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8篇
  免费   1719篇
  国内免费   2407篇
测绘学   920篇
大气科学   675篇
地球物理   1103篇
地质学   3910篇
海洋学   1611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609篇
自然地理   103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广义立体像对三维重建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的思想,利用现有的对于某一区域,由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别作为左右影像,建立起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严密空间前方交会数学模型,进而构建起广义立体像对,快速提取地面三维信息,实现目标物的三维重建。之后对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精度分析,并与利用传统双像立体像对重建的三维模型、以及单张影像重建的三维模型之间进行精度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所得到的三维模型的相对精度,并最终证明了利用广义立体像对进行地面目标的三维模型重建,其精度完全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源数据,利用VTK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图形显示功能,使用规则格网三棱柱模型法构造地层三维模型,实现了地层的平移、旋转、缩放、透明等多种控制操作。并实现了任意点地层分布查询、任意剖面切割、属性查询等分析功能,从而尽可能模拟现实世界,增强三维地层的真实感。最后,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3.
地热资源勘探方法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雷  宋绍军  关键  谢玉霞 《吉林地质》2004,23(4):113-117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已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作者通过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诸方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简述,阐明了各方法在其适用条件下的优越性.梳理了地热资源勘探的思路,为在以后地热资源开发中优选目标和技术方法选择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夹皮沟金矿区各矿山资源已近枯竭,而各种预测结果都显示夹皮沟矿区潜在资源可观。本文描述了该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分析了矿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和各种找矿标志,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四川1960~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欧洲中心ERA Interim1.5°*1.5°再分析资料和ECWMF2.5°*2.5°模式预报场资料,分析四川盆地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归纳出四川盆地高温热浪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高温热浪天气有三个异常区;区域性高温热浪过程期间100hPa南压高压明显东进,我国至俄罗斯南部地区显著增高;500hPa有青藏高压型、副高型和带状高压型三种环流型。四川盆地高温热浪天气的预报模型为:1)500hPa四川盆地上空为青藏高压或副高或带状高压控制,位势高度达584位势什米以上,其中青藏高压和西太副高需达588位势什米;2)四川盆地上空850hPa上未来三天都为大于24℃的闭合等温线控制。  相似文献   
996.
利用2000—2016年的县域台风灾害历史灾情数据,选取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倒损房屋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为评估指标,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级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以县域为单位的台风灾害综合灾损指标,对所选取市县的台风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分级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快速实现不同台风灾害、不同市县间的台风灾害严重程度的对比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灾害等级分布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市县为台风灾害多发区,浙江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各市县为严重灾害(特大型、大型灾害)的易发区;8月、9月为严重灾害的多发时间。以不同登陆地点、不同影响范围的1210号“达维”台风和1513号“苏迪罗”台风为例,对灾情评估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东部层积云发展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7—2010年的CloudSat卫星观测数据,以云层液态水路径为指标将层积云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对比研究了中国东部降水与非降水层积云发展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和云微物理机制的演变,并分析了其海陆差异.研究表明:非降水层积云中,云滴增长主要通过凝结过程完成,但云滴的凝结增长有限,难以形成降水,在非降水层积云发展的旺盛阶段,云层中上部云滴发生较弱的碰并过程.降水层积云中云滴碰并增长活跃,当云层液态水路径小于500 g·m~(-2)时,云滴在从云顶下落至云底的过程中持续碰并,并在云底附近出现云水向雨水的转化;当降水层积云液态水路径超过500 g·m~(-2)时,云滴碰并增长主要发生在云层上部,在云层中部,云液态水含量、液态粒子数浓度和液态粒子有效半径达到最大,云水向雨水的转化最为活跃.层积云微物理特征的海陆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上空气溶胶浓度和云中上升气流强度不同导致的.在非降水层积云中下部,陆地丰富的气溶胶为云滴凝结增长提供了充足的云凝结核,因而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陆地上空更大,而在云层中上部,云滴凝结增长达到极限,海洋充足的水汽输送使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海洋上空更大.当降水层积云液态水路径大于500 g·m~(-2)时,陆地层积云中更强的上升气流使大量云滴在云层中上部累积滞留,云滴碰并增长活跃,云层中上部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陆地上空更大.  相似文献   
998.
栖霞是胶东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典型地区。在原1∶5万地质图中,许多TTG岩石都被作为胶东群表壳岩看待,岩石形成时代也只在少数露头被确定。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定年,对该区TTG岩石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新修编的1∶5万地质图中,太古宙变质基底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约2.9Ga、约2.7Ga和约2.5G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也存在少量同时代的奥长花岗质片麻岩。2.9Ga和2.5Ga左右的表壳岩(黄崖底表壳岩和胶东群)比原认为要少得多。所有岩石大致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它们在空间上共存,可能是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晚期强烈构造热事件作用的结果。这是国内首次在复杂的太古宙高级变质岩区,以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定年有机结合,确定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地质体时空分布的有益尝试,对于今后类似地区开展专题地质填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简述了一种面向天文应用的CCD相机系统的设计要求,详细介绍了该相机系统电路的基本结构及设计原则,包括CCD及其周边电路、模拟前端、时钟驱动电路、电源电路以及用VHDL编写的植入FPGA的CCD时序发生器电路等一些技术细节.对系统中一些关键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和实测,并对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给出该CCD相机的图像采集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室温下,于CH3OH和H2O的混合溶剂中,钨酸钠存在下邻苯二胺和盐酸反应合成了棕色和红色两种不同颜色的C6H4(NH2)2.2HCl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0.7339(2)nm,b=1.4535(5)nm,c=0.8009(3)nm,β=94.041(5)°,V=0.8522(5)nm3,z=4,R1=0.0247,WR2=0.0684。奇特的是棕色晶体与红色晶体均为邻苯二胺盐酸盐,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和IR光谱,但UV光谱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