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4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1148篇
地球物理   1400篇
地质学   2312篇
海洋学   427篇
天文学   266篇
综合类   472篇
自然地理   61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GRAPES_GFS全球中期预报系统的研发和业务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_GFS的研发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GRAPES_GFS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进展,概要阐述了这些进展对GRAPES_GFS业务:化的贡献。动力框架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位温垂直平流的算法、极区滤波方案、标量平流方案、垂直速度衰减(damping)算法、提高模式分辨率等,改善了模式框架的稳定性、计算精度以及质量守恒性。物理过程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RRTMG辐射方案、CoLM陆面过程方案、积云对流、边界层过程、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以及物理过程的调用计算等,全面提升了模式物理过程的预报能力。全球三维变分同化方面,研发了模式空间三维变分(3DVar)系统、资料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技术、卫星资料同化方面的相关技术等。同时,对目前GRAPES_GFS2.0的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总体来说,该系统各项预报指标全面超越GRAPES_GFS1.0,与T639相比等压面要素预报在对流层也有明显优势,降水、2 m温度等预报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02.
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γ中尺度致洪暴雨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5年7月18日黄土高原发生的一次γ中尺度致洪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200 h Pa深厚低涡和低层切变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前暴雨区大气层结对流不稳定增强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增长为强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暴雨发生前地面图上生成的湿焓高能中心、850 h Pa和700 h Pa等压面上生成的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高值中心和暴雨落区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中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加强对强降水有直接影响;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雷达回波图上体现为多个对流单体组成的带状回波,影响暴雨区的对流单体回波中心强度50 d BZ,径向速度场分析表明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的生成和维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03.
地基主动式云自动观测设备外场比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5年1—5月安装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试验基地的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HT101)和2种型号激光云高仪(CYY-2B、HY-CL51)进行比对试验。试验期间以L波段业务探空气球的入云和出云高度为云高标准,对测云仪从云体探测率、准确性、天气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毫米波测云仪的云体探测率最高;(2)以探空气球入云高度为标准,毫米波测云仪云底高度探测相对偏差最小;(3)毫米波测云仪有较强的云顶高探测能力;(4)毫米波测云仪天气适应性最强,在多层云、卷云、低能见度条件下HT101探测性能优于CYY-2B、HY-CL51。  相似文献   
904.
基于OpenStack架构建立省级云资源管理平台,通过整合省级各类硬件资源,将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纳入统一资源池管理,在此基础上将省级原有的多套虚拟化系统软硬件资源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后资源有效利用率大幅提升,实现硬件资源动态、弹性、可回收利用,能够更好地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硬件资源服务。通过接管省级VMware、OS等虚拟化系统,平台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快速部署交付业务系统,大幅提高对气象业务的服务和支撑能力,提高了系统运维的水平和效率。该平台的建成和应用对省级云计算发展和应用具有示范、服务、探索等多重作用,特别是对带动省级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探寻省级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5.
利用常规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监测产品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14日新乡强对流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移冷槽与低层暖脊叠加使新乡上空形成明显的不稳定层结,而中低层暖湿空气在午后表现出明显的北抬和向高空扩展的趋势,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度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雷暴大风和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同时,强对流天气发生前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偏强程度,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起对流触发作用,辐合线尾部前侧的对流云团发展更强更快。云团合并导致对流云团迅猛加强,对流单体合并有利于对流回波的暴发性发展及回波顶快速抬升。过程中雷暴外流边界也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太行山脉东侧的雷暴外流边界受地形抬升作用,触发大范围分散的对流单体,导致了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风灾主要是由多单体风暴中的下击暴流和雷暴外流边界造成的,下击暴流造成的大风比由雷暴外流边界导致的大风更强。此外,强回波中心强度增强、质心高度迅速升高,回波顶高和VIL值跃增等对强对流过程中局地冰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06.
江苏文化产业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召宜  渠爱雪  仇方道  马晓冬 《地理科学》2016,36(12):1850-1859
在明晰相关概念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研究表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呈现倒“U”型,发展态势显露转型性,发展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发展格局呈现点轴趋向性,发展机制具有明显的外力驱动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强化政府调控,注重政策创新,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稳健发展;强化科技人才,注重市场激活,促进江苏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实施多元战略,注重因地制宜,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强化区域整合,注重优化布局,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07.
Jinfeng Ma  Igor B. Morozov   《Tectonophysics》2007,441(1-4):97-114
A nearly 160-km long Wollaston Lake Reflector (WLR) observed in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S2b of the 1994 Lithoprobe Trans-Hudson Orogen transect (THOT) in northern Saskatchewan (Canada) is among the most spectacular and well-recorded features imaged within the crystalline crust. Based on modeling of its normal-incidence reflectivity, the observed bright spot reflector was originally interpreted as a series of tabular diabase intrus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elucidate its structure, we reprocessed line S2b and analysed the WLR for the Amplitude Variations with Offset (AVO). By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approximate) AVO analysis, we used the exact Zoeppritz equations and considered a thin-layer (mix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ies) refle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wo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LR: 1) the reflector caused by a massive mafic intrusion as suggested earlier, in which case the intruded rocks should have anomalous Poisson's ratios of σ ≥ 0.33, and 2) the WLR represents a silicified shear zone, with only moderate (e.g.,  5–10%) alteration of the host rock and σ ≈ 0.2. Although both of these models may to some extent co-exist within the WLR, its brightness, sharpness, great lateral extent and smooth shape favour the second interpretation.In both models, a fractured fluid-filled zone within a major crustal detachment should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WLR. The association of the reflector with laterally- and depth-migrating fluids is also supported by magneto-telluric measurements of crustal conductivity beneath the WLR. Analogies from the studies of the Kola Superdeep Borehole (Russia), where free or metamorphic fluids were found at comparable depths, also suggest that fluids may contribute to WLR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08.
在对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我们对数据质量的评价也必须越来越系统、可靠。本文就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求解外方位元素的误差传递模型,并从中分析了内定向误差对外方位元素精度的影响,从而改进和完善了外方位元素精度的评定方法,使得外方位元素精度的评定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9.
MTT-92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基本原理、MTT-92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的技术指标、电原理框图及在白皎矿的试验效果,从而说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可以作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一种新型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910.
本文回顾了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岩浆结晶及成矿作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镁铁质干岩浆体系、长英质湿岩浆体系的岩浆结晶作用模拟,以及有关的岩浆矿床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模拟。基于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笔者首次提出了模拟岩石学的概念。预测在今后5~10年内,模拟岩石学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将对现代岩石成因理论、实验岩石学与矿物学、实验地球化学、矿床成因理论和矿产预测及勘察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