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6篇
  免费   3506篇
  国内免费   5012篇
测绘学   2241篇
大气科学   2058篇
地球物理   2412篇
地质学   8726篇
海洋学   3251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1139篇
自然地理   1807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808篇
  2021年   1008篇
  2020年   853篇
  2019年   940篇
  2018年   951篇
  2017年   826篇
  2016年   858篇
  2015年   984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1162篇
  2012年   1288篇
  2011年   1258篇
  2010年   1240篇
  2009年   1120篇
  2008年   1160篇
  2007年   1092篇
  2006年   960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33年   3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林纾 《干旱气象》2003,21(4):32-36
给出了甘肃省2002年5月的温度、降水、极端最低气温和雨日概况,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阶段性的异常、极涡的位置和强度以及水汽条件和冷空气条件,计算了甘肃省5月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并与典型相似年份的前兆信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2.
海洋沉积物动力学的示踪物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抒 《沉积学报》2003,21(1):61-65
本文的论题是示踪物方法在海洋物源追踪和沉积物输运率计算中的应用 ,以及示踪物方法的普适性理论框架。定量的物源追踪需要适当的示踪标记和物质混合模型 ,有必要根据沉积动力过程的研究来确定示踪标记的变换函数 ,从而将改进的示踪标记用于混合模型分析。人工示踪物实验的现有方法以空间积分法最为常用 ,其关键是示踪物质心运动和沉积物活动层的界定。天然示踪物的质心位置是无法定义的 ,因此不能借用传统人工示踪物方法来估算物质输运率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 ,可以利用天然示踪物的质量守衡原理来获得物质输运信息。今后 ,以示踪物质的连续方程为基础 ,有可能建立一种同时适用于人工和天然示踪物的普适理论框架。其中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示踪物与现场物质的差异、沉积速率和活动层厚度的时间尺度、沉积物扩散过程等。  相似文献   
973.
海洋环境沉积物输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环境中沉积物的输运涉及复杂的过程和机制。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悬沙输运数学模型已经成为海洋沉积动力学的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悬沙输运数学模型的有效运行需要正确的数值解法和模型中所含参数的确定,包括悬沙沉降速度、扩散系数、底床糙度和切应力,以及底边界上的沉降-再悬浮通量。由于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屏蔽效应以及海底生物扰动等因素的作用,海洋环境推移质输运的经验、半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是正确预测海洋环境中推移质输运的关键。海洋环境沉积物输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着重进行各种过程和机制的研究,而这项工作依赖于高精度、高分辨率现场观测仪器的发展和更先进的颗粒态物质运动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974.
大洋钻探诸多科学目标的实现与包括钻探、取芯、测试和海底观测技术在内的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和革新密不可分。即将开展的IODP计划,将对各种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在钻探技术上,将联合使用多平台,以实现区域更广深度更大的钻探作业;在取芯技术上,取样范围更广,从各种岩石取样到地下流体的取样,并要求样品保持原始状态,同时确保获得更高的岩芯采收率;在测试上,要求采用随钻测试技术,以适时地获得地下真实信息;在观测技术上,要求开发各种工具,去除由于钻探造成的扰动,使得各种观测仪器能够进行长期的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975.
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以长清县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长清县为例 ,利用 GIS技术和遥感数据 ,按照“机制法”原理计算耕地资源粮食生产潜力。重点是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 ,从而得到耕地生产潜力和社会生产潜力像元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 ,进行粮食增产潜力计算 ,并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发展趋势 ,探讨未来的人口承载力问题。结果表明 :该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但是粮食问题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76.
Chen X  Shu L 《Ground water》2002,40(3):284-290
Numerical model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imulate stream-aquifer interactions from seasonal ground water pumping. We used stream-aquifer models in which a shallow stream penetrates the top of an aquifer that discharges ground water to the stream as base flow. Because of the pumping, the volume of base flow discharged to the stream was reduced, and as the pumping continued, infiltration from the stream to the aquifer was induced. Both base-flow reduction and stream infiltration contributed to total stream depletion. We analyzed the depletion rates and volumes of the reduced base flow and induced stream infiltration during pumping and postpumping period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or a shallow penetrating stream with a low streambed conductance, base-flow reduction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stream depletion. Its residual effects in postpumping can last very long and may continue into the next pumping season for areas where recharge is nominal. In contras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duced stream infiltration to the total stream depletion is much smaller, and its effects often become negligible shortly after pumping was stopped. For areas where surface recharge replenishes the aquifer, the residual effects of base-flow reduction and thus its depletion volume will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 stream of large conductance has a high hydraulic connection to the aquifer,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am conductance and stream depletion is not linear.  相似文献   
977.
利用 2 0 0 0年兰州市城区 1km 1km网络化污染源的调查资料 ,对每一网格内影响该市的大气污染源排放量进行了分担率计算 ,结果表明 :兰州城区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呈“区域”状连片分布 ,分担率分布广 ,影响范围大 ,从整体看 ,分担率分布出现了 3个中心 ,分别出现在西固电厂南部、城关区铁路局和七里河西站一带 ,与地形走向 ,人口密度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8.
作为对中国东部陆缘地带大型盆地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部分结果,本文的基本认识:(1)穿过松辽盆地的1孙吴-双辽断裂可能是东倾伯低角度壳内断裂;(2)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可能属于“混合型裂谷盆地”;(3)东海盆地台北坳陷处在多期次张性应力场环境中,使在其西部附近产生张性正断层系;(4)欧亚大陆东部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总体处于右旋走滑拉张环境,其动力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运动;(5)研究区莫霍面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化;(6)复合尺度研究方法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79.
History of Star Formation and Chemical Enrichment in the Milky Way Dis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a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star formation law similar to that given by Efstathiou, we have improved our two-component chemical evolution model for the Milky Way disk. Two gas infall rates are compared, one exponential, one Gaussian. It is shown that the star formation law adopted in this paper depends more strongly on the gas surface density than that in Chang et al. It has large effects on the history of star formation and gas evolution of the whole disk. In the solar neighborhood, the history of chemical evolution and star formation is not sensitive to whether the infall rate is Gaussian or exponential. For the same infall time scale, both forms predict the same behavior for the current properties of the Galactic disk. The model predictions do depend on whether or not the infall time scale varies with the radius, but current available observations cannot decide which case is the more realistic.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it would be inadequate to describe the gradient evolution along the Gala  相似文献   
980.
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孙冬虎 《地理研究》2000,19(2):217-224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国在我国南海海域的测绘活动,给这里的岛礁留下了一大批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名称。文中论述了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对我国三次公布官方名称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处理南海地名问题的缺陷,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