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2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638篇
地球物理   682篇
地质学   1464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3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发展了一个三维水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水底磨擦项计算中,采用了流速的平方根法;在湍流扩散系数的估算中,采用了带稳定度函数的参数化方案;对垂直方向上的坐标进行了压缩,引入σ坐标;对时间变量则采用了分离模式技术,即外部模式(快过程)与内部模式(慢过程);而求解外部模式时,采用了显式一隐式格式交错法(ADI),从而使模型不仅计算时间缩短,且可应用于水很深而水平空间尺度很小,又有热力分层的水域中.最后作为该模型的一个实用性试验,选择了美国犹他州East Canyon水库,利用该模型探讨了温跃层对风、人流及出流变化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92.
贵州省矿业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矿业开发给贵州省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矿业荒漠化和环境地质灾害。虽然贵州省矿产开发的历史比较悠久,但解放前的生态破坏和矿业污染仅局限在个别地区,解放后出现的三次大规模资源环境破坏,给贵州省矿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矿山资源的无序开发对环境的危害最重。导致贵州省矿业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矿产资源价值的严重扭曲,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部分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以及资源导向型的脱贫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3.
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表热辐射方向性是基于多角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组分温度的基本问题 ,论文分析了国内外近来从等效比辐射率和热辐射模型两个角度研究非同温热辐射方向性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今后应继续基本概念的探讨 ,加强遥感基础实验和热辐射理论模型简化和验证工作 ,进一步探讨基于热红外多角度遥感数据反演组分温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4.
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5.
A 26-cm-long stalagmite (XY2) from Xinya Cave in northeastern Chongqing of China has been ICP-MS 230Th/U dated, showing a depositional hiatus at 2.3 cm depth from the top. The growth of the 2.3–26 cm interval determined by four dates was between 57 ka and 70 ka, with a linear growth rate of 0.023 mm/a. We have analyzed 190 samples for δ 18O and δ 13C, mostly in the 2.3–26 cm part. The δ 18O and δ 13C values between 57 ka and 70 ka reveal decadal-to-centennial climatic variability during the glacial interval of Marine Isotope Stage 4 (MIS4), exhibiting much higher resolution than that of the published Hulu and Dongge records during this interval. Speleothem δ 18O in eastern China, including our study area can be used as a proxy of summer monsoon strength, with lighter values pointing to stronger summer monsoon and higher precipitation, and vice versa. Two decreases in the δ 18O signature of XY2 record around 59.5 and 64.5 Ka are argued to correspond to the Dansgaard-Oeschger (D-O) events 17 and 18 respectively. The Heinrich event 6 (H6)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record as a heavy δ 18O peak around 60 ka, indicating significant weakening of the monsoon in Chongqing during the cold period. The XY2 δ 18O record shows very rapid change toward to the interstadial condition of the D-O event, but more gradual change toward to the cold stadial condition. This phenomenon found in the Greenland ice core records is rarely observed so clearly in previously published speleothem records. According to SPECMAP δ 18O record, the glacial maximum of MIS 4 was around 64.5 ka with the boundary of MIS 3/4 around 60 ka. Unlike the marine record, the speleothem record of XY2, China, exhibits much high frequency variations without an apparent glacial maximum during MIS 4. However, the timing of MIS 3/4 boundary seems to be around 60 ka when the H6 terminated, in agreement with the marine chronology. The growth period of sample XY2 during glacial times probably reflects a local karstic routing of water, rather than having climatic significance.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40672165, 90511004, 40672202) and the Academician Special Project of Chongqing Science Committee (Grant No. 2003-7835)  相似文献   
196.
河南范县M_L4.7级地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4月9日,在河南省范县(35o40’N,115o24’E)发生ML4.7级地震,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河南省范县的王楼乡、辛庄乡以及濮阳县的濮城镇,震中烈度Ⅴ度。地震的有感范围较大,南起山东省的曹县,北至河北省的大名,西起河南省的濮阳县,东到山东省的郓城县,总面积大约10000余km2。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使许多没有抗震性能的农村房屋和校舍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97.
太湖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 1998年 1— 12月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得到此间太湖地区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及其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该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年平均日总量为 0 .73MJ· m-2· d-1,大于临近的上海 ;紫外辐射瞬时极大值为 5 0 W· m-2 ;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年平均值为 6 .2 % ,也比上海要大 ;其年变化特征与上海相同 ,夏季大冬季小  相似文献   
198.
地面起伏对成像及雷达景象匹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勤  李启炎 《测绘学报》2002,31(Z1):50-55
景象匹配是飞行器导航与定位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雷达图像匹配由于具有全天候的特征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分析了实时雷达图像成像方式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地面高程起伏对雷达图像构像的影响,并进一步推导出在实时雷达图像上,图像像点位移与地面高程起伏的具体关系;以及为了保证一定的匹配定位精度,对于实飞地区地面起伏的定量要求.同时还对导航定位匹配所用的参考基准图受地面高程起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对理论情况和实际图像进行了计算分析与比较,最后得出在给定匹配精度的情况下,生成参考图时对成像区域内点之间的高差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199.
秦长学 《气象》2001,27(7):20-23
对用液氮消过冷雾和冷云催化增雨作业的宏、微观条件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并根据消冷雾作业所出现的物理响应推演冷云催化后应出现的结果,以弥补飞机云中催化后缺少直接观测资料的缺陷,进而对液氮(LN)增雨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0.
海洋风暴形成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 MM5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 ,研究了海洋风暴 (爆发性气旋 )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一幅爆发性发展的物理图像。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特别是日本以东洋面上大气特有的热力气候背景下 ,通过同海洋风暴过程相联系的涡动热通量 vθ的向极地输送 (- vθ· θm>0 ) ,将季节尺度的时间平均有效位能向瞬变涡旋时间尺度的涡动有效位能转换 ,是海洋风暴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在该过程中转换来的具有最大贡献的涡动有效位能 ,连同具有次大贡献的积云加热制造的涡动有效位能(q3 )一起 ,通过暖异常区 (α >0 )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ω >0 )的斜压转换 (-ωα) ,促使涡动动能增长。同时 ,补充的涡动有效位能又加强了暖异常区的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进而产生积云对流活动及其潜热释放的正反馈过程 ,最终导致涡动动能急剧增长和海洋风暴的形成。海-气潜热输送的作用是在风暴形成初期提供后来积云尺度对流活动及潜热释放的水汽潜力。研究还表明 ,海洋风暴主要发生在冷季月份 1 3 0°E以东的中高纬洋面上 ,这种对特定季节和特定海域的依赖性是大气和海洋气候背景的动力 /热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