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1篇
  免费   1040篇
  国内免费   1431篇
测绘学   496篇
大气科学   803篇
地球物理   944篇
地质学   2832篇
海洋学   826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448篇
自然地理   6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储集层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其次为微晶白云岩。根据薄片观察、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细—中晶白云岩与微晶白云岩在阴极发光特征方面很相似,都不发光,且在Mg、Ca、Fe、Mn、Sr和Ba含量方面也没有区别。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的细—中晶白云岩是微晶白云岩在准同生期重结晶形成的,控制重结晶的主要因素是引起准同生白云石化的蒸发卤水下渗。这一认识为确定研究区白云岩储集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不同视角下InVEST模型的土壤保持功能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胜  曹明明  刘琪  张天琪  邱海军  刘闻  宋进喜 《地理研究》2014,33(12):2393-2406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河中游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继续开展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保持研究,对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生态补偿以及水库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以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的源头(营盘山库区)为研究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从水文和土地利用两个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地块截留能力、输出能力和保持能力进行对比研究,重点探讨哪种角度的结果更科学合理,并进一步研究清淤情境下2010年营盘山库区的土壤保持能力及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基于子流域边界和土地利用边界的计算结果差异悬殊,水文学意义的子流域边界可以保证沉积物沿水文路径迁移过程的完整性,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InVEST沉积物模型应该采用水文意义上的自然流域边界,而不宜将土地利用边界作为子流域单元进行评价。② 2010年营盘山库区在清淤情境下的沉积物截留总量为586482.60 t,输出总量为129868.61 t,平均输出量为12.93 t/hm2,保留总量为1559198.40 t,平均保留量为151.57 t/hm2。③ 地块的沉积物截留能力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强,而沉积物输出能力却刚好相反。无定河西侧支流的土壤保持能力比东侧支流偏高,两大支流平均土壤保持量低值区均出现在河流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993.
戈壁分类体系与编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统一的戈壁分类和编目体系,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戈壁的理论基础,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戈壁资源的前提。到目前为止,只有少量文献或著作提到戈壁或戈壁类型,关于戈壁编目的研究更鲜有报道。为了促进戈壁研究的规范化,本文在参照现有戈壁分类基础上,结合戈壁科学考察成果,根据戈壁的形成原因、地表物质组成与植被类型,分三级建立了戈壁分类体系,并对每一级每一类的戈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戈壁分类基础上,提出戈壁编目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戈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浙江沿岸特殊地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场、台湾暖流、潮流以及长江径流等可变因子,对春季浙江沿岸上升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春季存在上升流,且上升流以带状分布在浙江近岸海域,在渔山列岛附近(28.40°N,122.00°E)以及舟山群岛附近(30.70°N,122.60°~123.00°E)存在2个上升流中心。风、台湾暖流和潮动力是影响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重要因子,其中风和台湾暖流对浙江沿岸整条上升流带均有影响;潮动力仅对28.60°N 纬度线以北至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以及2个上升流中心的强度存在影响;长江径流对2个上升流中心、舟山群岛及长江口附近的上升流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浙江沿岸海域流场的分析可以发现,舟山群岛附近底层各等深线上水体向岸运动的速度比周围海域的大,跨越底层各等深线向上涌升的趋势更明显,间接反映了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强度相对较强。对于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而言,30 m深度以浅的海域,科氏力、水平平流作用与垂直粘性力是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30 m深度以深的海域,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科氏力与压强梯度力,此时水平平流作用和垂直粘性力对上升流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95.
周琪  李平衡  王权  郑超磊  徐璐 《中国沙漠》2014,34(1):98-107
涡度相关仪通量值所代表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对于通量观测塔的选址、仪器安装高度的确定以及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通量贡献区模型对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试验场通量观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荒漠区在大气稳定条件下90%的通量贡献区最远可以达到686.40 m,通量贡献函数最大点的位置在162.50 m;大气稳定时各风向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在生长末期均达到最大,生长初期和中期的源区变化因受到各风向风速和植被下垫面的影响而有差异;大气不稳定时不同生长时期各风向通量贡献区没有固定变化规律;通量源区大约有58.71%的信息来自于荒漠区通量观测塔西南至西北方,整个生长季生长末期通量贡献最多,所占比例为40.16%。由FSAM模型测得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荒漠生态系统下垫面的通量信息。  相似文献   
996.
祁连山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极端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妍  冯起  李宗省  王钰  宋智渊  张晗 《中国沙漠》2014,34(3):814-82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大,由此引发的气象灾害事件也随之增加。鉴此,本文利用祁连山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流域23个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做了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夜间和白天极端低温日数显著减少,极端气温昼指数显著增大;气温日较差变化幅度很小,霜冻日数显著减少,生长季长度明显加长,冰冻日数2000年后增加;夜指数增大幅度大于昼指数,秋、冬季极端气温升高幅度大于春、夏季。(2)极端降水指数增大趋势明显,雨日降水总量、连续五日降水总量和中雨天数均展现出增大态势,反映出连续降水事件的增加;极端降水量事件增大显著,但雨日降水强度变化不大;除最多连续无降水日数外,极端降水日数指数展现出增大趋势;降水日数夏、秋季节分配趋向均匀化;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单次降水时间持续加长和中雨日数增加的贡献;高海拔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较大。  相似文献   
997.
对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位于盆地中央隆起带角木日地区的羌资5井揭示出的下二叠统展金组细碎屑岩,对于该地区古地理研究和构造背景约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井中17个展金组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 ω(ΣREE) 整体较高,ω(ΣLREE)/ω(ΣHREE)及(La/Yb)N等比值显示其具有较弱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Ceanom,Ce/Ce*,Eu/Eu*等参数反映样品主要形成于具有一定深度的浅海还原环境;(La/Yb)N值自下而上呈降低趋势,表明下部的沉积速率低于上部。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指示展金组物源以玄武岩和沉积岩混合为主。根据La-Th-Sc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并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杂砂岩稀土元素特征比较,认为展金组沉积岩的物源可能来自于具有类似岛弧构造特征的环境。  相似文献   
998.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强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 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及块体应变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震地点预测相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9.
联合高分辨率地震和精细测井资料的剩余油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寻找和开发剩余油气藏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往主要是通过测井、试井资料建立中高层渗透砂岩油藏的井间剩余油分布模型,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井间剩余油的预测模型.本文介绍了基于高分辨率地震和精细测井分析建立剩余油模型并结合数模分析的剩余油分析技术.利用该技术对辽河油田某断块进行了实际剩余油气分析,在开发方案设计和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块状地质体的多面体表示及交互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强  李琦 《地球学报》2005,26(2):191-194
针对固体矿产的地质建模问题,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用于人机交互构造块状地质模型的“橡皮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勘查系统PandaCAEX。“橡皮膜技术”可以快速地构造出任意形状的块状地质模型,为地质模型的构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橡皮膜技术”本身存在着模型表达过于复杂和一些功能上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直接使用多面体模型对块状地质体进行表达,同时给出了模型的交互编辑方法。与“橡皮膜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在保留“橡皮膜技术”优点的同时,使块状地质模型的表达大大简化、功能更加完善。该模型已经成为新的改进系统的核心,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