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667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商朋强  祁才吉  焦森  熊先孝  关炳庭  张杨 《地质通报》2019,38(10):1758-1767
为摸清全国钾盐矿资源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产业政策,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和成果,系统地开展了中国钾盐矿成矿特征研究和资源潜力评价。研究和评价结果显示,中国钾盐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以第四纪盐湖型钾盐矿为主,成矿时代以第四纪为主。钾盐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大型新生代陆相成盐盆地,在空间上可划分为12个Ⅲ级成矿区带。在典型矿床、区域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第四纪盐湖型、深藏地下卤水型、碎屑岩型、碳酸盐岩型4类钾盐矿的预测评价模型特征。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共圈定钾盐矿最小预测区320个,归并圈定了42个3级预测区,并对各预测区进行了定量预测评价,6000m以浅钾盐矿预测资源量计32.63×10~8t(KCl),其中500m以浅钾盐矿预测资源量计15.10×10~8t。分析结果显示,全国以柴达木盆地及北缘钾盐成矿带和塔里木盆地钾盐矿成矿带预测资源量较大,预测资源量主要为第四纪盐湖型和深藏地下卤水型。潜力预测工作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的钾盐矿床地质和勘查信息资料水平,对指导钾盐矿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福建光泽地区是闽北地区重要的萤石矿成矿远景区,具有寻找隐伏—半隐伏萤石矿的潜力,但是目前该区隐伏—半隐伏萤石矿找矿成果较少。通过对福建光泽地区I号萤石矿预测区开展物化探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应用,探讨物化探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在隐伏—半隐伏萤石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大比例尺化探剖面测量圈出的F、Ca等综合异常信息可协助筛选、确定萤石矿找矿目标区; 将高精度磁法测量与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相结合,可进一步判断萤石矿控矿构造的位置和规模;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可协助确定控矿构造的深部延伸情况。地表检查和深部钻探验证表明: 区域化探、高精度磁法测量、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等物化探综合信息找矿方法组合,可指导隐伏—半隐伏萤石矿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3.
鲁中隆起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和断裂构造发育,圈定多处放射性异常,La、Y等地球化学异常和独居石、钍石等重砂异常,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稀土矿床(点)6处,矿化点10处,显示了较大的找矿潜力。区内稀土矿成矿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典型稀土矿为郗山稀土矿;有些矿化点成矿类型为伟晶岩型和冲洪积型。成矿期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有些矿化点成矿期为新太古代、中奥陶纪和第四纪。区内内生稀土矿主要控矿因素为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和构造。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郗山、沙沟、关帝庙、鹿野、腰关、崔家沟、东马山单元和古生代常马庄单元。本文总结了区内稀土矿成矿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3个;划分找矿靶区11个,分析了今后区内找矿方向和工作方法,以期实现稀土矿成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4.
Chron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Permian in Chi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Since the principle of multiple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Chinese stratigraphers, various new Permian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have been proposed in China, and they need to be redefi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global chronostratigraphic scheme of the Permian, compilation of Permian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and updating of Permian biostratigraphic sequences of China makes it possible to present a revised reg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for the Permian System in China. This succession consists of three series and eight stages. The Chuanshanian Series includes two stages, the Zisongian and the Longlinian; the Yanghsinian (Yangxinian) Series is subdivided into the Chihsian (Qixiaan) and the Maokouan Subseries, of which the former comprises the Luodianian and the Xiangboan Stage, and the latter the Kufengian (Gufengian) and the Lengwuan Stage; the Lopingian (Lepingian) Series includes the Wuchiapingian (Wujiapingian) and the Changhsingian (Changxingian) Stage.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应用元素、碳同位素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长北地区生油岩干酪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油岩为陆相淡水湖相沉积,干酪根类型主要为腐殖型。随着埋深增加,同类型干酪根的成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6.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的数据,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Dagum基尼系数法,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的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2个阶段,2007年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最大,此后呈现波动减小趋势;南部海洋经济区以及北部海洋经济区与南部海洋经济区的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研究结论,对提高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7.
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玛曲站观测的一次降雪过程的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冬季的降雪、积雪过程的辐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雪期晴天和降雪过程的向上短波辐射的峰值分别约为降雪前晴天的3和2倍.无积雪晴天地表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175~0.36,新雪地表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8~0.9.大气逆辐射变化较小,降雪过程的最大,积雪时的最小.地表长波辐射则为降雪前最大,降雪时最小.积雪覆盖的晴天比无积雪时的净辐射变化幅度减小,且早上由负转正的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38.
太湖梅梁湾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运用无扰动芯样实验室内流动培养、稳定同位素示踪、同位紊气态产物测定及同位素配对技术,对太湖梅梁湾北部到南部的4个梯度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内及湾外开敞湖区4个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脱氮速率为(46.36±13.26)-(16.34±22,74)μmol/(m~2·h),厌氧氨氧化脱氮速率为(7.50±2.21)-(2.05±2.90)~mol/(m~2.b).梅梁湾北部河口区水土界面总脱氮能力明显高于梅梁湾南部及开敞湖区.通过对脱氮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北部脱氮过程主要以上覆水硝酸盐为底物的非耦合反硝化过程(D_w)为优势过程,而梅梁湾外开敞湖区则以沉积物硝化过程耦合控制的反硝化(D_n)为主.影响D_n、D_w在反硝化中比重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物溶氧侵蚀深度和上覆水NO_3~-.浓度的差异;梅梁湾厌氧氨氧化脱氮比例占总脱氮比例为12%-14%,湾外开敞湖区则占11%,影响其比例差异的主要因子是反硝化强度的大小及其反硝化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9.
陈亿  尚可政  王式功  李艳  熊光洁 《中国沙漠》2013,33(4):1131-1137
利用2002-2010年朱日和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同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半干旱区朱日和地区2002-2010年的沙尘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朱日和地区临界起沙风速为9.4 m·s-1,2002-2010年沙尘天气频率和大于临界起沙风速频率呈波动变化,沙尘天气频率和大于临界起沙风速频率有很好相关性,超过18 m·s-1的强风极易导致沙尘天气的发生;定义标准化的沙尘天气频率(NfDO)为沙尘天气频率与大于临界起沙风速频率之比,当夏季降水量大于100 mm,夏季最大NDVI、最大LAI和最大NPP分别大于0.24、0.3 g·m-2·d-1和0.6 g·m-2·d-1(以碳计算)时,次年春季NfDO较低,沙尘天气不易发生;反之沙尘天气较易发生。对沙尘天气发生机制的分析发现,夏季有效的降水促进了植物生长,夏季降水量、最大NDVI、最大LAI和最大NPP增大,来年春天土壤不容易侵蚀,沙尘天气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0.
HPLC方法分析表层海水叶绿素a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ODS-2 Spherisorb C18反相HPLC分析柱,流动相A(体积比为80:20的甲醇,pH=7.2的0.5mol/L乙酸氨水溶液,0.01%BHT W:V)、流动相B(87.5:12.5的乙腈:水,0.01%BHT W:V)和流动相C(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436nm,HPLC方法分析辽东湾表层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ng/L。对HPLC、荧光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叶绿素a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