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0篇
  免费   2085篇
  国内免费   2917篇
测绘学   1225篇
大气科学   1252篇
地球物理   2050篇
地质学   5492篇
海洋学   1666篇
天文学   309篇
综合类   927篇
自然地理   129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716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654篇
  2018年   640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649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基于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大气尘(可吸入颗粒和近地表积尘)和表层土壤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数据,采用微量相鉴定方法获得的结果显示,大气尘和表层土壤中包含石英、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硫酸镉等自然矿物及SiS_2、NiTi、Cd_3As_2、FeOCl等非自然源晶体。比较了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大气尘与表层土壤的晶体组成,分析了大气尘矿物及非自然源晶体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其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2.
西安咸阳地下热水氘过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西安、咸阳地区地下热水的δ18O和δD同位素数据,研究了氘过量参数d的特征及水岩交换程度对d值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咸阳地区浅层地下热水水岩作用不明显,深层地下热水水岩交换作用显著,发生氧漂移,咸阳部分水点发生较为明显的2H交换;含水层封闭性越好,地质环境越还原,水岩作用就越强,d值就越小;氧漂移愈偏离大气降水线,d值越小,埋深愈大,滞留时间愈长,矿化度愈大,地下热水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983.
地铁工程勘察现状与技术研究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铁勘察的特点:一是没有征地的勘察,二是地下系统工程的勘察;我国地铁勘察经历了探索、积累和规范化的历史发展时期,各时期按照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四个勘察阶段进行工作;根据地铁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采取多样化的测试手段,勘察内容全面,技术逐步完善,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今后应结合地铁施工方法和设计要求,研究和总结特殊设计指标的测试技术,解决地铁结构在第四系饱和砂层中的抗震设计问题,加强施工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在安全、快速施工和降低造价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84.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志勇  苏学云 《地下水》2007,29(6):7-10,39
我国许多地方因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地下采矿疏干排泄地下水而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污染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了大范围地下水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程度,亟待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造成地下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难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85.
Considerable debate on whether and how the Sulu Orogenic Belt extends eastward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has remained over the past decade. New results reported here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an eclogite and retrograded eclogite-bearing complex (Hongseong Complex) is discovered in South Korea, in which the eclogite occurs as lenses in circa  810–820 Ma granitic gneiss. SHRIMP zircon dating of the eclogite yields  230 Ma for the metamorphic age and  880 Ma for the protolith age; (2) The basement of the Rangnim, Gyeonggi and Yeongnam massifs have affinities to the basement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However the Gyeonggi Massif encloses a minor amount of large or small slabs of the Hongseong Complex that are similar to the rocks of the Sulu Belt. (3) Two main Paleozoic basins within the Rangnim and Gyeonggi massifs have a similar Paleozoic tectono-stratigraphy to the NCB. (4) The Imjingang and Ogcheon belts do not exhibit any metamor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Based on these facts, we propose a crustal-detachment and thrust model and suggest that the collision belt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YB) and NCB (Sino–Korea Craton) is preserved along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lower part of the UHP metamorphosed lithosphere of the YB was subducted under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not uplifted to the surface. The lower crust of the YB (the Hongseong Complex) was detached from the subducted lithosphere and thrust 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nserted into the basement rocks of the Gyeonggi Massif. The upper crust of the YB possibly was detached from the lower crust and overthrusted along the Honam and Chugaryong shear zones. The Imjingang and Ogcheon belts possibly represent the detached upper crust of YB and their present occurrences are controlled by a Mesozoic strike–slip shear structure. All these detached lower and upper crustal slabs were strongly deformed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tectonic event leading to their present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986.
中国大陆及邻区海域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别由Love波和Rayleigh波得到的S波速度结构的差值(VSH-VSV)对中国大陆及邻区海域(70°E~145°E,15°N~55°N)地壳上地幔中的偏振各向异性进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1)在小于150 km的深度范围内,VSH>VSV的各向异性体占主导地位,反映出在地球的浅部岩石圈内的水平应力作用及软流圈顶部物质的水平向流动对各向异性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在大陆地区,各向异性的强度随深度有显著变化.上地壳和上地幔盖层中的各向异性普遍较弱,而在流变性较强的下地壳和软流圈存在较大范围的各向异性.这一现象说明下地壳在岩石圈变形中可能有解耦作用.(2)在大于200 km深度的软流圈下部主要表现为VSH<VSV的各向异性,说明地幔物质垂直运动相对占优势地位.(3)在中国大陆东部可以看出一个大致趋势:在构造比较稳定的地区,岩石圈中VSH>VSV的各向异性比较显著,而软流圈中VSH<VSV的各向异性较弱;在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软流圈中VSH<VSV的各向异性占主导地位.(4)印度板块低角度向青藏高原下俯冲影响了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各向异性的特征.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水平挤压中国西部大陆,使得物质定向重结晶,从而在岩石圈下部产生显著的VSH>VSV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987.
降雨在地表上随地形流动自然形成沟谷线、汇流区、分水岭等流域形态,研究地表流水线的数字模拟对数字流域水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数字地表流线模型的概念,只考虑地形因素,利用等高线图建立一个能获得区域内每滴雨水沿地表流动的轨迹模型.并运用地图代数的距离变换对等高线及所在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距离度量,研究了数字地表流线模型的建立方法.实验表明,该模型利用距离变换信息而不是高程计算流向,可避免DEM高程误差对流向、流线的影响,且不需要在DEM上进行复杂的洼地、平地的识别与处理.该模型对原始数据要求不高,能有效应用于沟谷线的自动提取、汇流区自动分割和分水线网络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988.
钾长石分解反应热力学与过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添加各种助剂分解钾长石的研究进展。对不同体系中钾长石分解反应的G ibbs自由能和能耗计算,综合考虑一次性资源、能源消耗量和烧结过程的环境相容性、产品方案等因素,结果表明:只有以石灰石、碳酸钠为配料的工艺路线具有实际工业应用价值;而唯有以碳酸钠为配料时,钾长石原料烧结过程才具有一次性资源消耗量最少、能耗最低、温室气体CO2排放量最小、且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完全清洁生产等优点。因此,选择以碳酸钠为配料分解钾长石的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9.
GDX-502树脂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淼  饶竹  苏劲  黄毅 《岩矿测试》2007,26(2):101-104
采用自制GDX-502固相萃取小柱萃取水中苯酚、对硝基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等6种酚类化合物,以乙腈作为洗脱剂,选择280nm和290nm双波长紫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1-0.05mg/L,IL水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5%-95.0%,精密度(RSD,n=7)为3.6%-9.2%。方法用于实际地表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操作简单,有机溶剂用量少,分析效率高;萃取小柱可多次重复使用,分析成本低。  相似文献   
990.
河套地区盐碱化和砷氟中毒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河套地区总体上为无公害、绿色土地。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可以为全国生产出优质的绿色产品;但河套地区也具有比较严重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首先是土壤的盐渍化制约了河套地区农业的发展,其次是全区以砷氟中毒为主的地方病比较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该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此外,包钢尾矿坝作为一个局部性的生态问题,对包头市民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其周围的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