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We surveyed the occurrence of tropical cyclone(TC) tornado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8. There were 64 cataloged TC tornadoes, with an average of five per year. About one-third of the landfalling TCs in China were tornadic.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TC tornadoes preferentially formed in the afternoon shortly before and within about 36 h after landfall of the TCs. These tornadoes mainly occurred in coastal areas with relatively flat terrains. The maximum number of TC tornadoes occurred in Jiangsu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Most of the TC tornadoes were spawned within 500 km of the TC center. Two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1) TC tornadoes in China mainly occurred in the northeast quadrant(Earth-relative coordinates) rather than the right-front quadrant(TC motion-relative coordinates) of the parent TC circulation;and(2) most tornadoes were produced by TCs with a relatively weak intensity(tropical depressions/storms), in contras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most tornadoes are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TCs. Further analyses showed that TC tornadoes in China tend to be spawned in an environment with large low-level storm relative helicity and larg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taking entrainment effects into account. TC tornadoes were particularly active in 2018, with 24 reported tornadoes accounting for 37.5% of the total surveyed samples. The first recorded tornado outbreak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occurred in the envelope of TC Yagi(2018), in which 11 tornadoes were reported in association with significant midlevel intrusions of dry air and the interaction of Yagi with an approaching midlatitude midlevel trough.  相似文献   
122.
高锰酸盐指数是我国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控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浓度高低能反映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严重程度.2003年三峡水库投入运行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干流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参数——高锰酸盐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体:2004年以来,高锰酸盐指数总体趋降,且目前已处于较低水平并趋于稳定;不同江段和水期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耗氧有机污染物以溶解态为主,且溶解态所占比例沿程趋于降低,南津关、汉口、吴淞口下23 km断面溶解态占比中位值分别为0.862、0.734和0.598;可沉降颗粒物对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影响较低,尤其在研究河段上游段,悬浮颗粒中所含耗氧物质占总量比例中位值分别为0.138、0.266和0.402;上游江段水体同一监测断面不同测线和测点间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河口段则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表层和底层之间;沿江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水体中耗氧物质污染程度较低,其澄清样中高锰酸盐指数均值在1.91~3.45 mg/L之间,仅局部城市江段和水期出现值高于6.0 mg/L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3.
虎跳峡龙蟠右岸土石混合体粒度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分维理论对虎跳峡龙蟠右岸分布的土石混合体粒度分布的分维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平均粒径与相应的分维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通过研究表明,土石混合体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由于其本身为级配不良土,在分维曲线上表现为双重分形分布,这种特殊的分维分布与土石混合体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4.
����Ms6.6�����InSAR�۲⼰�ϲ�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3??Envisat?????????,?????2008??10??6?????????Ms6.6??????????????α?,????????????4????????????δ?????????????α?,?????????????????20 km??20 km??Χ??????0.3 m????????Ρ??α??????????????????????????????????????t???????????λ???????????????????????????λ?????????????????????????????????????????????λ???3 m, ????λ??90.374??E, 29.745??N????Mw6.35??????????????189?????60????????????????′???????ε?μ?????????????12 km,??11 km,???9.5 km???????????????????????????????????????????????й??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及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堵江数据获取与编目是其区域研究开展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新构造运动强烈,滑坡堵江事件频发,在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不良国际影响。鉴于该区区域滑坡堵江现场调查难以开展的问题,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野外验证获取了区内136处滑坡堵江事件的空间位置、基本属性和几何形态,建立了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区内滑坡堵江集中分布在米林、札达、加查、错那、隆子、郎县等县,成因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基于环境要素信息量计算得出该区滑坡堵江的易发程度随高程、坡度、地震加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地震点密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构造线密度增大逐渐增大,随与水系距离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坡向中,西向斜坡更容易诱发滑坡堵江,东南坡向最不容易诱发滑坡堵江。高位高山地貌类型、地层条件中的朗县构造混杂岩组和坚硬岩组,构造分区中的高喜马拉雅分区和雅鲁藏布江分区是滑坡堵江形成的有利条件。对比各环境要素不同类别的信息量取值认为影响该区滑坡堵江事件形成的主要背景因素是高程、地貌类型、地层岩组、构造分区和地震点密度。这些滑坡堵江事件几何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坝体长度-坝体面积与滑坡面积-坝体面积之间具有拟合程度较高的乘幂函数关系,而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26.
神经网络在油气评价和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信息处理技术之一,其模式分类能力和复杂函数逼近能力,正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信息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中,本文对目前神经网络在油气评价和预测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7.
大型复杂松散堆积体形成机制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初 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我国西部山区广泛发育和分布第四纪大型复杂松散堆积体,这是一套介于土、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地质体;其成因复杂,主要包括残坡积物、崩滑堆积体、冲洪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等两种或多种组合混杂堆积,明显区别于东部平原区的单一成因类型。本文通过资料对比分析,对大型复杂松散堆积体的一般特征、主要类型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从耦合的角度来探讨其成因机制,并提出河谷型松散堆积体的内外动力耦合概念模型,研究认为大型复杂松散堆积体属于典型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产生的多期次、成因复杂的复合地质体。  相似文献   
128.
采用1923年仁达MS7.3地震和1973年炉霍MS7.4地震地质考察的同震破裂数据,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和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历史地震破裂模型。以仁达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为扰动源,采用PSGRN/PSCMP程序计算其在断层面上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仁达地震最大滑动量约为3.3 m,矩震级为MW7.0;炉霍地震最大滑动量约为3.7 m,矩震级为MW7.3。2次地震的最大滑动量均位于浅部0~5 km,且震源机制相似,以左旋走滑为主。仁达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引起炉霍地震震中区域的库仑应力增强约29.79 kPa,达到地震触发阈值10 kPa。  相似文献   
129.
2001—2019年横断山区积雪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OD10A2积雪产品提取横断山区积雪日数及积雪覆盖率等信息,结合横断山区129个地面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及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横断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平均积雪覆盖率的年际变化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年内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其中3月积雪覆盖率最大,为55.04%。海拔3 000 m以上的积雪覆盖率较为稳定,海拔1 000~3 000 m之间的积雪覆盖率波动较大。受暖湿气流和地形影响,阴坡积雪覆盖率大于阳坡。横断山区积雪日数的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北部山区积雪分布广泛且积雪日数高,南部云贵高原积雪日数低。年均积雪日数介于55.16~79.47 d,积雪日数在28.46%的地区呈减少趋势,在21.66%的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呈显著减少和显著增加的地区分别为2.65%和0.68%。中部康定市、九龙县及其周边地区减少趋势明显,北部杂多县—若尔盖县一线的高海拔山地增加趋势明显。积雪日数整体上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气温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杂多县、称多县;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称多县、中部康定市;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九龙县、西北部称多县;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杂多县—石渠县一线;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玛曲县、西北部称多县。积雪日数受气温和高程的影响最大,而日照时数和风速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0.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吹填黏性土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吹填土地基的效果,研发了大比例尺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并开展了试验。重点对夯沉量、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瞬时和长期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夯击产生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土体内部传播,由于波的作用造成土体拉伸形成裂隙,这些裂隙成为初期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脉动特性,夯击瞬间出现负增长,然后再累积增长;不同深度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幅不一样;土体表面铺设的砂垫层不仅可以用做排水,还可以作为静力荷载,有助于土体的排水固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