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调查的基础L,统计了太岳山种子植物有97科、316属、575种(含变种),分析了该区系的主要特征,即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占优势;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具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具明显的垂直分布.对该区野生经济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穹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柴彦威 《地理研究》1996,15(1):30-38
本文着眼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考察其形成与作用、日常生活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得出中国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由三层次构成:(1)由在世界各种城市地域组织中独具一格的单位构成的基础生活圈;(2)同质单位为主形成的低级生活圈;(3)以区为基础的高级生活圈。这种独特的生活空间结构是在社会主义计划城市下行政管理和生活居住规划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将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农业问题的研究,是扩大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领域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土壤中Cu、Zn、Fe、Mn、Co元素的全量、有效量、pH值、有机质与作物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元素有效量与土壤中元素全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正相关,而作物产量与元素有效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印支期南秦岭勉略洋盆闭合,华南和华北两大块体最终拼贴、构成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普遍认为这一洋陆转换、碰撞造山发生在三叠纪,但具体时间和空间过程仍存在较多争议。秭归盆地位于秦岭逆冲褶皱带东段南缘,是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沉积序列和碎屑来源上与秦岭印支期造山作用密切相关。该盆地经历早中三叠世滨-浅海相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角洲-河流相的沉积转变,中三叠统巴东组和上三叠统九里岗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砂岩在碎屑组分上不仅含有泥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岩屑和千枚岩、板岩和片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岩屑,而且还见有中酸性火山岩岩屑。结合碎屑锆石颗粒U-Pb定年和古流向数据,这些火山岩岩屑揭示北部的秦岭造山带源区在晚三叠世(225~200Ma)存在火山活动,与同期的花岗质侵入岩一起反映秦岭印支期的同碰撞造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
Filamentous Bangia, which are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simple and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cientists can classify these organisms using molecular markers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ogy. We successfully sequenced the complete nuclear ribosomal DNA, approximately 13 kb in length, from a marine Bangia population.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DNA gene (nrSSU)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 regions along with nine other marine, and two freshwater Bangia samples from China. Pairwise distances of the nrSSU and 5.8S ribosomal DNA gene sequences show the marine samples grouping together with low divergences (00.003; 0–0.006, respectively) from each other, but high divergences (0.123–0.126; 0.198, respectively) from freshwater samples. An exception is the marine sample collected from Weihai, which shows high divergence from both other marine samples (0.063–0.065; 0.129, respectively) and the freshwater samples (0.097; 0.120, respectively). A maximum likelihood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a combined SSU-ITS dataset with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shows the samples divided into three clades, with the two marine sample clades containing Bangia spp. from North America, Europe, Asia, and Australia; and one freshwater clade, containing Bangia atropurpurea from North America and China.  相似文献   
16.
天山-兴蒙钼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本文通过对天山-兴蒙钼矿带4个典型矿床Re-Os同位素精确定年,结合前人区域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揭示天山-兴蒙造山带钼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热液作用有关,并识别出兴蒙造山带3期岩浆活动、钼成矿作用和构造热事件;Re-Os定年结果揭示出晚古生代铜-钼矿床与俯冲-增生作用有关,三叠纪钼的成矿形成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华北克拉通碰撞背景下,而侏罗纪-早白垩世的钼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兴地Ⅱ号铜镍矿床为岩浆多期次分异、侵位形成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本文通过对兴地辉长岩进行SIMS锆石U-Pb精确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37±2 Ma,该数据表明兴地Ⅱ号杂岩体形成于南华纪,并非形成于中元古代。塔里木北缘广泛发育的碳酸岩、基性-超基性岩和双峰式火山岩,为Rodinia 超大陆长期的和持续的裂解产物。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塔中志留系物源的认识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2件样品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早古生代460~490 Ma、新元古代760~1 000 Ma、古元古代1 600~2 200 Ma及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2 400~2 600 Ma四个时期,其中新元古代760~1 000 Ma碎屑锆石年龄占绝对优势(56.8%),峰值~850 Ma.结合志留纪时期塔里木板块南北缘的板块动力学背景,通过盆内构造演化及地貌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潜在源区锆石年龄的详细对比,确定塔中志留系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铁克里克隆起构造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不同成因类型的锡石晶体形态进行了研究,并从PBC(周期性键链)理论出发,讨论了锡石晶体形态与晶体结构的关系。笔者认为,锡石晶体具有三种F面,即s{111}、e{101}、m{110},与Hartman对同样结构类型的金红石晶面性质划分有所差异。据锡石晶面结构性质所推导的理想晶体形态图,与晶体测量所得到的天然晶体形态图总体上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The geochemical behaviours of 26 elements in deep-sea drill core sediments from the Indian Ocea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INAA, including Na, K, Ca, Sc, Cr, Fe, Co, Rb, Sr, Zr, Sb, Cs, Ba, La, Ce, Nd, Sm, Eu, Tb, Yb, Lu, Hf, Ta, Au, Th and U.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 depth are also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the respective elements, their residence times in the sea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he least squares fitting and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