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813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638篇
地球物理   682篇
地质学   1466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3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31.
覃辉 《四川测绘》1994,17(3):110-114
本文把近似Bayes方基分量估计公式应用于矿区扩建网的虚拟权平差中,解决了具体计算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通过一矿区扩建网平差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2.
通过系统测试,查明了镜质体油浸最大反射率在2.0%~10.0%之间的样品中粒粒体反射率的演化轨迹,发现其最大反射率的演化具有“转折”特征。粗粒体化学结构的“非石墨化碳”性质、物理结构的“富微孔性”及构造应力的作用是控制反射率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3.
震源系统不稳定度指标和强震短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震源系统不稳定产生的物理基础前提下,应用调制模式提出了利用小震日频次起伏加剧与外因的相关性进行强震的短临时间预报的设想,具体提出了调制小震频次起伏加剧的两个判别震源系统不稳定度的指标λ_1和λ_2。前者为单因子调制指标,后者为多因子调制或多因子调制强化指标。关于大震的地点预报,应用立交模式短临阶段出现调制小震通过未来大震的共轭小震活动条带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34.
大同断陷盆地及其大震危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最新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同断陷盆地的地貌特征、晚新生代地层、火山与玄武岩、主要活动断裂、新构造单元与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大同-阳高两次地震的地震构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10年左右的时间内,大同断陷盆地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35.
通过对山西境内地震序列的分析计算,得出一个适合山西地区地震活动的概率模型。并以此模型对1989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了计算,给出1989年以来山西地震频繁活动的理论依据,对今后的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36.
This paper is an extension of the earlier one dealing with kyanite in which the best fitting value of the oxygen ligand distance for Cr3+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Cr3+ ions doped at the two possible Al sites in the other two polymorphs of the aluminosilicate group (Al2O3 · SiO2), namely, andalusite and sillimanite. The superposition model and the crystal field analysis package recently developed for 3d ions doped at arbitrary low symmetry sites in crystals are used to predict energy levels and statevectors within the whole 3d 3 configuration. Then the values of the ground state zerofield splitting for Cr3+ ions at each Al sites in the two crystals are obtained. The splittings of the lower excited states 2 E and 4 T 2 as well as the admixture of 4 T 2 into 2 E have also been predicted. Comparison of our results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enable us to correlate the optical and EPR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with the substitutional Cr3+ site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n andalusite and sillimanite only the Al sites with nearly-octahedral six-fold coordination seem to be occupied by Cr3+ ions.  相似文献   
237.
起伏加剧是相态突变前的一种临界现象,本文应用这一观点探讨了强地震前小震活动频次和地下流体、气体、地应力等前兆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并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临近强地震前较大范围内超过平均日活动水平的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有序性,即出现穿过未来大震区的小地震活动条带,条带的交汇区为未来大震区。2.强地震前的小震高频次活动日大多与外因出现时间同步,目前发现的外因有塑望、节气、中强以上磁暴以及大气压力下降等。这种小震的高频次活动一般出现在震前当天至一个月时间内。3.前兆的起伏时间和小震频次的起伏时间大致同步。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  相似文献   
238.
区域应力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尽管大陆地壳存在着不均匀性,存在着断裂带和破碎区,但在稳定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很难由地震活动显示出局部介质强弱区的差异。但是,在一次大地震发生之后,它的能量就会向邻近地区传递,在这种附加力源的作用下,周围不同地区就会显示出地震活动的差异。在介质强度低、岩石较破碎的地区就会发生较多的中、小地震,而在介质强度高、岩石较完整的地区就不容易发生中、小地震,这样就可能形成地震空区或空段。根据这些地震空区或空段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未来大震的危险区。地震危险区确定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附近再次发生的中、强地震对空区或空段进行检验,以检查地震空区或空段存在的真实性,提高可信程度。本文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中国发生的几次大地震资料,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确定地震危险区比较客观,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239.
滇西实验场两次中强地震前后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嘉政  刘祖荫 《中国地震》1995,11(3):212-221
本文在地方震尾波散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1992年12月发生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永胜期纳地区的两次Ms5.4,5.1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尾波Q^-1值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尾波衰减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小区域范围的非均匀性,在主震震中附近的近场区内,主震期间的β值是0.0076s^-1,相应的Qc^-1值是0.0056;余震期间的β值是0.0209s^-1,相  相似文献   
240.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一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运动、全球古地理背景、全球沉积环境特征、全球古生物事件及全球矿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强调古气候在地质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用中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