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404篇
地质学   334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3篇
  1940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3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欧洲及其邻区MAGSAT卫星磁异常冠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欧洲及其邻近地区 MAGSAT 卫星黎明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1°×1°卫星磁异常网格值。本文使用冠谐分析方法,计算该地区卫星矢量磁异常(ΔX,ΔY,ΔZ)冠谐模型。球冠极点位于33°N和26°E,球冠半角为40°.冠谐模型的截断指数为18。根据卫星磁异常冠谐模型和地磁场球谐模型 DGRF1980,计算卫星总强度磁异常(ΔF)的冠谐一球谐模型。根据卫星磁异常的理论模型,计算并绘制不同高度(300,400,500km)的理论卫星磁异常图。对冠谐模型和大磁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2.
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由希腊地震学家帕帕扎乔斯提出,并由他及其同事建立的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地震复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还可用于预测地震的强度,因而在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应用和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该模式的基础理论与建模方法,同时指出了该模式在建模与计算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地震矩解目录外推估算了全球长期地震概率。该预测基于地震矩张量解,预测结果用一幅表示预测的地震发生率密度和震源机制方位图来表示。震源机制首先用于平滑地震活动图以获得望的危险性图,然后用于预测未来地震的机制。使用了几种类型的平滑影响函数核。在空间域,使用1/距离影响函数核来计算任一震周围的地震活动性分布。该影响函数核使用两个可调参数;即最大距离和方向性因子(任一震中周围考虑了一次地震震源机制的地震  相似文献   
994.
左旋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属于川-滇活动地块的北东边界,历史上强震和大地震频繁发生,是川滇地区的主要地震带之一.其中,仅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道孚-石棉之间)在最近300多年中就发生震级M≥6.5地震10次.但自1981年道孚6.9地震后,该断裂带已平静了20余年.从而,沿鲜水河断裂带未来强震危险性如何?哪些段落最危险?是对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非常有意义、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冷生风化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density rock properties are subjected by nival weathering conditions. The main parameter defining the rock suitability for solution various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is its firmness limit on single axis pressing. The firmness properties of sandstone being in absolutely dry condition for Kabakta suite at the beginning of investigation was 64.7 MPa, for Nerungri suite sandstones it was 48. 7 MPa. The investigations showed how much the nival conditions of cryohypergenesis of rock sandstones in Kabakta and Nerungri suites have destructive influence in comparison with aquale and more over aerale conditions. In the aerale conditions sedimentary rock firmness of Kabakta suite decreased to 23.2 MPa, in aquale conditions to 16.5, and in the nivale conditions to 8.9 MPa. In Nerungri suite sandstones are according to 17.7 MPa, 11.1 MPa, and 6 MPa after 300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The common sandstone firmness decrease of Kabakta suite was 25 %,of Nerungri suite it was 23.8%. Marlstone samples after 400 FTC decrease to 62% in the nivale conditions and to 33 % in the aerale conditions. After 3~5 years of exploitation marlstone will destruct due to structural and textural inhomogenesis up to gruss, i.e. it will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urability.Judging by the results of carried out experiment it should be concluded that by cryogenic weathering the sedimentary rocks (sandstones) and rocks with schistose lithogenic texture (marlstone) are subjected to disintegration. The primary rock samples firmness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on the disintegration rate.  相似文献   
996.
Introduction Strong and large earthquakes are prepared and generated on specific segments of active fault zones, especially on the asperity parts of the zones (Aki, 1984; Wiemer, Wyss, 1997; Wyss, et al, 2000). Therefore, both the faulting-behavior identification and the rupture segmentation mainly based on the method of active tectonics are always important aspects in active fault research (DING, et al, 1993). The purposes of the two aspects of research focus on determining fault units tha…  相似文献   
997.
1303年山西洪洞M8大地震距今已700年. 为了分析长期地震危险性,本文将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划分为5个震源段,根据历史地震和GPS观测资料,估算出各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与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进而根据最近30多年的台网地震资料计算获得的b值图象,分析不同段落现今应力积累的相对水平. 主要结果表明:临汾盆地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为2.211016~3.031016Nm/a, M7.5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1 560~2 140 a. 灵石——洪洞段M8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在4300~5100 a之间, 相当于平均矩率为2.581016~3.101016Nm/a. b值图象显示灵石——洪洞段与临汾盆地段现今处于低或较低的应力水平,可能反映自1303年M8和1695年M7.5大地震破裂后,这两段的断面强度至今仍未恢复. 候马段和介休——汾阳段具有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并结合平均复发间隔估值,判定这两个段落可能是未来强震的潜在危险段.   相似文献   
998.
多事件定位法联合解决了震群中地震事件震源参数(震源和发震时刻)和台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的走时校正。本文阐述了基于网格搜寻技术的新的多事件定位方法。这个算法(称为GMEL)是比较早的单事件定位算法(GSEL)的拓展并且是基于定位问题中的最大似然公式表示。通过对使用线性反演(Geiger)方法的地方使用网格搜寻和根部查找技术,使GMEL适应拾取误差的非高斯模型和高斯模型,而且可以处理像预先理想定位事件的地面真实位置水平这样的先验约束。我们描述了这个算法,并报告了我们取得的成果,即在对多事件定位时,拓展了蒙特卡罗技术来计算事件定位的置信区间,通常它被用在GSEL方法中。这个扩展将会产生置信区间,它们量化了对震相拾取和估计台站校正的不确定性两方面在定位误差上的影响,也就是校准(或模拟)误差。我们比较了GMEL法和4个其他多事件定位法:震源分解法(HDC)、双差法(DD)、累进(progressive)多事件定位法(PMEL)和联合震源确定法(JHD),给出了检验的初步结果。这个检验应用到了1999年伊兹米特/迪斯杰地震序列的两个毗邻震群上,Engdahl和Bergman(2001)已经用震源分解法进行过分析。我们正在独立地将其他方法应用到他们使用的数据上,力图提高我们对于这些方法间存在的相似和不同以及通常多事件定位方法效果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9.
一例由蓄水诱发的库岸边坡变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拿大Oldman坝的库岸边坡主要由近水平、互层的砂岩及泥岩构造,自1993年开始蓄水以来库岸边坡一直处于变形之中。文章在简介区域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库蓄水诱发变形的基础上,对变形诱发机制进行了讨论。基于监测资料分析:(1)由于水库库边坡的卸荷裂隙十分发育, 提供了快速的水力通道, 蓄水期水对库岸边坡稳定存在不利影响;(2)该例的泥岩不存在膨胀性;(3)库岸边坡变形是由于水的快速渗透导致有效应力降低和泥岩软化,库岸边坡应力重新调整引起的;(4)对于软岩边坡,特别是库岸软岩边坡变形稳定分析比强度稳定分析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