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论述石家庄 -五台山旅游通道 ,探讨以西柏坡旅游区为中心的石家庄西部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32.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大量数值模型试验,并根据射线密度、射线正交性和点扩散函数,对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分辨率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分辨率在空间上是可能性变的,垂直方向的分辨率好于水平方向,而且高速异常体和低速异常体的图像形态和分辨率是非一致的。高速异常体波形CT的图像水平方向最小分辨率距离为1/2波长,垂直分辨率最小分辨率距离为3/10波长;而低速异常体的波形CT图像的水平方向的最小分辨率约为2/5波长,垂向最小分辨率约1/5个波长;走时CT的图像水平方向最小分辨率为3个像元,垂直方向的最小分辨率距离为2个像元;当井深与井间距之比为2时,图像分辨率最高。  相似文献   
33.
萨北锡矿赋矿的富碱(A 型)花岗岩隶属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富碱花岗岩带,其中的萨北超单元可以划分为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粗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和斑状钠铁闪石花岗岩等四个单元。本次工作选择萨北超单元中的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和中粗粒钠铁闪石花岗岩进行 SHRIMP 锆石 U—Pb 定年,所获得的两个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13±2Ma 和314±5Ma,谐和年龄分别为310±7Ma 和314±10Ma。结合对中亚造山带东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和萨北富碱花岗岩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认为: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约310Ma),为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两个峰期(330~310Ma 和305~280Ma)中的前一个峰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34.
冀中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属断陷湖盆演化阶段,分为断陷分割期、断陷扩张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和曲流河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该地区沉积演化特征和储盖组合的分布及时空展布规律,指出该区古近系主要发育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4套储盖组合,其中沙一段储盖组合为最有利的含油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5.
无线电磁法(WEM)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线电磁法(WEM)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它通过一个固定大功率发射台发射0.1~300 Hz超低频/极低频电磁信号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国内对WEM法的应用已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际试验工作,例如,大功率发射台辐射的电磁场计算,不同距离电磁信号发射接收试验,油田深部结构探测试验等.从试验的结果看,WEM法在提高电磁测深数据质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6.
同忻井田采空区积水贮存分布特征及突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井田范围内采空积水调查资料,探讨了采空积水的贮存分布规律,并采用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计算方法,预测了未来开采下伏可采煤层造成的漏水灾害区。  相似文献   
37.
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技术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land use maps in 2000, 2005 and 2010 in China′s coastal zone were produced, and structural raster data of land use were further generated to calculate land use intensity comprehensive index(LUICI) for analyzing land us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t 1 km scale. Results show that: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forms at a macro scal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and use intensity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China′s coastal zone. Hotspots of change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etropolitan areas, estuaries and coastal wetlands; 2) elev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ontrolling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s at local scale. Land use intensity is much higher within areas below the elevation of 400 m and i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elevation increasing;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and-ocean gradient for land use intensity, which is low in island and near-shore areas, but high in the regions that 4–30 km far away the coastline because of muc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however, in recent decades land use intensity had been promoted significantly in low near-shore area due to extensive sea reclamations;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land use intensity were also found among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units. A rising trend of land use intensity was found in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from 2000 to 2010. To sum up, elevation, land-ocean gradient,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olicy are all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China′s coastal zone.  相似文献   
39.
针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界线数据存在的拓扑不一致问题,基于影像和矢量数据,通过构建拓扑规则,对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三调界线数据进行质量检查与更新,并针对更新中出现的11类特殊问题,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基于以上方法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行政区域界线、零米线等矢量数据的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40.
孔隙压力对煤岩基质解吸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伴随着煤层气不断地吸附、解吸和渗流,煤体产生变形,极易导致煤和瓦斯突出事故。以晋城天地王坡煤矿为例,通过实验室内试验,模拟煤层气在复杂地层漫长的形成和逐渐开采过程,得到了孔隙压力与解吸量、应变的变化关系,并拟合得出其相应关系表达式,揭示了一些新的规律:(1)初期解吸速度较快,解吸量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后期解吸速度减缓,解吸量逐渐趋于稳定;(2)孔隙压力与解吸量、应变呈现抛物线曲线关系,随孔隙压力的升高,吸附和膨胀变形占主导,其值均在增大;(3)存在最小孔隙压力值,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解吸时间增长,孔隙压力越小,吸附解吸规律越不明显,对于晋城天地王坡煤矿3#煤样,该值在1.0MPa左右;(4)不同加载方式对解吸量和变形量影响较大,先部分加载吸附后全部载荷解吸结果同比加全部载荷吸附解吸结果高13%~77%。试验结果可为煤层气(CBM)抽放安全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