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Fractal Analysis of the Complexity of United States Coastlin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Coastlines have long been used as a principal example of a natural feature that exhibits fractal structure. With the advent of large digitized databases, it has become possible to examine in detail large regions of coast and to examine differences in complexity, as measured by the fractal dimension, among regions.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termine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coastlines of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The traditional divider method was used in obtain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each coastline arc from the NOAA Medium-Resolution Shoreline Data Set. On average, the Atlantic coast has much higher fractal dimension than the Pacific coast.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ity of the Atlantic coast increases toward low latitudes. 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pecies distributions and diversity patterns along the coast and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biotic recovery from mass extinctions.  相似文献   
52.
Studying the mass balance on the Xiao Dongkemadi Glacier and Hailuogou Glacier shows that the mass balance variation of continent type glacier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eau is in the same phase with that of the marine type glacier i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plateau. However, the mass balance in the continent type glacier is always positive, and the marine type glacier is in large negative mass balance. The continent type glacier is slow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marine glacier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53.
利用2019—2021年金华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和气象环境资料,研究不同区域(平原城区、平原公园、水边景区、山林景区)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人类活动最多的城区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环境因素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天空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负氧离子浓度呈现平原低、山区高的分布特征,植被茂密、动态水流可增加负氧离子浓度和提高浓度等级。山林景区日出和日落前后负氧离子浓度较高,水边景区凌晨和午后出现高值,平原地区则在下午达到高峰。不同区域四季日变化趋势整体较一致,但不同季节负氧离子浓度峰值大小、日较差和出现峰值时刻存在差异。四季不同区域负氧离子浓度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6—9月高,其中尤以8月山林景区为最。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差异较大:时尺度上与气温、风速、雨量和O3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M2.5呈显著负相关。四季看,负氧离子浓度春季与风速相关性最高,夏季为气温,秋季为O3,冬季为PM2.5。日尺度上则与相对湿度、风速、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M2.5和O3呈显著负相关,且雨天负氧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天空状况,差异在冬季达最大。  相似文献   
54.
We present a direct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echniques: time-distance helioseismology and a local correlation tracking method for measuring mass flows in the solar photosphere and in a near-surface layer. We applied both methods to the same dataset (MDI high-cadence Dopplergrams covering almost the entire Carrington rotation 1974)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e found that, after necessary corrections, the vector flow fields obtained by these techniques are very similar. The median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ions of corresponding vectors is 24°,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results for mean zonal and meridional flows are 0.98 and 0.88, respectively. The largest discrepancies are found in areas of small velocities where the inaccuracies of the computed ve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The good agreement of these two methods increases confidence in the reliability of large-scale synoptic maps obtained by them.  相似文献   
55.
基于TileStache的多源投影矢量数据瓦片生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Web GIS的服务架构,提高了地图数据请求响应的效率。针对多种地图投影类型或地理坐标的矢量数据在瓦片划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基于OGR地理数据模型,设计了多投影数据转换Python模块,扩展至开源应用程序Tile Stache,得到适用于多源投影矢量地理数据的瓦片生成工具OTile Tool;从而实现矢量地理数据瓦片的快速生成,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表达地理信息的Geo JSON格式瓦片数据。  相似文献   
56.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是遥感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遥感大数据知识挖掘与智能化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民用和军事应用价值。传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通常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式,费时费力且精度低。所以,如何自动、高效地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已成为主流的研究方向。本文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典型任务,如目标检测、场景分类、语义分割、高光谱图像分类等,系统综述了5种代表性的机器学习范式。具体来说,本文分别介绍了不同机器学习范式的定义、常用方法以及代表性应用,包括全监督学习(如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决策树、随机森林、概率图模型)、半监督学习(如纯半监督学习、直推学习、主动学习)、弱监督学习(如多示例学习)、无监督学习(如聚类、主成分分析、稀疏表达)和深度学习(如堆栈自编码机、深度信念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其次,深入分析五种机器学习范式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它们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的典型应用。最后,展望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机器学习发展方向,如小样本学习、无监督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  相似文献   
57.
针对复杂艰险地区修建道路时,地质岩性难以现场获取的问题,该文利用ASTER多光谱遥感影像,研究和设计了一种顾及植被覆盖的复杂艰险地区多光谱遥感岩性信息识别提取方法.该方法根据植被覆盖情况先分类后进行岩性识别:对中高植被覆盖区进行植被信息的抑制处理,再对中低植被覆盖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岩性信息提取;对低植被地表裸露区域采用端元提取、光谱角填图的方法进行岩性信息的提取.最后将岩性识别提取结果与现场地勘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岩性信息提取结果与已有的现场勘察结果基本一致,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利用近50年新疆天山南北坡乌拉斯台河和乌鲁木齐河流域不同气象站点气温资料,对比分析了天山南北坡的气温变化趋势、入春与入夏时间、气温年极值、气温年较差及冬季逆温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南北坡显著升温时间约为1997年,北坡的乌鲁木齐气温增加趋势最大,为0.402℃·(10a)-1;南坡的库尔勒比乌鲁木齐入春、入夏早,乌鲁木齐主要入春、入夏时间分别为4月和6月,而库尔勒分别为3月和5月;北坡比南坡入春连续5天平均气温约高1℃,而两者入夏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接近;天山南北坡年最高气温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年平均最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年最低气温的变化南北坡表现不一致,并且南北坡各站点的气温年较差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1月北坡逆温层的厚度大于南坡,北坡逆温层小渠子和蔡家湖的气温差变化趋势为-0.208℃·(10a)-1,南坡逆温层巴伦台和和静的气温差变化趋势为0.236℃·(10a)-1。  相似文献   
59.
琼东南盆地南部中新统“丘”形反射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琼东南盆地南部中新统梅山组广泛发育“丘”形反射, 对其识别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丘”形反射主要分布在北礁凹陷及周缘斜坡带上, 在顶底界面呈强反射, 在内部成层、杂乱或为空白反射, 有时在顶部见披覆沉积, 从盆地中心北礁凹陷向边缘斜坡带迁移生长。通过对“丘”形反射的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几何学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 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排除了其为生物礁、泥底辟以及火山丘的可能, 认为其可能为深水环境底流作用下形成的等深流沉积或某种沉积物波。  相似文献   
60.
塔河油田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岩性复杂,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不清楚。利用岩心观察、连井剖面对比、薄片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主要为冲积扇、潟湖、障壁型滨岸相沉积。冲积扇沉积发育于工区北部S85井附近,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朵状体,岩性以大套细-中砾岩为主,物性差,不具储集能力;潟湖沉积分布于工区南部古鼻凸西南轴部,岩性主要为钙质泥岩、泥灰岩;障壁岛沉积位于工区南缘,沿北东东向平行于阿克库勒古鼻隆轴线分布;滨岸沉积位于工区西南部,主要发育临滨亚相,以细砂岩沉积为主。障壁沙坝和滨岸临滨砂岩的储集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