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针对灰度图像中的脉冲噪声滤波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细节保护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算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对图像中的噪声进行识别,第二步利用噪声点周围的相关信息,对噪声点进行修复.经实验表明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在图像的细节保护,自适应性以及噪声的消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2.
以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嘉兴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地质环境因子进行筛选,通过选取评价指标、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和各类地质环境因子的单要素分值,建立多要素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借助GIS方法开展了基于K-Means聚类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强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按地质环境承载力强度综合评价,将嘉兴市宜建设用地分为...  相似文献   
553.
In 2008-2009, hydrothermal barnacle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 during a survey of the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D Association (COMRA). Samples were ana- 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revealing the main organic constituents of hy- drothermal barnacle and sediment to be fatty acids and alkylbenzenes. N-alkanes which possessed obvious even carbon advantage were also detected in hydrothermal sediment.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romatic compounds might be the result of macromolecular thermal alteration. Microorganism in the submarine hydrothermal ecosystem, especially those related to sulfur metabolism, might be the source of the high con- centrations of fatty acids detected in these samples.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hydrothermal environments, n-alkanes which possessed obvious even carbon advantage might originate from thermal alte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and other lipid compounds.  相似文献   
554.
歧口凹陷北大港潜山南北向走滑断裂的河道化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北大港地区重力异常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分析,证实在北大港潜山上发育具有左旋走滑性质的红7-1断裂,其夹持于大张坨断裂与港西断裂之间,呈弧形沿南北方向展布。该断裂在古近系早中期均有活动,对多个层位砂体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该走滑断裂弧形带南侧,砂体厚度突变增大,呈"点源式"分布,从而形成明显的、且具有继承性的"沟-扇"对应关系。结合重矿物分析及北大港潜山上下切河道追踪发现,在走滑断裂顶部发育一系列下切河道;这些河道下切深度可达230~280ms,它们可以沟通板桥次凹与北大港潜山南翼,在过补偿阶段将板桥次凹的沉积物沿下切河道搬运到北大港潜山南侧的歧北次凹。可见,北大港潜山上近南北向的走滑断裂可以形成下切河道并起到搬运沉积物的作用(即断裂的河道化作用),进而在过补偿阶段控制板桥次凹与北大港潜山南翼的物源分配形式,所以,板桥次凹和歧北次凹在一定程度上均隶属于沧县隆起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555.
沂蒙山区南龙口隐伏灰岩分布区,上覆第四系砂砾石层、砂质黏土等,受地下水集中开采、降水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面塌陷,导致交通干线、民房及村中道路受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当地村民的生命安全及重要交通干线构成威胁。该文初步分析研究了岩溶地面塌陷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556.
本文首先针对平稳随机地震动谱拟合问题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谱拟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新的具分段均布随机频率的拟合模型,并与几类常用的谱拟合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拟合模型的频率特性对拟合功率谱与反应谱具有显著的影响。算例表明,当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拟合模型的分量频率接近时,计算的响应值明显偏大,对于小阻尼情况,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57.
根据河南省及其邻省地震前兆专业台站的分布情况,利用数模型F=exp[-b(b-k)/n],以0.5°×0.5°作为单位区域,对河南省16万km^2区域内,分别计算出对5.0-6.5级地震及6.5级以上地震的监测能力图,并提出改进提高地震监测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58.
肃南5.7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研究及其前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铭  李亚荣 《高原地震》2000,12(2):25-31
用P、S波振幅比方法反演了1988年11月22日肃南5.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计算了对应的P轴T轴。结果表明,前震的一组节面比较集中且与主震断层面大体一致,其主压应力轴也表现出对的集中,而余震(以及以后发生在该地区的一些小震)的断层面解则比较散乱,但总体上仍与该区的主要断层保持大体一致,但是余震的P轴和T轴则表现更大的散乱。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强地震发生前震源区微震震源机制的相对一致性是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559.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中发现典型的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蓝晶石, 二者呈针柱状交生, 产在一个以TiFe合金成分为主的颗粒(0.7mm× 0.5mm大小) 的最外部.该颗粒从内到外由4层矿物组成, 分别为TiFe合金主体、2 0~ 70 μm宽的自然钛、约10 μm宽的TiSi合金及30~ 5 0 μm宽的柯石英和蓝晶石为主的硅酸岩和氧化物层.主体矿物为高Ti低Fe的TiFe合金, 内部出现由细粒状低Ti高Fe的TiFe合金和自然钛组成的蠕英结构.最外层由柯石英和蓝晶石组成的格架中分布细粒的Si金红石和Ti-Mg -K -Na -Ca氧化物.初步认为TiFe合金从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往浅部上升过程中, 内部发生局部熔融, 分解出自然Ti, 并在其边部与其他硅酸岩矿物或熔体发生反应, 形成柯石英和蓝晶石.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洋脊拉张环境, 由于地幔柱的上涌, 将深部的豆荚状铬铁矿带到浅部, 使得其中包裹的一些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的矿物变得不稳定, 发生熔融和交代反应, 形成新的不平衡的矿物组合.罗布莎柯石英的这种不寻常产出特征说明是在减压过程中形成, 不同于造山带中常见的由板块俯冲增压过程中形成的柯石英   相似文献   
560.
三峡水库某库段岩体裂隙网络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荣冠  周创兵  朱焕春  刘佑荣 《岩土力学》2004,25(7):1122-1126
为合理评价三峡水库某库岸岩体结构特征及工程整治提供依据,对区内岩体进行了裂隙调查及网络模拟研究。研究基于Monte-Carlo模拟方法,在技术上进行了探讨和一定改进。如采用了聚类分析法确定裂隙优势产状、用直接法产生随机数、广义RQD t及裂隙线连通率的计算等。根据野外调查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研究区发育有3组优势裂隙、平均迹长1.45 m左右。间距一般服从对数正态或负指数分布,而走向和迹长基本上不服从常规分布。裂隙线密度在3-6条/m、t = 0.1 m时RQD t值在90 %左右、t = 0.7 m时RQD t值为10 %-20 %、RQD t值变化可能影响库岸岩体在不同方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