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45篇
  免费   3357篇
  国内免费   4942篇
测绘学   2333篇
大气科学   5533篇
地球物理   9248篇
地质学   19652篇
海洋学   3441篇
天文学   2368篇
综合类   3650篇
自然地理   321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863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776篇
  2018年   5382篇
  2017年   4637篇
  2016年   3363篇
  2015年   1032篇
  2014年   1043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1912篇
  2011年   3592篇
  2010年   2990篇
  2009年   3212篇
  2008年   2640篇
  2007年   3116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829篇
  2003年   888篇
  2002年   731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659篇
  1999年   917篇
  1998年   785篇
  1997年   756篇
  1996年   725篇
  1995年   643篇
  1994年   568篇
  1993年   487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粗颗粒悬沙来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了长江南水北调占总径流量10%情况下对长江粗颗粒悬沙(≥0.05mm)入海数量变化的可能影响。研究表明:南水北调对入海细颗粒泥沙的影响主要为南沙北调,但数量较小,在1%左右,而对粗颗粒悬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入海流量减少导致的水体挟沙能力的降低。通过建立大通站典型枯水年(1978),平水年(1987)及洪水年(1983)月平均流量与月平均床沙质输沙率相关曲线,估算出各典型年在典型流量23000m3/s,30000m3/s与40000m3/s水平下调水流量3000m3/s时导致的入海床沙质输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输沙率的相对变化在-39%至-24%之间,且在较高的流量水平下,输沙率相对变化较小,但绝对变化增大,经大通入海的床沙质数量每年约减少2350~4700万t.  相似文献   
882.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水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深大,流量大,工期紧,特别是截流过程中要考虑不断航因素,因此,在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阶段的施工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采取一切减少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施工难度的手段和措施,其中水文测验,水文气象预报,河道观测,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力学计算等水文工作则是为顺利实施高质量大江截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83.
八卦庙金矿床的绿泥石特征及成岩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作平  陈繁荣 《矿物学报》1997,17(1):100-106
绿泥石是八卦庙大型金矿床的主要热液蚀变矿物,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绿泥石的产状、矿物学、化学成分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Walshe的绿泥石六组分热力学模型计算了绿泥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形成温度247.6~335.1℃,lgfo2值为一27.35~37.99,lgfs2的值是-7.46~-13.02,与根据成矿期石英包裹体所计算的值相近。  相似文献   
884.
安徽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道公  夏群科 《矿物学报》1997,17(3):260-269
本文研究了安徽女山14个单斜辉石巨晶。它们属于铝普通辉石、透辉石和铁钠造辉石。主要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是同一碱性玄武岩浆在幔源条件下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相对于寄主岩均属捕虏晶,可能自中生代即已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885.
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乾  李兰芳 《水科学进展》1997,8(4):353-358
强降水主要由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对此类天气系统的预报,目前只有依靠卫星和雷达的实时监测并结合中系统的概念模式外推来完成。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极为复杂,造成雷达盲区,影响其估算降水率。因此采用GMS-4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展宽云图资料,经处理并转换后,再加入相应网格点上的数字化地形高度资料作为因子之一,用多级逐步判别模式估算逐时雨强等级,最后形成一套可在微机上对雨强场进行图像显示及处理的软件系统,满足了现时预报的需要。结果表明,小雨以上的降雨区域不论面积、形状均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86.
季峻峰  陈骏  王洪涛 《地质论评》1997,43(2):181-185
伊利石是我国黄土和古土壤中最主要的粘土矿物。本文选择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国际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Srodon峰强比值(Ir)和2M_1多型含量,发现黄土物质的起源与中高温(>280℃)地质环境有关;黄土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为0.25°2θ(Cu Ka),古土壤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大于0.27°2θ(Cu Ka);黄土和古土壤中伊利石结晶度值的差别,是由于古土壤中伊利石含少量的膨胀层,而黄土样品中的伊利石不含有膨胀层而引起的。古土壤中伊利石的膨胀层的成因,与伊利石  相似文献   
887.
试论陆壳增生的两种基本模式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地壳是地球形成演化的必然产物。大陆地壳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地体的拼贴而增生;同时已形成的大陆地壳沿着新的断裂分裂、离散而碱小。因此大陆地壳是地体拼贴增生与分裂离散的综合结果。太古代早期,原始陆壳形成后,主要通过环太平洋型与天山型两种基本模式达到陆壳的增生。环太平洋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于陆块的边缘,由古大陆向大洋方向单向增生,增生年代由老到新,增生地体一般都有较大距离的移置,其增生与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有关。天山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在陆块的内部,其形成与陆块的开台作用密切有关,可以但不一定伴随有俯冲作用。当古大陆沿一定方向断裂带分裂、离散。其间形成新的海槽接受碳酸盐岩和正常陆源碎屑沉积物与来自地壳深部或地幔的火山物质。由于壳下应力条件改变,两侧古陆相向运动,海槽中物质受两侧古陆碰撞挤压,形成褶皱造山带,并把两侧的古大陆“焊接”成新的、范围更大的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888.
热液中二氧化硅与成矿元素锡络合作用的实验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中二氧化硅与成矿元素锡络合作用的实验标定*樊文苓陈紫新王声远田弋夫(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阳550002)关键词锡石溶解度二氧化硅的络合作用迁移形式前人对锡在流体中迁移形式的实验研究和热力学计算表明,锡(Ⅱ)的多种氯络合物是高温...  相似文献   
889.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变质岩与国内外许多高级片麻岩区类似,存在大量的深成花岗质片麻岩体,它们经过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具不同基础岩石类型的多相片麻岩。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区内岩石组合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将原划太华群重新厘定为太华岩群、翁岔铺片麻岩套、太峪岭片麻岩套、佛头崖单元、罗斑花岗伟晶岩及葫芦沟变砂岩,并首次在本区建立了相应的构─岩石单位体系。  相似文献   
890.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