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257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现有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程序在通用性方面的不足,以线性趋势估计的源程序为例,介绍了在微机平台上,利用Fortran 90的动态数组特性,通过增加参数控制文件增强该程序通用性的思路和方法,并利用V isualBasic语言对改进后的程序进行可视化设计,增强了程序的易用性。  相似文献   
82.
复杂地质条件下气层的多参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单一或两种孔隙测井资料直接识别气层,灵敏度不高,为了准确地识别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气层,需从不同角度,应用多参数进行综合识别,本文介绍了声波法,中子-密度法,双孔隙度法,中子-伽玛法,等效弹性模量法等,并应用它们对哈盆地两口井进行了重点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3.
地震预报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科学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地震工作者。围绕着要不要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地震能否预报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官员、社会公众等争执不断,乐观论与悲观论并存。该文综合介绍了近期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部分学者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当前地震预报研究的某些动态进展。  相似文献   
84.
阿拉善高原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异常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慰祖 《水科学进展》1998,9(4):333-337
1987~1995年对降水、黑河水和古日乃草原地下水作了定位观测,在巴丹吉林沙漠水文探险中采集了沙漠和戈壁地下水及湖水.降水同位素组成δD~δ18O与Craig线相同,但发现了地下水的δD~δ18D关系平行于降水线且有氘盈余为负且达-22‰的异常,其成因不明.由地表、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分析了黑河治理规划实施后可能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的工程影响,它近期不会成为古日乃草原沙漠化进程的因素,但对额济纳绿洲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5.
一次飑线过程中龙卷及飑锋生成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983年9月4日发生在陕西中部一次灾害性强风暴过程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地面中尺度风场资料及灾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灾害性强风暴是一次龙卷过程;龙卷出现在冷锋飑线带状回波尾部,呈典型的弓状回波(环状回波);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南北云系交绥处发展旺盛的中尺度涡旋云团,呈新月状;龙卷发生在地面“人”字形辐合线交点后部强西北风中;龙卷是由地面两条冷锋的共同作用造成的;飑锋回波出现在龙卷雷暴后部,表现为两条平行的线状回波,与经典理论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6.
Mission to asteroids and comets has been the hot spot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he choice of a suitable target, which involves both scientific value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becomes a difficult task to accomplish due to limited energy and technolog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approach to selecting a target and evaluating accessibility for rendezvous with a Near-Earth Asteroid 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scientific value and engineering feasibility.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orbi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ear-Earth asteroids, we make a summary of some of the most freque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arget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When selecting the target for a space mission, these factor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cientific motivations. Then in order to avoid the possibility that some high priority targets for science would be discarded due to requiring too high an energy budget by using a classical direct transfer strategy, we calculate the transfer trajectory for rendezvous with candidates by using the planetary swingby technique and the global optimal two-impulse method. Finally, 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ientific relevance of each possible target and the corresponding estimate of energy needed for rendezvous missions, the ranking of some candidates is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87.
88.
历次核试验进入海洋的~(137)Cs对中国近海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产生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建立了一个准全球海洋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和扩散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历史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137 Cs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借助前人工作评估了核试验释放137Cs进入海洋的途径和总量;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表明本文建立的放射性物质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137Cs在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演变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近海里的137Cs浓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其中吕宋海峡海域137Cs浓度最高,达80.99Bq/m3;进一步分析了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事故前中国近海137Cs浓度分布状况,2011年整个中国近海137Cs浓度介于1.0~1.6Bq/m3间,且其浓度垂向分布较均匀,相对封闭的南海浓度略高于其他海域。  相似文献   
89.
分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及地震发震构造,讨论主震对余震触发及余震的时空强特征和地震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初步分析认为,主边界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低角度逆冲断层地震;余震分布范围与震源破裂面积和方式基本一致,具有向东迁移的时空特征;西藏定日Ms5.9、聂拉木Ms5.3地震不属于尼泊尔地震余震,是应力扰动的结果;沿俯冲带向东至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大震发生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利用边界层特征量——摩擦速度和梯度Richardson数制作河南省沙尘天气短期预报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法更能够从本质上反映沙尘天气产生的机制,定性预报准确率为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