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开发新型的脱色填料,进行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具有较高的脱色率,在10min,30min和60min脱色率分别为58.78%,85.2%和93.89%。在海绵铁表面衰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脱色动力学模型,并研究了pH值、温度、粒径和投加量对反应速度常数K和表面衰减系数Ka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对南海S08-57站柱样岩心的CaCO3、SiO2、Al2O3、TFe2O3、MgO、CaO、Na2O、K2O、TiO2、P2O5、MnO、Cu、Pb、Zn、Co、Ni、Ba、Sr、Rb、V、Cr、La、Ce和Ta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CaCO3含量变化建立了碳酸钙地层时标,提出了南海碳酸钙地层学的SB4.0事件,进一步完善了南海标准碳酸钙地层学时标;讨论了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海洋学意义。结果表明,S08-57柱样岩心的SB3.33m事件附近存在一次强碳酸盐沉积,Al2O3、TiO2、Nb、SiO2、K2O、Ta、La、Rb、Ce、MgO、Zn、TFe2O3、Na2O、V、Pb和Cr的沉积曲线与CaCO3近似呈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9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知识,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并提出了根据不同的网络协议使用不同神经网络的思想,指出了每个神经网络需要的网络数据,并阐述了训练和测试神经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以峨汉(峨眉山市—雅安市汉源县)高速庙子坪隧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隧址区地质调查、示踪试验及统计现场揭露的溶洞数量,厘清隧址区岩溶发育特征并分析其控制因素,再通过整理分析现场监测数据探究岩溶发育对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隧址区岩溶在多溶控因素的耦合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不均性、集中性、方向性、连通性的特征。其中岩层岩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质构造主要使得岩溶发育具有不均性和集中性;水文地质与地形地貌主要控制着岩溶发育方向和岩溶是否连通;气候则更进一步促进岩溶发育。隧址区岩溶发育的工程影响主要表现为隧道稳定性影响和隧道涌水,其中岩溶规模及尺寸对隧道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相对有限;而涌水使得隧道长期积水,在雨季时甚至使得人员、机械等被淹或冲毁,对隧道安全、进度、经济等造成严重影响。研究结论可为峨汉高速沿线隧道及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岩溶灾害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96.
朱炜  张艳  韩润生  王磊  佘敏  魏平堂 《地质论评》2023,69(3):1111-1132
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是重现成矿过程和查明成矿机制的基础,有助于深化对矿床的认识,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铅锌元素的迁移与沉淀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包括3种铅锌迁移沉淀模式,4种含铅锌流体驱动模式,铅锌的迁移形式及其沉淀机制;同时简述了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的发展历程以及4种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方法。重点介绍了4种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方法及其研究现状:(1)高压釜实验;(2)热液金刚石压腔—激光拉曼实验;(3)熔融毛细硅管—激光拉曼实验;(4)计算机模拟实验。从封闭—平衡—静止到(半)开放—非平衡—流动、淬火分析到原位观察,应是今后高温高压实验的发展方向。以地质特征为基础,采用高温高压成岩成矿模拟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精细刻画成矿过程并揭示元素富集机制不仅是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
探空业务可获取30 km高度范围内的温湿压风等气象要素.气象科学研究和高空大气实验中使用的探空仪及探空系统有多种,其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便于使用和分析数据,需要一套通用的处理显示软件.系统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C++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多种探空仪数据的统一格式转换,它基于MFC单文档视图结构,利用绘图函数实现探空气象要素的垂直廓线显示,并建立了基于SQL Server 2008的数据库,通过编程实现了对探空数据的存储和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98.
由于轨道影像具有较高的灰度相似性,传统一阶Harris算法提取轨道影像特征存在时间效率低、特征点聚簇等负面问题,文章针对已有Harris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块自适应阈值的二阶导数Harris特征点检测算法,采用自相关矩阵兴趣值识别轨道图像特征点,并分别对有砟与无砟铁路轨道影像开展特征点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二阶Harris算子在轨道近景影像特征点提取方面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所提取出轨道影像特征点满足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特征点的聚簇现象。  相似文献   
99.
基于形态学提出了多尺度遥感图像分割方法。首先使用面积形态学算子处理原始图像,构造不同尺度下的遥感图像;然后提取多波段遥感图像梯度,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多波段信息;再在不同尺度的图像上使用区域标记方法提取标记,作为分水岭分割算法的生长点;最后使用分水岭分割实现对遥感图像的多尺度分割。该方法在Matlab中予以编程实现,并将其应用于江苏省海安SPOT影像中,实现对图像不同尺度的分割,能够有效提取出多波段遥感图像中不同尺度下的地物。  相似文献   
100.
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定常波不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阐明Lorenz环流分解意义下的定常波不平稳性概念,它是月平均网上纬向波动分量气候变率与定常波强度相对大小的表征.根据Lorenz环流分解,定义全域(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Ius(I1us),分析了北半球500 hPa位势高度场定常波强度较大的30°-60°N纬带的定常波不平稳性,结果表明:(1)全城定常波不平稳带位置存在季节件北进、南退过程.平稳的定常波出现在冬季的35°-55°N的中纬度带和夏季的副热带地区(35°N以南),分别与冬季的东亚大槽、北美槽和较弱的欧洲槽,以及夏季的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相联系.不平稳度的高值中心出现在春季的35°N和夏季的50°N,这与定常波强度季节变化和月平均图上槽脊位置、强度年际异常有关.(2)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存在着明显的纬向不对称性.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的强槽强脊所控制的区域,而不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强度较弱的区域.副热带(35°N及以南)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冬强于夏,中纬度(35°N及以北)则夏强于冬.夏季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地理分布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无论冬夏,北欧是定常波最不平稳的地区,北美大陆附近的定常波则相对平稳.(3)夏季,从华北经东北至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定常波不平稳度高值带,其高值中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45°N,130°E),主要影响中国北方(东北、华北、西北),可能是该区夏季气候脆弱带的环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