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723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巫建华  宋凯  牛子良  郭恒飞  刘帅 《地质通报》2019,38(7):1191-1205
对河北省围场县御道口盆地流纹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盆地内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5.2±2.0Ma,属于晚侏罗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与辽源地块新民组和燕山陆內造山带髫髻山组的地质时代一致。流纹岩分为灰白色流纹岩和肉红色流纹岩2种,均具有较高的SiO2、K2O、Al2O3含量和低的CaO、MgO含量,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肉红色流纹岩的K2O/Na2O和Fe2O3/FeO值略高于灰白色流纹岩。流纹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负Eu异常明显,具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Ga、Y和高场强元素Zr、Hf、Nb、Ta,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具有A2型花岗岩和低Sr-Ba流纹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08606~0.711171)、较低的εNd(t)值(-9.78~-7.11)、相对年轻的TDM2(1520~1737Ma)和较低的(~(206)Pb/~(204)Pb)t、(~(207)Pb/~(204)Pb)t、(~(208)Pb/~(204)Pb)t值,在εNd(t)-(~(87)Sr/~(86)Sr)i图解上投影点位于下地壳和亏损地幔之间,在(~(207)Pb/~(204)Pb)t-(~(206)Pb/~(204)Pb)t和(~(208)Pb/~(204)Pb)t-(~(206)Pb/~(204)Pb)t图解上投影点位于下地壳和地幔之间,指示流纹岩可能是DMM型(亏损型)地幔岩浆、EMⅠ富集地幔岩浆和少量古老下地壳物质混合形成的年轻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御道口盆地流纹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特征与内蒙古基底隆起带的长英质火山-侵入岩基本一致,也与燕山陆內造山带的长英质火山-侵入岩相似,但不同于辽源地块的长英质火山-侵入岩。  相似文献   
982.
河水入渗补给是傍河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河水补给强度对于促进水源地长期安全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沈阳黄家水源地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了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强度。结果表明: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的入渗补给和区域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受河床沉积物和含水介质的岩性及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影响,河水入渗补给后在向地下水位漏斗中心流动的过程中具有浅层和深层两条地下水流路径,深层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更为紧密;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表现为雨季河水入渗强度明显大于旱季,并且随着与辽河距离的增加,水源地地下水获得的河水补给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3.
9914号台风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钟卓约  帅方红 《气象》2001,27(7):41-4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和控制1999年14号台风在近海及登陆过程中强度场、多普勒速度场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探测台风过程中比一般天气雷达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84.
刘平 《贵州地质》2001,18(4):238-243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表明,铝土矿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和气候两大因素制约。在地质发展过程中,广西运动,紫云运动和道真运动对石炭纪沉积铝土矿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对铝土矿为含矿岩系基底地层岩石,微量元素,矿的成分以及铝土矿中各种稳定组分富集率的研究认为,各矿带铝土矿都有各自的物源补给区。铝土矿的形成,经历了红土化,沉积和表生作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排除杂质和富铝的过程,含三水铝石的红土风化壳是沉积铝土矿的成矿母质,表生作用使沉积铝土矿再次富集。  相似文献   
985.
流动注射技术在土壤压出液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守麟  帅琴 《岩矿测试》1991,10(3):166-170
本文将流动注射分析用于土壤压出液中电导率、pH值、K~+、Na~+、Ca~(2+)、Mg~(2+)、HCO_3~-、Cl~-和SO_4~(2-)含量的连续测定。样品用量仅2—5ml,分析速度快,精密、准确,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合成样品分析的结果符合计算值,是少量样品多组份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6.
刘帅  邢光龙 《测绘学报》1957,49(12):1600-1608
受成像光谱仪性能与复杂地物分布的影响,高光谱图像存在大量的混合像元。传统的基于学习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通常都是浅层模型,或缺少对空间、光谱信息的综合应用。本文提出一种多维卷积网络协同的混合像元分解深层模型,采用多种维度卷积网络能更充分利用多种维度语义信息,有利于估计小样本和高维的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丰度。对训练数据进行增广处理,构建光谱维、空间维和立方体3种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融合层,协同3种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端到端”的估计混合像元丰度值;模型使用了批量归一化、池化和Dropout方法避免过拟合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多维卷积网络协同方法的引入能更有效地提取空-谱特征信息,与其他的卷积网络解混模型相比,估计的混合像元丰度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87.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直接利用GPS测量资料建立地壳运动与形变模型的方法。把整个中国大陆视为由无穷多个微元集合而成的连续介质体,并假定每一个微元体的转动矢量服从统一的、连续的泰勒级数分布,由此引进一组待定参数,称之为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利用全国网1994年和1996年的两期GPS观测数据,组成矛盾方程组,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经迭代解算,得到所需要的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依据这些参数模拟地壳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并将GPS结果与地质、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作了对比分析,这些结果基本上一致,能相互印证。最后初步探讨了周边板块对中国大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8.
为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防止地热尾水回灌时发生热突破现象,文章系统整理了地热井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有3个不足之处: (1)公式中参数f定义为水比热与热储岩石比热的比值,存在缺陷; (2)热储回收率取值0.15,较为片面,不能代表不同岩性热储回收率的取值; (3)计算时间固定为36 500 d,较为片面,不适用于地热井间歇开采期。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重新给定了参数f的定义,并将热储回收率和开采时间以变量符号替代,可根据不同热储层和具体开采时间加以确定。通过研究不同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应根据(β-1-α)与3λ的大小关系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开采井和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发现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恒大于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并以德城区水文家园开采系统和回灌系统为例进行计算,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9.
针对ASTER GDEM高程精度还未得到充分验证,以江西省莲花县为试验区,使用ICESat-2数据系统分析了ASTER GDEM在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误差分布。结果表明,ASTER GDEM受坡度、地形起伏度影响严重,随坡度、地形起伏度增加,GDEM误差呈上升趋势;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GDEM误差存在较大差异,在水域误差最大,在建设用地误差最小。最后,使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对莲花县ASTER GDEM修正,结果发现BPNN模型可以有效改善其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990.
After discarding marine microorganisms from conchocelis of Porphyra yezoensis and Porphyra ha/tanens/s, their axenic cultur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Antibiotic disc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each antibiotic in eliminating contaminating microorganisms. Five of 12 antibiotics tested were selected and used to produce the axenic cultures in this study, which showed that 200 μg/mL streptomycin, 250 μg/mL penicillin, 252 μg/mL kanamycin, 30 μg/mL neomycin, 200 μg/mL chloramphenicol wer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for eliminating microorganisms from conchocelis when antibiotics were added singly step by step; whereas simultaneous combination of 150 μg/mL streptomycin, 250 (or 350) μg/mL penicillin, 150 (or 250) μg/mL kanamycin, 70 μg/mL neomycin and 200 μg/mL chloramphenicol was also effective for producing the axenic cultures. However,it seemed that the treatments with antibiotics applied individually were more feasible than those with all antibiotics add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may be due to the combined inhibiting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nchoce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