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揭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植被覆盖变化以及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利用2006—2015年Landsat 30 m/16 d分辨率影像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NDVI差值指数和相关、偏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示范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6—2015年最大NDVI平均值为0.39,NDVI较高覆盖区域在示范区南北边界,而较低覆区域以花江南岸为主;(2)2006年以来示范区极低(-1.210)、低(-0.669)和中等(-0.729)植被覆盖度呈减少趋势,高(1.359)和极高(1.247)植被覆盖度增加,整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3)本月NDVI与本月、上月、上上月降雨量和气温的相关性均通过显著水平0.05检验,且本月NDVI与本月降雨量相关性高于本月气温(RNDVI降雨 =0.782),本月NDVI与上月气温相关性高于上月降雨量(RNDVI气温 =0.771);(4)在月尺度上,示范区植被生长对降雨量无滞后期,而对气温存在1个月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陆块西北缘萨热克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演化、流体演化与成矿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系统中。矿床成岩期方解石中包裹体水的δD值为-65.3‰~-99.2‰,改造成矿期石英包裹体水的δD值为-77.7‰~-96.3‰,成岩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3.22‰~1.84‰,改造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4.26‰~5.14‰,指示萨热克铜矿成岩期、改造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中生代大气降水及其经水岩作用而成的盆地卤水。矿石中辉铜矿δ~(34)S值为-24.7‰~-15.4‰,指示硫主要源自硫酸盐细菌与有机质还原,部分源于有机硫。构造与成矿流体演化对砂岩铜矿成矿起关键制约作用。盆地发展早期强烈的抬升运动使盆地周缘基底与古生界剥蚀,为富铜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物源,至晚侏罗世盆地发展晚期,长期演化积聚的巨量含矿流体在库孜贡苏组砾岩胶结物及裂隙中富集,在萨热克巴依盆地内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3.
曹四夭斑岩钼矿床位于内蒙古兴和县,是华北克拉通北缘最大的钼矿床。该矿床中部发育斑岩型钼矿体,外围和上部产出热液脉型铅锌金矿体。文章选取1件与斑岩钼矿化共生的绢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40Ar-39Ar坪年龄为(144.4±1.2)Ma,相应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46.4±2.2)Ma(MSWD=0.31),将等时线年龄认作绢云母的Ar封闭年龄,表明曹四夭斑岩钼矿化发生在约146 Ma前。选取14件脉型铅锌矿石中的闪锌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样品开展了Rb-Sr定年,获得4件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5.1±3.0)Ma(MSWD=0.63);5件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5.2±1.3)Ma(MSWD=0.53);4件闪锌矿、5件黄铁矿和1件磁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5.3±1.0)Ma(MSWD=0.43)。硫化物Rb-Sr定年结果表明曹四夭矿床脉型铅锌矿化形成于约145 Ma前。本次绢云母40Ar-39Ar和硫化物Rb-Sr定年结果表明,曹四夭矿床斑岩型钼矿化和脉型铅锌金矿化为同期产物,两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属于同一个斑岩成矿系统。曹四夭矿床硫化物的w(Rb)和w(Sr)分别为0.1867×10~(-6)~1.305×10~(-6)和0.3175×10~(-6)~6.935×10~(-6),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09 919~0.711 951之间,平均值0.710 952,结合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含量,认为曹四夭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24.
等维信息灰色模型是对传统灰色模型的改进,但其模型背景值仍设定为0.5,为了使模型的预测性能得到提高,本文提出了基于粒子群PSO算法的等维信息灰色模型来优化模型的背景值,以消除灰色模型本身固有的偏差。根据已有的高铁隧道沉降监测数据,对其进行小波去噪处理,再分别建立传统GM(1,1)模型、等维信息GM(1,1)模型和PSO-等维信息GM(1,1)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等维信息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5.
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和重点,它是解决地球深部动力学、地貌地形演化和气候变化等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一个关键突破口。目前以古生物和氧同位素为代表的各种古高度计被用来重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古高度历史,但是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关于青藏高原何时隆升到现在的海拔高度存在晚上新世、晚中新世和始新世等不同认识。因为古高度结果的差异,所以对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构造隆升过程和动力机制也存在大的争议。本文首先详细的阐述了部分古高度计的应用原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收集总结了78条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的成果,梳理了目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高原古高度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即地层年代学、氧同位素和古生物古高度计结果的协调、“以点带面”、区域研究程度差异较大、替代性指标的多解性、古纬度影响、地质时期温度递减率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特点和问题。最后就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指出在恢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时所需要完善和注意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地层年代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
固体潮时频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作了介绍。采用Huang.Hilbert Transformation方法分析了固体潮数据,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复杂信号分解成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之和,求取三维时频空间的Hilbert谱。仿真实验和重力固体潮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调频调幅信号特征的提取。  相似文献   
27.
宋春玲  全晓虎 《湿地科学》2007,5(2):174-180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但目前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科学地和可持续地开发宁夏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其紧迫。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着重保持生态平衡,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既是防止宁夏现有湿地资源进一步破坏,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又是加快宁夏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8.
高精度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并行实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波场分裂理论,首先给出了波场延拓的一般方程,即一个上下行波的耦合方程组.通常所用的波场延拓方程就是该耦合方程组的特例.根据平方根算子的近似,推导了一种新的高精度混合法偏移方法,用分裂法即可进行计算.通过对一个横向强烈变速模型的叠后偏移及Marmousi复杂构造模型的叠前偏移计算,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精度较高.采用MPI并行编程实现并行计算,提高了计算效率.该方法可用于对横向强烈变速的复杂构造的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29.
权志高  张甲民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113-117,124
新疆大南湖地区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砂砾岩,以褐黄色为主;层间氧化带具多层性,埋深31~343 m,厚度2~138 m;层间氧化带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带;铀矿体主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最终构造格架控制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方向和基本形态,不同粒度且非致密结构的砂砾岩和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沉积则决定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厚度和规模,由南向北流的承压地下水造成区内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向北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我国西部祁连山区的古海洋地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荃  刘雪亚 《地质科学》1976,11(1):42-55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的重要山系之一。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不仅进行了大量矿产普查、勘探工作,而且广泛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综合本区历年的地质成果,结合本人近年的实际观察,我们发现祁连山具有典型的古板块构造特点。本文试图从岩石和大地构造学出发,对祁连山古海洋地壳的空间分布和时代及其构造演化作一概略分析,并进而探讨板块构造在祁连山的细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