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7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曾通刚  杨永春  满姗 《地理科学》2022,42(1):126-135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处于较高水平;②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区域差异显著。东南沿海及少数西部城市心理融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山东和川渝等地区心理融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除川渝地区外,热点区集中于北方地区,冷点区集中于东南地区。④ 拥有房产、雇主身份和较高受教育水平加快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入;工资收入的增加不利于心理融入,这与相对剥夺感有关;参与“新农合”对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具有约束效应;暂住证/居住证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心理融入的重要途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利于流动人口心理融入。跨省流动存在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规模和本地居留时间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陈镘  黄柏石  刘晔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6):1028-1040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方法,揭示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人口死亡率关联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高死亡率地区早期集聚分布于西南地区,2005年后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呈现逐渐集聚分布态势。低死亡率地区长期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市。② 人口死亡率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高—高类型地区早期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后期向东扩展;低—低类型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疆、内蒙古西部和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③ 城市PM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邻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④ 中国城市PM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存在学历差异和城乡差异,地区高学历人群集聚可降低PM2.5的健康风险,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则会加重PM2.5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为防范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利用新疆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地面2米温度和10米风场资料,对应用改进后的新疆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同化系统(XJ-RUC)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XJ-RUC系统对地面2米温度和10米风场的预报均方根误差和偏差随起报时次和预报时效的不同存在差异,在温度预报方面存在“低温偏高,高温偏低”的趋势,夏、秋、冬三季对18UTC预报最好,春季则对00UTC的预报接近实况;10米风场的预报偏差在冬季随时效推进逐渐增大,春、夏、秋三季则在06UTC出现1.0m/s左右的风速偏差极小值。不论是温度还是风速预报,均在冬季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4.
Positions of 17 filaments found inside the Perseid meteoroid stream by method of indic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low-order mean-motion resonances with Jupiter and Saturn. By this comparing, the Jupiter and Saturn branches of the Perseid stream were identified. The existence of gap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mi-major axes of the Perseids is confirmed using the more numerous material of a new version of the IAU Meteor Data Center Catalogue. Our integrations of the motion of particles in the Perseid stream lead to an extraordinary important fact. The found filaments are located in close proximity of strong resonances. They represent, with a high probability, increased numbers of particles gravitationally expelled from a resonant gap and (temporary) settled down in its close proximity.  相似文献   
85.
86.
N_2O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对海洋N_2O循环及海洋对N_2O收支的贡献进行追踪报道。然而,极区相关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本研究利用中国第25、26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机会,对南大洋进行的采样以及实验室分析,结果显示,南大洋表层海水存在亚热带锋附近N_2O过饱和,亚南极锋附近接近饱和,和极锋以南洋面的不饱和的特征。海冰融化后,其融冰水的注入是N2O不饱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运用正态分布选取站观测风速95%以上的风速范围进行平局估算出极锋以南洋区海气通量,结果显示,极锋区以南表层海水是大气N_2O的汇区,年吸收通量约为3.5×10~(-4)—7.7×10-4Tg·a-1(百万吨氮/年)。  相似文献   
87.
88.
89.
A silicic ignimbrite flare-up episode occurred in the Pannonian Basin during the Miocene, coeval with the syn-extensional period in the region. It produced important correlation horizons in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y; however, they lacked precise and accurate geochronology. Here, we used U–Pb (LA-ICP-MS and ID-TIMS) and (U–Th)/He dating of zircons to determine the eruption ages of the youngest stage of this volcanic activity and constrain the longevity of the magma storage in crustal reservoirs. Reliability of the U–Pb data is supported by (U–Th)/He zircon dating and magnetostratigraphic constraints. We distinguish four eruptive phases from 15.9 ± 0.3 to 14.1 ± 0.3 Ma, each of which possibly includes multiple eruptive events. Among these, at least two large volume eruptions (>10 km3) occurred at 14.8 ± 0.3 Ma (Demjén ignimbrite) and 14.1 ± 0.3 Ma (Harsány ignimbrite). The in situ U–Pb zircon dating shows wide age ranges (up to 700 kyr) in most of the crystal-poor pyroclastic units, containing few to no xenocrysts, which implies efficient recycling of antecrysts. We propose that long-lived silicic magma reservoirs, mostly kept as high-crystallinity mushes, have existed in the Pannonian Basin during the 16–14 Ma period. Small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zircon, bulk rock and glass shard composition among unit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patially separated reservoirs, sometimes existing contemporaneously. Our results also better constrain the time frame of the main tectonic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Pannonian Basin: We refined the upper temporal boundary (15 Ma) of the youngest counterclockwise block rotation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deformation phase, which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onset of the youngest volcanic and sedimentary phase.  相似文献   
90.
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原理及其在区域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维宏  江漫  单晓龙 《气象》2013,39(5):537-542
观测的全球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为4个部分:纬圈平均的对称气候、非对称气候、纬圈平均的瞬变对称扰动和非对称扰动。文章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 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0.75°×0.75°)介绍大气瞬变扰动量中的扰动风提取方法及其在区域暴雨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用欧洲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物理分解得到的扰动气流能够较好地反映暴雨的落区和风与雨之间的关系,如暴雨带位于低层大气扰动气流的辐合线上和稳定的暴雨带两侧扰动气流多呈对峙的辐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