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测绘学   238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754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81.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新疆北部的两类埃达克岩   总被引:27,自引:32,他引:27  
新疆北部有两类埃达克岩,一是俯冲型,形成于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期(≥320Ma),包括了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高(富)Mg安山岩。第二类埃达克岩是底侵型,形成于中晚二叠世(≤280Ma)。第一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拉套山、博罗科努山,中天山的骆驼沟和巴仑台,东天山的土屋-延东,阿尔泰山陆缘南富蕴-青河南,准噶尔盆地中部陆梁,克拉玛依等地。在阿尔泰陆缘南,苦橄岩与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密切组合。第二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吾拉勒山和东天山的三岔口,未发现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组合。俯冲型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的高Sr低Y、Yb、富Eu及高εNd(t)(+1.5~+10.0),低(^87Sr/^86Sr);(〈0.7070)的同位素组成,均一致表明其源区物质为洋壳板片,部分为地幔楔、弧前棱柱,产于岛弧环境;而底侵型埃达克岩源于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两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点,展示了中亚型造山在本区晚古生代陆壳增生作用的多样性:在增生构造过程上,有洋壳板片的斜俯冲、俯冲板片的撕裂、板片窗、俯冲剥蚀及玄武质物质的底侵作用等;在增生方向上,有洋壳板片的侧向斜俯冲,也有玄武质物质垂向上底侵于壳-幔边界;在增生物质上,有洋壳板片、地幔楔、受地幔楔混染的洋壳板片熔体,弧前棱柱、地幔楔受板片熔体交代后形成熔体及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与两类埃达克岩有关,尤其是第一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在本区广泛发育了Cu、Au成矿作用,其中部分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因此.对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识别及相关Cu、Au成矿作用的找矿勘探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3.
通过热源法对陡河水库渗漏通道的探测发现,陡河水库左坝肩存在着绕坝渗漏通道。在左坝肩基岩10m高程附近存在低温场异常,通过对水库底部附近温度场分布测量,判定出低温水来自上游右支河水的补给,通过低温区分布确定出绕坝渗漏强渗漏通道的位置,在库水位保持在32m时,根据热源法计算出渗漏通道的渗漏量在3.59×105~4.74×105m3/d之间,钻孔发现水库边基岩中的水位比库水位低22m,水位差是造成了水库跌窝事故的主要原因,在11#钻孔中发现了来自河床的细砂,在11#和9#孔中的连通试验证实基岩中的强渗漏通道。  相似文献   
84.
李丽  乔延利  顾行发  余涛 《遥感学报》2006,10(5):676-682
以典型的垄行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视场效应分析方法:网格模型法。该方法将目标空间和测量空间网格化,然后在网格空间计算观测视场内的组分比例,进而确定组合信号值。本文采用网格模型法分析了垄行作物亮叶、暗叶、亮土、暗土四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变化、空隙率的变化、方向亮温的变化、红波段反射率的变化、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以及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率,研究了不同观测角度情况下视场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
In northern China, the Quaternary loess-soil se-quences[1] and the Hipparion Red-Earth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Loess Plateau[2―6] provide a continental climate record for the past 8 Ma. The recently reported Miocene[7] and Pliocene[8] loess-soil sequences near Qinan constitute an eolian record of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from 22 to 3.5 Ma. Earlier studies[9] place the Miocene loess deposits into the so-called Gansu Sys-tem. Our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Gansu System contains inde…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介绍了查表法设计模糊系统(FSLE)的方法与原理,然后基于该方法建立了华北地区及主要地震带最大震级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分析认为,该方法的建模与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外推泛化能力较强,原理简单直观,计算结果稳健。因此,FSLE方法可作为地震趋势建模与预测分析工作中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7.
本文着重探讨管井井点降水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管井降水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8.
结合气象科学特点,依据国家标准和规定,介绍气象科技论文中量名称和量符号的规范表达形式及需注意的问题,为基层气象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9.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位置及其相关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人们对于导航定位技术的需求将是快速、高精度、高动态和无缝的。未来的综合导航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单点快速高精度定位技术和特殊地区导航定位技术两大类。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两类导航定位技术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彭阳  李岩  胡贵昂  陆刚  乔秀夫 《地质论评》2007,53(6):736-742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云石化藻粘结灰岩、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快速堆积,角砾多数来自围岩)、细鲕粒颗粒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藻砂屑腹足泥粒灰岩(正常沉积或液化变形软沉积流,均高于围岩层位)及大量栉壳状方解石脉(张性环境)等,灰岩脉内可见软沉积物变形痕迹及液化脉(地震液化),晚期灰岩脉可穿插早期灰岩脉;在其西侧同层位共生有一套楔状(地裂缝)、不规则状角砾灰岩体,角砾棱角状,大小不等,成分是灰色中厚层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等。笔者等注意到灰岩脉均出露在北东向正断层的下盘(东侧),而角砾灰岩体则均出露在该断层的上盘(西侧),事实上,灰岩脉及角砾灰岩体分布走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角砾灰岩体中的角砾成分显示其来自较灰岩脉围岩稍高层位,与灰岩脉内充填岩性相近,因此,是该断层控制了当时的沉积,此断层是晚泥盆世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灰岩脉是与断层伴生的张性裂隙被围岩角砾或稍晚时段的沉积物充填;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崩落角砾岩,指示一个消失殆尽的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同沉积正断层陡崖,因而,桂林台地,至少西段台地边缘,是与右江各孤立台地边缘一样——在地质图上应标示为同沉积正断层边界。其构造意义是:庙头地区的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及同沉积断层是桂林台地对晚泥盆世构造伸展作用的响应,从而说明广西晚古生代的板块拉张,不是从二叠纪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晚泥盆世就开始了;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持续的孤立台地与深水盆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泥盆世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