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973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41.
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帅  李常锁  贾超  孙斌  张海林  逄伟 《地质学报》2019,93(S1):61-70
水文地球化学一直是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重点,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掌握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本文分别于枯、丰水期在泉域内采集并分析了岩溶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法及离子比例系数法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优势阳离子为Ca,优势阴离子为HCO3,丰水期除HCO3外,其他离子的变异系数较枯水期普遍升高,且大于05,表现出丰水期空间差异性增大的特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以HCO3·SO4- Ca为主,多种类型并存的特点。Ca、Mg、HCO3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要小于1,且比其他离子要相对稳定,呈现出全局性特点。而Na、K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波动较大,大部分比值大于1,Cl、SO4、NO3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具有波动剧烈的特点,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同时表明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42.
正本文将南迦巴瓦构造结地区(经度:88~104°E、纬度:20~34°N)共400多个GPS站点的速度资料通过球面相似变换,归化到"印度板块整体固定"参考框架下,整合后的GPS站点速度矢量通过选用印度板块上相对稳定的21个IGS站点(BELP、ISRR、MABU、DHAR、IITB、UDAI、DELH、BHOP、KODI、BAN2、PLNI、IISC、CHEN、MANP、HYDE、IITK、LUCK、BHUP、BHUB、DHAN、DURG)  相似文献   
943.
基于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亦卓  季青  庞小平 《冰川冻土》2019,41(5):1214-1220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能够获取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冰厚度信息。相较于北极,目前南极海冰厚度特别是近期变化信息仍很缺乏。基于2013-2018年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采用最低点高程法和静力平衡方程模型反演了近6年逐月平均海冰厚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2018年南极海冰厚度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2017年年平均海冰厚度表现为快速变薄。南极较厚的海冰集中在威德尔海西南海域,最大值出现在该海域2014年的7月(6.27 m)。年平均海冰厚度在2017年达到最低值。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海冰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4.
粤北诸广南部铀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之一,有关诸广南部花岗岩型铀矿田的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诸广南部铀矿田典型铀矿床成矿期萤石、方解石和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为测试对象,研究了成矿流体的He、A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萤石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 021~0. 186Ra,~(40) Ar/~(36)比值为298. 4~2515. 7;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 027~0. 209Ra,~(40) Ar/~(36)比值为295. 9~327. 2;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 021~1. 543Ra,~(40) Ar/~(36)比值为326. 9~1735. 1; He-Ar同位素系统显示成矿流体的3He/4He比值略高于地壳氦同位素特征值(0. 01~0. 05Ra),但低于幔源氦同位素特征值(6~9Ra),~(40) Ar/~(36)比值接近或高于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 Ar/~(36)=295. 5),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H-O、He-Ar、C和Sr等多元同位素证据表明,成矿流体由两个端元组成:一是含有一定放射性成因Ar的大气降水的地壳流体,二是含幔源He的地幔流体。进一步研究表明,受NNW向断裂控制的棉花坑、书楼丘、长排等铀矿床受地幔流体影响比较大,而受NE向断裂控制的蕉坪、东坑、烟筒岭铀矿床受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945.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贺兰山地区分布有大规模的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它们可以为进一步解析孔兹岩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制约。本文选取出露于贺兰山中段的黄旗口花岗质岩体开展系统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黄旗口岩体主要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黄旗口岩体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事件的复式岩体,早期岩体时代为2056±24Ma,晚期岩体时代为1965±14Ma。黄旗口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呈现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具有高的SiO_2(62. 77%~74. 79%)、Al_2O_3(13. 67%~18. 05%)和K_2O(2. 37%~7. 20%)值,低的NaT_2O(1. 36%~3. 47%)和FeO (0. 15%~8. 82%)值。岩体的A/CNK(1. 10~1. 42) 1. 1,含有S型花岗岩特征矿物(白云母、石榴子石和堇青石),表明岩体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70. 0×10-6~25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6. 25~21. 5,(La/Yb)N=6. 75~54. 5),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0. 33~0. 9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岩体εNd(t)值(+1. 26~+3. 78)和εHf(t)值(+0. 7~+8. 7)均为正值,二阶段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tDM2,Nd=2. 12~2. 34Ga和tDM2,Hf=2. 09~2. 82Ga。黄旗口两期岩体与孔兹岩系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表明贺兰山地区变质沉积岩为黄旗口S型花岗岩的主要源区物质。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的εNd(t)和εHf(t)值均为正值,表明源区物质除古老地壳物质外,还有一定量新生地壳成分的加入,其中晚期岩体具有更高的εNd(t)和εHf(t)值,表明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更为明显。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本文认为黄旗口早期岩体形成于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的早期阶段,暗示两个微陆块初始碰撞时间早于2. 05Ga,晚期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阶段的峰期,表明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阶段的持续时间很可能大于80Myr。  相似文献   
946.
西藏多不杂铜矿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近年来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形成于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多岛弧-盆系演化时期,成矿年龄为120 Ma,成矿与侵位于早白垩统美日切错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目前已探明铜、金资源量分别为230万吨,92吨,平均品位分别为0.51%、0.2 g/t,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是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本数据集是在2005—2010年对该矿区矿产勘查所取得的宝贵数据基础上,开展的数据库建设的成果,采用10个数据表,重点汇集了多不杂铜矿单工程工业矿体和低品位矿体的品位数据及其计算结果,并对与储量计算有关的所有细节性数据做了系统性的归并整理。  相似文献   
947.
948.
以场发射扫描电镜与Pores and Cracks Analysis System (PCAS) 图像处理软件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形状系数为孔隙形态表征参数,并选取低压N2吸附等为辅助研究手段,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典型钻井A-D 井龙马溪组及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纳米孔隙的形态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黑色页岩纳米孔隙形态受孔隙类型(赋存位置)、有机质显微组分、地层埋藏深度、热成熟度及孔隙尺寸等因素综合控制。具体体现在:(1) 有机质孔、粒间孔和粒内孔所占比例、孔径分布与孔隙形态具有明显差异,反映这三类孔隙的演化受成岩作用的影响不同。(2) 固体沥青纳米孔隙比其他显微组分中的纳米孔隙更加规则。(3) 与埋藏深度密切相关的压实作用很可能会在垂向上压缩孔隙,一方面令孔径缩小,另一方面让孔隙形态往狭长–裂缝形发展。(4) 有机质孔形态随热成熟度升高总体上会变得更加规则,但这种趋势可能会被孔隙间的合并及压实作用等破坏。(5) 面积更小的孔隙形态往往比面积更大的孔隙更规则。初步研究显示固体沥青纳米孔隙形态代表着高过成熟页岩气储层中主体储集空间所处压力环境,但固体沥青纳米孔隙形态随孔隙压力的演化模式及利用固体沥青纳米孔隙形态表征其所在层系异常高压维持状况及页岩气保存状况的可能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9.
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采用先进的多馏分绝对定量、非烃技术,配合有机地球化学常规分析,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分子地球化学角度对东营凹陷八面河"未熟-低熟油"成因进行了剖析。成熟度、单体烃绝对定量、多馏分与多参数综合对比揭示,以往研究确认的埋藏较浅的有机质富集层段-沙四段未熟-低熟页岩段并非该区"未熟-低熟油"的主力烃源岩,该区原油主要来自已进入生油门窗的成熟烃源岩,未熟-低熟烃源岩供应的油气量非常有限。八面河"未熟-低熟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未熟-低熟油,该区原油成因机理仍然遵循干酪根晚期降解成烃理论  相似文献   
950.
以场发射扫描电镜与Pores and Cracks Analysis System (PCAS) 图像处理软件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形状系数为孔隙形态表征参数,并选取低压N2吸附等为辅助研究手段,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典型钻井A-D 井龙马溪组及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纳米孔隙的形态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黑色页岩纳米孔隙形态受孔隙类型(赋存位置)、有机质显微组分、地层埋藏深度、热成熟度及孔隙尺寸等因素综合控制。具体体现在:(1) 有机质孔、粒间孔和粒内孔所占比例、孔径分布与孔隙形态具有明显差异,反映这三类孔隙的演化受成岩作用的影响不同。(2) 固体沥青纳米孔隙比其他显微组分中的纳米孔隙更加规则。(3) 与埋藏深度密切相关的压实作用很可能会在垂向上压缩孔隙,一方面令孔径缩小,另一方面让孔隙形态往狭长–裂缝形发展。(4) 有机质孔形态随热成熟度升高总体上会变得更加规则,但这种趋势可能会被孔隙间的合并及压实作用等破坏。(5) 面积更小的孔隙形态往往比面积更大的孔隙更规则。初步研究显示固体沥青纳米孔隙形态代表着高过成熟页岩气储层中主体储集空间所处压力环境,但固体沥青纳米孔隙形态随孔隙压力的演化模式及利用固体沥青纳米孔隙形态表征其所在层系异常高压维持状况及页岩气保存状况的可能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