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热脉冲技术测定树干液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脉冲技术是生态生理学和森林水文学研究树木耗水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在树木自然生长状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时测量树干木质部上升液流速度及流量,可以简捷准确地确定树冠蒸腾耗水量,同时具有经济可行,测定准确的优点.综述了热脉冲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热脉冲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理论研究、树干液流时空变异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以及单株耗水向林分水平的尺度转换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据此,对热脉冲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2.
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生长季树干液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应用热脉冲技术和自动气象站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的树干的液流流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2 a的连续观测,对胡杨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树干液流流速变化曲线呈多峰型。夜间,胡杨同样存在明显的树干液流现象,这主要是由根压引起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7月最高,6月、8月次之,9月液流速率高于5月,10月最小,主要生长期6—8月胡杨日均蒸腾量占整个生长季的70%以上。不同林龄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不同,表现为15龄>25龄>50龄。树干液流量变化与环境因子中气象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线性相关, 同时给出了依据常规气象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13.
黑河下游绿洲地表辐射平衡及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额济纳绿洲2004年5~10月微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绿洲内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日峰值及月总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地表能量平衡季节变化显著,5、8、9、10月份,地面能量交换基本以感热通量为主,Bowen比值在日间>4;6、7月份,潜热蒸发是能量平衡的主要部分,Bowen比基本<1.5~10月土壤热通量值始终较小,约占净辐射的15%~20%.绿洲内近地层风速基本在0~5 m·s-1之间,夜间风速变化很小,日间风速较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变化趋势越来越缓慢,地表温度波动变化最大,而在40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14.
胡杨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应用热脉冲式液流测定系统(HPVR)、TDR和ICT自动气象站, 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胡杨的液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1a的观测。结果表明, 胡杨液流的日变化具有单峰的特征; 在经向的不同位点上液流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流速随深度增加流速增大, 在15mm为最大; 在方位上, 流速以南面(南、西)远远高于北面(北、东); 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 树干液流有很大的波动特征; 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较好地预测树干的蒸腾耗水量。  相似文献   
115.
An unprecedented cold wave intruded into East Asia in early January 2021 and led to record-breaking or historic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s over vast regions.This study shows that a major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event at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2021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is cold wave.The major SSW event occurred on 2 January 2021 and subsequently led to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to the East Asian side.Moreover,the SSW event induced the stratospheric warming signal to propagate downward to the mid-to-lower troposphere,which not only enhanced the blocking in the Urals-Siberia region and the negative phase of the Arctic Oscillation,but also shifted the tropospheric polar vortex off the pole.The displaced tropospheric polar vortex,Ural blocking,and another downstream blocking ridge over western North America formed a distinct inverted omega-shaped circulation pattern(IOCP)in the East Asia-North Pacific sector.This IOCP was the most direct and impactful atmospheric pattern causing the cold wave in East Asia.The IOCP triggered a meridional cell with an upward branch in East Asia and a downward branch in Siberia.The meridional cell intensified the Siberian high and low-level northerly winds,which also favored the invasion of the cold wave into East Asia.Hence,the SSW event and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s such as the IOCP,negative phase of Arctic Oscillation,Ural blocking,enhanced Siberian high,and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 eventually induced the outbreak of an unprecedented cold wave in East Asia in early January 2021.  相似文献   
116.
西秦岭金矿类型及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秦岭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金矿集中区 ,也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床 (点 )遍布 ,形成以构造破碎蚀变岩型为主 ,硅灰泥岩型、石英脉型次之 ,兼有绿片岩型、接触交代型及河床—河漫滩堆积型等 6种金矿床类型。依据构造带及金矿床 (点 )的展布 ,初步划分为 10个Ⅴ级成矿带。通过揭示金矿带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特征 ,指出了西秦岭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7.
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鹿儿坝金矿床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碎屑岩中 ,矿床规模已达大型。蚀变以硅化、毒砂、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特征 ,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 ,毒砂和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断裂构造是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18.
亚非夏季风系统包括非洲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它是全球季风系统中具有高度整体一致性变化的系统,其主要原因是亚非夏季风系统具有相同的主要驱动力:AMO(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和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海洋年代际变化模态。在此前提下,本文首先阐述了AMO对亚非夏季风的强迫作用与遥相关作用,特别强调了它在亚非夏季风及其降水年代际转型中的作用;其次讨论了PDO与冬春积雪的年代际变化对东亚夏季风雨带的协同作用;最后综合分析了AMO、PDO与IOBM(Indian Ocean Basin Mode,印度洋海盆一致模态)的协同作用,指出印度洋海洋模态在年代尺度上独立于AMO与PDO的相关组合,主要起着加强东亚夏季风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矿产勘查新规范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量化度不够、操作性较差、关键词语多解或模糊,特别是在地质普查间距、储量估算方面不易理解掌握,造成地质工作的普遍简单化.  相似文献   
120.
城市大气污染及其引起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2018年春季西北五省省会城市PM2.5、PM10、NO2、SO2、CO和O3浓度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P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