific circulation features in the mature phase of El Ni?o from September to February of the next year. Composite maps and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El Ni?o with and without P-IOD exhibits large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tensity. In single El Ni?o (SE) years without a P-IOD, an anomalous low-level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around the Philippines (PSAC) is instigated by the single El Ni?o-induced Indonesian subsidence. However, during the years when El Ni?o and a P-IOD matured simultaneously, a much greater anomalous subsidence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Maritime Continent occurred. The PSAC tends to occur earlier, is much stronger and has a longer lifetime than that during SE. More importantly, the PSAC shows a characteristic of an eastward movement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to the Philippine Sea. This characteristic does not appear during SE. These patterns imply that a positive IOD event tends to exert a prominent influence on the PSAC during El Ni?o events and there is a combined impact of El Ni?o and P-IO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SAC.  相似文献   
998.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2015,39(3):611-633
在作者前期研究(穆松宁和周广庆, 2012)的基础之上, 本文主要利用了EOF分析和相关分析, 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Total Fresh Snow Extent, 记为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之间"隔季相关"的机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目的在于寻找TFSE气候效应的冬季增雪面积关键区。结果表明, 虽然欧洲中纬冬季增雪面积(文中均以TFSE-1表示)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不很显著, 但其变化维系了上述"隔季相关"的物理途径, 其变化对TFSE的气候效应而言起关键作用, 但是, 亚洲中纬冬季增雪面积(文中均以TFSE-2表示)的贡献尚不清楚;另外, 对TFSE的气候效应而言, 起作用的实际上是欧亚中纬冬季增雪面积(文中均以TFSE-1-2表示), 其不但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具有更显著的"隔季相关", 而且这种"隔季相关"还具有和TFSE非常相似的、但更为清晰的物理途径, 因此, 在气候预测的意义上, TFSE-1-2可替代TFSE。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进一步认识闪电活动与对流层氮氧化物的关系及更准确地估算中国地区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LNOx)总量,选取人口稀疏,工业生产水平较低的青藏高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IS(Lightning Imaging Sensor)和GOME-2(The Global Ozone Monitoring Experiment-2)卫星探测仪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区域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闪电与对流层NO2垂直浓度(VCD)月均值资料的时空分布特性和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结合Beirle et al.(2004)的LNOx估算方法,估算了中国内陆地区的LNOx产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NO2与闪电与在年际趋势、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上保持很好的一致性,闪电密度与NO2VCD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84,这表明青藏高原地区NOx受人为源影响小,是研究LNOx的理想区域。基于拟合结果,估算得到中国内陆地区LNOx的年均产量为0.15(0.03~0.38)Tg(N)a-1。这一结论进一步缩小了以往研究中中国地区LNOx产量估算的不确定范围,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闪电在中国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鉴于溢油及其风化产物的组分复杂性,本文应用计算毒理学方法对溢油中的主要毒性特征污染物进行甄选。首先结合美国溢油事件中的主要污染物分类方法,针对溢油事故的潜在特征污染物进行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判别,然后建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结构参数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模型,尝试筛选出海洋溢油事故的12种特征污染物,包括3种多环芳烃(PAHs)、8种烷基化PAHs及1种PAH的氧化衍生物。本文首次应用DFT方法进行溢油中特征污染物的甄选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在溢油污染物监管和灾后处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