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746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以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为对象,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并刻画了成矿演化模式.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赋矿层位为本溪组,是在沉积间断面、沉积古地理、古构造等多个条件的耦合作用下形成的.该地层后期抬升遭受剥蚀,再沉积形成局部堆积型的铝土矿床.其成矿演化模式在豫西地区具有典型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42.
有限应变测量是韧性变形定量估算的主要手段。Fry法有限应变测量以变形颗粒,如变形砾石、鲕粒、近等轴矿物等为应变标志体,地质实践中较容易获得,是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最普遍手段。其传统测量过程极为繁琐,难以满足大范围应变测量的要求,数据精度也较低,限制了Fry法的应用。前人曾根据Fry法原理设计了计算机程序,但其程序相关编程语言如今已基本不能使用。本研究基于目前地质上较普遍使用的制图软件CorelDRAW平台的VBA编程,设计出一个基于CorelDRAW平台的Fry法应变测量宏程序FRY-1。在新图层上将所有变形颗粒的中心点标出后,运行FRY-1宏程序即可快速得到精确的Fry图解,并计算出相对精确的R值。通过实例与“最邻近心对心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的对比,证明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并可大幅提高有限应变测量的效率和有效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143.
广西荣华锰矿位于三叠系百逢组,在该地层中发现的工业锰矿床尚未见报道。通过对该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并结合地质工程和测试分析等手段,对矿床地质背景、沉积环境、矿体和矿石特征、沉积演化等进行分析研究,推测荣华锰矿为沉积-淋滤锰帽型矿床,矿体顺层分布于靠近罗楼组碳酸盐岩的百逢组第一段泥岩、泥质粉砂岩中,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矿石主要由偏锰酸矿、软锰矿等组成,矿石品位偏低,伴生Co等金属元素。百逢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和百逢组第一段浊积砾岩层可作为该类锰矿上下界线典型的找矿标志。中三叠世桂西北处于盆包台构造格局,中晚古生代富含锰的台地在三叠纪遭受风化剥蚀,成矿元素被带入弧后盆地。随着特提斯洋闭合,挤压作用使盆地面积变小,水位加深,氧化还原界面波动,在百逢组第一段锰元素初步富集。后右江盆地抬升露出水面遭受剥蚀,风化淋滤作用最终形成该区顺层分布的氧化锰矿床。桂西广泛出露百逢组地层,其第一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4.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外媒报道长白山天池火山在近2年内有可能喷发的言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测了一条长度约为103 km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火山区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由于研究区内不明来源的电磁干扰非常强,对数据采用了远参考处理、Robust处理、Rhoplus分析、张量阻抗分解和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电阻率与相位互算方法等先进处理技术,获取到一批在强干扰区质量较为可靠的电磁数据,利用数据计算分析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二维构造走向和感应矢量特征,采用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解释,并将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测结果表明:在天池火山口下方存在明显的直立型岩浆通道,岩浆通道在下方约5~8 km位置形成关闭;在火山口下方往北方向附近,在埋深位置约7 km深处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异常体,电阻率小于10 Ωm,且与岩浆通道对接,推测其可能是地表浅部发育的岩浆囊;在长白山山门附近C07-C09号测点之间和C04-C05号测点之间,在埋深约7~17 km深处发现近直立型低阻带,低阻带与下方低阻体直接相连,推测低阻带内赋存有活动的岩浆;随着埋深的增加,从天池火山口南部约20 km位置往北方向,在埋深13~30 km之间壳内广泛发育明显的低阻异常体,推测其可能是活动的岩浆囊.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整体电性特征相似,但又局部不同.  相似文献   
145.
石碑塬滑坡黄土液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碑塬滑坡是1920年海原地震触发的大型黄土流滑,认识其破坏特征与发生机制对于黄土边坡长距离液化失稳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对石碑塬黄土滑坡的调查和研究表明,饱和黄土或高含水率黄土具有很高的液化势和流态破坏势,在强震作用下,饱和黄土易发生液化或流滑。对石碑塬滑坡的7组原状黄土样品进行振动三轴剪切试验,并结合其微观特征分析,探讨了循环振动荷载作用下的饱和黄土孔隙水压力-应变增长模型,分析了振动液化过程中液化应力比与黄土粒度组成、土体微观结构参数及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黏粒含量越低,振动作用下饱和黄土孔隙水压力响应越快,液化应力比越低;黄土孔隙比越大,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越大,液化应力比越低,振动液化后黄土孔隙分形维数降低,结构较液化之前更为致密;饱和度对黄土粒间胶结物质的赋存状态及黄土结构强度影响很大,同一土体饱和度越高,溶滤于孔隙水中的离子浓度越高,土体粒间接触点(或胶结点)越容易发生断裂,使得黄土结构强度降低,液化应力比降低。  相似文献   
146.
东昆仑东段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东段出露的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为一套变沉积-火山岩系,是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片岩和绿泥绢云片岩,局部夹有少量大理岩、片麻岩和石英岩,其原岩主要为砂岩、杂砂岩及少量泥质岩。岩石具较高的SiO2(平均为69.82%)、Sr(平均为559.60×10-6)、Ba(平均为194.68×10-6)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与大陆上地壳丰度很相近,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有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出源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长英质,来源于上地壳,很少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化学蚀变指数为49.70~75.95、成分变异指数为1.32~2.01,表明物源区风化程度较低,处于寒冷、半干旱的气候区,是活动构造带的首次沉积。变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与共生的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所指示的构造环境一致,共同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导致东昆仑地区拉张形成弧后小洋盆的地质过程,进一步证实东昆南构造带的早古生代板块体制应该属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47.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can consume atmosphere/soil CO2.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pollution, fertiliza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have exerted a large impact on CO2 intake by carbonate weathering. Th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chemical component change of the karst groundwater in the karst ridge watershed of Conglin Village,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fertilization, sewage discharges from mustard tuber processing, breeding industry and acid rain precipitation on carbonate weathering and CO2 intake in 1980, 2003 and 2006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2 intake by carbonate rock declined with year. Because H+ derived from acid sewage discharge, fertiliza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reacted with carbonate rock when mustard tuber production and swine breeding were developed fleetly after 2000 as well as the burning amount of high-sulfur coal augmented persistently, which led to the increase of (Ca2++Mg2+)/HCO3-. The difference on charge between Ca2++Mg2+ and HCO3- was balanced by NO3-+SO42-. The control on pollution and acid rain, especially the pre-neutralization of acid waste water, would rejuvenate the atmospheric CO2 intake strength of carbonate weathering besides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and soi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8.
华北地块南缘中段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华北地块南缘4个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陕西黑山村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3Ma,河南马家湾岩体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2Ma,河南洛宁南八百坡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8. 3±0. 3Ma,山西蚕坊岩体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9. 2±0. 2Ma。上述结果显示华北地块南缘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该期岩浆的产生应与中国东部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相联系。  相似文献   
149.
大陆边缘成矿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大陆陆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陆核—地块 (台 )—联合大陆—大陆裂解—陆缘增生—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地壳通过不均一性分异而形成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大陆裂解、洋壳向陆缘消减和陆 -陆碰撞拼接则形成具有不同构造特征的大陆边缘。以中国大陆已存在的 3条陆壳对接消减带为界划分了 5个大陆边缘构造带,进一步区分出 13个次一级的边缘构造区及其内的 53个时空配置结构,并据现有矿产地计算了边缘构造区的矿产发现几率。将中国大陆边缘划分为离散型、会聚型、对接型和转换型 4类,总结了其成矿系列类型专属;认为大陆边缘普遍性成矿有利因素的耦合对成矿至关重要,而最佳耦合的机制及其发生在大陆边缘区的时空位置是圈定有利成矿靶区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0.
许文良  杨德彬  裴福萍  于洋 《岩石学报》2009,25(8):1947-1961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含橄榄岩包体的寄主岩--角闪闪长岩中的锆石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代表寄主岩浆结晶的锆石:内部结构均匀、呈条带状吸收、自形-半自形晶形,具有较高的Th/U比值(1.10~4.08),其206Pb/238U年龄介于123~128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25±1Ma,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二是捕获或继承锆石:具有核边结构、吸收程度不均匀、呈浑圆状和自形-半自形两种,它们的Th/U比值介于0.32~2.03之间,构成了3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03±11Ma、2181±26Ma和1778±36Ma.该类岩石的SiO2和MgO含量分别介于56.69%~59.21%和3.60%~6.33%之间;且以高:Mg#(0.51~0.64)、富Na(Na2O/K2O大于1)、高Cr(93.1×10-6~420×10-6)、Ni(35.1×10-6~137×10-6)为特征.该类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εNd(t)值和(206Pb/204Pb)I分别变化于0.70581~0.70641、-8.30~-16.56和17.052~17.512之间.综合上述特征,同时结合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特征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大量存在,认为符山高镁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拆沉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后经历了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