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9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1516篇
测绘学   724篇
大气科学   749篇
地球物理   874篇
地质学   2669篇
海洋学   839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329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神经网络理论在河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神经网络用于松花江干流河道汇流计算和河道洪峰水位的预报.对各种转移函数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线性函数和双正切函的精度较好超过传统的马斯京根法,其中线性转移函数最好,说明对于大江大河线性转移函数最好.由上游断面洪峰水位预报下游断面洪峰水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2.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化,导致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须四段厚层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加积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削截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组成,加积式砂组主要包括冲蚀下切式河道和高能削截式河道,水进式砂组主要包括低能河道、低能削截式河道、完整式河口坝和下缺式河口坝.不同砂组中砂体类型不同,颗粒大小分异不同,水动力强弱的差异,不同成因砂体间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和储集相,加积式砂组以绿泥石衬边和溶蚀成岩相为主,物性好,为好的储集体;水进式砂组由压实和胶结相为主,物性较差;水退式砂组中溶蚀相和胶结相发育,物性较好,为中等的储集体.须四段三种成因砂组中,加积式砂组中发育高能削截式河道,形成了在平面上广泛分布的高能水道,砂体厚度大,延伸长,发育有利的成岩相,物性较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加积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呈沉积不整合相接触,呈现相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加积砂组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容易发生储层致密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加积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73.
高岭石和蒙脱石吸附胡敏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岭石和蒙脱石分别是暖湿和冷干气候带内典型土壤的代表性矿物,对二者吸附胡敏酸特点的对比研究可以为探索不同地带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提供重要的依据。笔者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和胡敏酸初始浓度对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吸附量的影响,重点剖析了引起高岭石和蒙脱石在吸附胡敏酸方面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在pH=5条件下,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吸附量均随着胡敏酸初始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2)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3)pH<6时,高岭石吸附的胡敏酸量多于蒙脱石,pH>6时则相反。这是由高岭石和蒙脱石在不同pH条件下吸附胡敏酸的机制不同造成的。在pH<6时,高岭石与胡敏酸之间的静电引力起主导作用,其次是配位交换作用和氢键作用。此时,蒙脱石以氢键作用为主要吸附机制。在pH>6时,高岭石和蒙脱石的主要吸附机制分别是疏水性作用和阳离子键桥。  相似文献   
974.
抗滑桩已广泛应用于滑坡治理,但是对抗滑桩的监测研究还不够深入。通过测斜管监测抗滑桩的侧向位移,在文克勒弹性地基梁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得到锚固段地层抗力,再运用力学平衡原理计算滑坡剩余下滑力值。对抗滑桩不同部位钢筋的受力进行监测,可求得各个截面处的弯矩。假设滑坡剩余下滑力的分布函数为一个二次多项式,由监测求得的滑坡剩余下滑力值和抗滑桩各截面弯矩,分析计算可得到该二次多项式。在求得抗滑桩所有作用力以后,就可以计算得到抗滑桩的弯矩和剪力分布图。与设计阶段采用的抗滑桩弯矩和剪力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抗滑桩的抗滑效果,并为改进抗滑桩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5.
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属性层组成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的生态-地质环境劣变日趋严重的问题,在我国北方广泛开展了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工作。但是,对于如何理解和选用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中属性指标组成及其内涵,尚存在需进一步深入认识的问题。本文根据该理论方法创建时的宗旨和指导思想,详尽阐述了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中属性指标的组成、特性、内涵及选用等需要关注的要点,有助于我国北方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76.
铵伊利石矿物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对含铵伊利石粘土岩样品加热处理,利用DTA、XRD、FTIR、氮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铵伊利石的热稳定性,发现铵伊利石矿物中的氮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铵伊利石矿物晶格结构在500℃之前,具有稳定性,层间的N表现为缓慢释放的特征.在500~600℃温度区间,层间N的释放速率加剧.600℃开始向半晶质化方向发展,700 ℃以上晶格结构破坏,层间NH4+消失.加热到700~800℃高温相中,仍残留有0.3%~0.5%的氮,这表明矿物中的N在高温下通过与Si、Al和O原子化学结合,仍具有比较高的相对稳定性.本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系统幔源物质演化、运移、分异、脱气作用和氮循环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77.
石门冲岩组仅分布于河南省商城县石门冲地区红山寨-三洞盖一带, 岩性组合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碳质绢云母石英片岩夹白云石质大理岩; 其该岩组内部断层和石英脉发育, 为不同的岩块拼接而成, 与周围地质体均呈断层接触, 和龟山岩组第一岩性段围成一残破的构造窗。经岩石类型组合对比及构造分析, 认为石门冲岩组为龟山岩组第一岩性段的一部分, 后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移位至现今位置-形成飞来峰。  相似文献   
978.
川西坳陷中段新场地区天然气研究及气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大量学者多年的研究总结,川西坳陷中段新场地区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等成藏组合。结合地质背景及碳同位素、轻烃的研究,认为新场地区天然气主要是Ⅲ型干酪根的煤型气,气藏主要分布在上三叠系的须二段和须四段,以及中侏罗系、上侏罗系地层中。  相似文献   
979.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本溪组—太原组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垂向沉积序列、岩性组合、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测井响应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本溪组—太原组中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区域构造体制转换面、沉积体制转换面、海侵面等层序界面类型。本溪组—太原组形成于陆表海背景之下, 陆表海基底平缓, 层序结构大多为二元体系域结构, 在构造变动、区域海平面下降及差异性压实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下形成了以K1砂岩和桥头砂岩为代表的低位体系域河道下切充填。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以及陆表海背景下的缓坡盆地边缘Ⅰ型层序地层模式和陆表海背景下的缓坡Ⅱ型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980.
我国湖泊环境演变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沉积忠实地记录了湖泊环境变化的各类信息.不同时问尺度的湖泊环境变化分别受到构造、气候与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的驱动机制的影响.影响中同湖泊环境变化的最主要的构造运动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东亚季风系统带来的一系列作用;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不仅有流域植被、土壤性质的改变导致输入湖泊物质的变化,也有人类活动直接改造湖泊,如围垦、封堵等.准确地分析湖泊环境变化的各种过程与规律,特别是定量刻画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湖泊环境响应过程与驱动机理,是当今科学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