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736篇
地球物理   637篇
地质学   1051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298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可监测地球表面的微量形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冰川漂移、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及山体滑坡等引起的地表位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与其他监测方法(如GPS监测等)相比,用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精度高、覆盖范围大且空间连续的巨大优势。采用D-InSAR技术对阿尔金东段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的重要分界线。界线以北地区变形均匀,而且变形量较小;以南地区变形强烈且不均匀,变形强度的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中间受北祁连断裂带西段的影响,在断裂带中出现约为1.0cm的变形低值。另外,南区存在N65°W和近NW两个方向的线性强变形带,前者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次一级的压扭面方向一致,后者与北祁连断裂带西段的展布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992.
AMDAR资料在机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拓瑞芳  金山  丁叶风  胡家美 《气象》2006,32(3):44-48
介绍了我国航空器空中报告(AMDAR)的下传及应用情况,包括AMDAR的数据特点、资料的实时分析及应用。重点介绍了AMDAR资料在机场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包括在风场分析、颠簸的诊断及警报以及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华北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应用1949-2000年台风、降水、历史天气图等资料,对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台风暴雨进行统计研究,得到了其时空分布、登陆地点、移动路线、季节特征以及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52年中,由台风引起的暴雨共51次,平均约每年1次,且主要出现在夏季(尤以7,8月最多);影响华北的台风登陆地点以及移出或消失地点具有明显的特征,福建、浙江沿海登陆次数最多,江苏北部到山东南部没有台风登陆,而这一地区为台风移出最多区域;登陆台风强度较强时,出现较大降水的概率大,而台风强度较弱时造成较大降水的概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4.
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以水汽收支平衡方程为基础,研制预报强降水的落区及强度的预报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制作6h面雨量的预报。该方法在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洪涝期间进行了应用,利用所得面雨量结果与实况降水进行各种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报正确率较高,该方法较为可靠,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西北地区冰雹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冰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利用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192个气象站点41年的冰雹和雷暴资料(部分站点资料不足41年)分析了冰雹的分布特征及与雷暴、海拔的关系,探讨了西北地区5省冰雹多发的原因,综合各省的冰雹分析,给出了冰雹主要的产生源地和移动路径。西北地区冰雹分布呈3个频发中心,冰雹的发生与雷暴、海拔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84,冰雹移动路径多为西北一东南和西一东走向,近10年来冰雹已经大为减少。综合考虑地形和其他天气因素,给出了西北地区产生冰雹的5个主要源地。  相似文献   
996.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慧  丁一汇  何金海 《气象学报》2005,63(4):418-430
西北太平洋季风区(5°~25°N,120°~160°E)是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与亚洲-澳大利亚季风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季风区。文中对西北太平洋夏季风进行了气候学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爆发发生在31候(6月上旬)前后。爆发后,夏季风经历了3次活跃-中断循环,每个循环都相应于独立的干期和湿期。第1个循环是从6月初到7月中旬,降水与低层西风的中心主要位于5°~10°N。第2个循环是7月下旬至9月下旬,降水与低层西风明显向东北方向移动,位于10°~20°N。这个循环是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第3个循环是从9月末到10月末,降水与低层西风又向南退回到5°~10°N,达到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最弱的阶段。这个循环的结束也就预示着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结束。西北太平洋季风区有明显的季节内振荡(ISO),这种气候的季节内振荡(CISO)主要由30~60 d与10~20 d两种周期组成,但是主要以30~60 d的低频振荡为主。根据西北太平洋的对流和低层西风在不同位相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北太平洋的低频对流和西风是向西向北传播的。西北太平洋的季风降水、对流与西风的活跃-中断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受30~60和10~20 d低频振荡的调制。  相似文献   
997.
洪涝灾害是世界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优化洪水预报方案对防洪决策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水文模型存在参数多、调参受人为因素影响,泛化能力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自动优化参数的WOA-LSTM模型,通过优化神经网络结构进一步增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并且建立不同预见期下的洪水预报模型来分析讨论神经网络结构与预报期之间的关系。以横锦水库流域1986—1997年洪水资料为例,其中以流域7个雨量站点的降雨以及横锦站水文资料为输入,不同预见期下洪水过程作为输出,以1986—1993年作为模型的率定期,1994—1997年作为模型的检验期,研究结果表明:(1)以峰现时差、确定性系数、径流深误差和洪峰流量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相比较于LSTM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检验期的模拟结果表明WOA-LSTM模型拥有更高的精度、预报结果更稳定;(2)结合置换特征值和SHAP法分析模型特征值重要性,增强了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解释性;(3)通过改变神经网络结构在一定程度避免由于预见期增加和数据关联性下降而导致的模型预报精度下降的问题,最终实验表明该模型在预见期1~6 h下都可以满足横锦水库的洪水预报要求,可以为当地的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We analyze an M9.1 two-ribbon solar flare which occurred on 2004 July 22 us- ing the TRACE white-light and 1700A~。images,the RHESSI,and the SOHO/MDI data.We find many small-scale fast-varying brightenings that appeared in the white-light and 1700A~。images along the flare ribbons.Some of them underwent rapid motions in weak magnetic field regions.We identify these short-lived brightenings as UV continuum enhancement.Our preliminary result shows that the brightening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XR emission.They have a lifetime of 30-60 s and a typical size of about 1″-2″.The intensity enhancement is about 150-200 times the mean value of the quiet-Sun.According to previous works,we infer that the 1700A~。enhancement may be dominated by the increased emission of 1680 A con- tinuum coming from the temperature minimum region.The impulsive feature in the 1700 A~。light curves of the small-scale brightenings may be due to the irradiation of the impulsive CIV line intensity caused by the bombardment of non-thermal electron beams.  相似文献   
999.
立案是行政法学理论中关于处罚程序的必须步骤,目前在执法实践中围绕这方面的应用探讨很少。文章从目前立案在海洋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规定,结合自身的海洋行政执法实践,从立案的程序、文书的制作方法、制作要求和复杂情况下的立案处理方法,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实际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00.
Offshore wind farm construction is nowadays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However,deep water areas with huge amount of wind energy require innovative floating platforms to arrange and install wind turbines in order to harness wind energy and generate electricity.The conventional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 system is typically in the state of force imbalance due to the unique sway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the unfixed foundation and the high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platform.Therefore,a floating wind farm for 3×3 barge array platforms with shared mooring system is presented here to increase stability for floating platform.The NREL 5 MW wind turbine and ITI Energy barge reference model is taken as a basis for this work.Furthermore,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load solution model of the floating wind turbine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tip loss,hub loss and dynamic stall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blade element momentum(BEM)theory.The second development of AQWA is realized by FORTRAN programming language,and aerodynamic-hydrodynamic-Mooring coupled dynamics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he algorithm solution of the model.Finally,the 6 degrees of freedom(DOF)dynamic response of single barge platform and barge array under extreme sea condition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ind and wave were observed and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e research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barge array floating wind farm,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new floating wind fa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