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641.
选取海上A平台54646为参考站,通过差值对比、趋势对比以及风向相符率对绥中36号石油平台站54553运行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此为例来说明天津建设的环渤海海域石油平台站的业务化评估过程。采用气候学界限值、内部一致性、持续性、时间一致性及空间一致性等检查方法对该站2017年定时2 min风速和极大风速数据进行了初步质量检测,并且还通过环渤海地区2017年冬半年的较强冷空气过程,对该站观测到的风速数据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54553站观测的各气象要素值表现合理,具有一定的局地天气气候代表性,能够投入海洋气象预报、近海风能资源评估等业务使用。同时,该站观测的风速资料质量相对较好,为环渤海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增添了新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642.
643.
2007年夏季航次对南海越南上升流区的三个站位进行现场采样,利用微电极技术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溶解氧(DO溶解氧分子)、锰(Mn2+)、铁(Fe2+)的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估算了DO的通量、消耗速率和有机碳的消耗速率.在沉积物间隙水中DO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渗透深度为9-48mm.在沉积物深处还检测到Mn2+和Fe2+.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总氮(TN)含量,三个站位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为0.7%-1.03%,TN含量为0.052%-0.10%,C/N为10.5-16.0.从C/N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有机物有部分来源于陆源输入,其中一个站位位于湄公河冲淡水区域,其C/N最大.从氧化还原电位来看,三个站位的沉积环境都属于还原性环境.此研究首次测量了南海越南上升流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化学成分,对于认识该海区海底生物地球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4.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浊积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王村地区的寒武系代表江南斜坡相沉积序列,传统的下寒武统划分为杷榔组、清虚洞组;中寒武统划分为敖溪组、花桥组(下部);上寒武统划分为花桥组(上部)、追屯组。其中,花桥组中浊流沉积最为发育,包括经典浊积岩和高密度浊流沉积两种类型,经典浊积岩的特征完全可以由鲍马层序来描述,但最常见的是AE、CDE组合等,其岩性主要为泥灰岩和泥晶灰岩。高密度浊流沉积粒度较粗,常含有细砾组分。常见粗尾粒序层理,也可见平行层理和中至大型交错层理,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似鲍马层序,如ABC等。浊流的主要沉积场所是斜坡的中下部,盆地边缘和盆地平原的浊流沉积较斜坡大为逊色。  相似文献   
645.
遥感影像辅助地图制图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巴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已有的地图数据库和GIS系统,对如何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辅助地图制图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46.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存疑的云伽关或云伽镇等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重新核定了主要破坏地点及其地震烈度,修绘了地震等震线图,校核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公元849年地震等震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短轴呈近南北向,极震区烈度可达X~X+度,震中位置大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即40.6°N、110.3°E,震级达(7.8±0.3)级或7级。其中,等震线南侧地震影响范围大(包括河套盆地及其以南较大区域)、震害重、烈度衰减慢,而北侧几乎无震害记载,地震烈度衰减快,影响范围小。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地震类型,其发震构造为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文章依据历史地震史料校核结果与前人基于活动断裂研究结果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大致相当。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发生的公元849年地震震级约为7级,该区未来地震震级上限及其大震风险值得继续深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