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476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61.
本文从Q值在地震学中的基本定义出发,对Q值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给出了一维介质中Q值正反演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公式,并对海城震区一维介质中Q值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462.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China has lasted more than 3000 years,and most of its data are inferred from historical records.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earlier times is not complete owing to various reasons,so some events are lost.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loss rate of earthquakes with various magnitudes i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ue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 Gutenberg-Richter formula and modern instrumental records,which w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statistic research in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463.
The proposed hydroelectric project on the Yangtze Gorges will be one of the largest power stations in the world.The problem of induced seismicity to the projec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roughout China and the world.A research program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e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China.Based on the size of the reservoir and the lit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permeability,stress state,and previous seismicity in the region,the potential risk of 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 has been estimate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after impoundment in the reservoir area,the possibility of induced seismicity cannot be completely ruled out.The areas with potential risk may be in some gorges composed of karstified carbonate and plutonic granite around the dam site.However,the magnitude is expected to be limited owing to the small dimension of the induced seismogenic faults.  相似文献   
464.
强震近震中区地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6次强震前近震中区11个台的地电阻率数据,得到在孕震中短期至短临阶段,与主压应力方向正交(或近于正交)测向的地电阻率下降变化的速率大于平行(或近于平行)主应力方向的变化速率.产生变化速率各向异性的原因可能是:在孕震后期的扩容阶段,裂隙走向沿主压应力方向优势排列,导电流体活动产生真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表现为地表视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本文为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实验结果提供了震例支持,物理解释比较清晰,可能成为研究某些强震孕育晚期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壳应力状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5.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基本特征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和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这两次GPS观测概况,以及用GAMIT / 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水平分量精度平均为2mm左右,高程分量精度平均为5mm 左右,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平均为3mm 左右. 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中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根据所获得的我国大陆较为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象,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变形较小,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位于东部的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位移量约10mm;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位移量约9mm.相对东部地区,西北部新疆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位移量约26mm;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位移量约32mm;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旋转中心位于26.5N,95.5E,旋转量为0.0045,旋转位移平均为12mm 左右.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6.
孕震过程中冲流电位地电异常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涛  赵和云 《地震学报》2001,23(4):398-406
分别计算了具有对称压力源分布的水平层状半空间介质模型和各向异性裂隙模型的地表冲流电位异常.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模型计算出来的地表冲流电位异常最大值的量级是合理的,其幅度最大约为几百毫伏;异常范围随地下各向异性强烈程度而变化.同时,在计算地表冲流电位异常时引入了各向异性裂隙的概念,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实际观测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矛盾.   相似文献   
467.
天山北缘的地壳结构和1906年玛纳斯地震的地震构造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86km、南北向横跨乌鲁木齐坳陷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北天山山前地壳的薄皮构造特征.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的石河子以南部分显示了天山北缘平行山体的第一和第二排背斜构造.与双程时间分别为2.5~3.0s和5.5~6.0s的反射事件对应的滑脱构造,将地壳深部构造与地表逆断裂 褶皱构造联系在一起.玛纳斯断裂以铲形方式向下延伸,在2.5s左右深度归并于第一滑脱面,向南与清水河断裂汇合.在5.5~6.0s深度上为与玛纳斯下背斜相连的主滑脱面.它们最终汇集到准噶尔南缘断裂.石河子以北的坳陷沉积深度达12~14km.沿剖面的莫霍界面深度在准噶尔盆地为45km 左右,往南加深至50km.对该区域内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分析结果,与深反射剖面的地壳结构图象具有一致性.深地震反射剖面通过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宏观震中区,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用于推断玛纳斯7.7级地震与北天山山前地壳构造之间的关系:玛纳斯地震属于一类褶皱地震,其发震构造是由准噶尔南缘断裂、清水河逆冲断裂、滑脱面和玛纳斯浅部断坡组成的断层系.   相似文献   
468.
中国大陆东部及海域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c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东部及海域(98~150E,5~50N)位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衔接地带,且深受来自印度洋板块活动的影响.本文利用该区域内的35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面波资料,采取多重滤波技术等时频分析方法,求得了1252条路径上基阶瑞利波的频散曲线,然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通过Occam反演方法求得了10~158s周期范围内基阶瑞利波群速度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这些速度分布大致反映了不同深度范围介质S波速度的横向变化情况.利用求得的纯路径频散,进一步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南海——蒙古两个剖面的S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发现研究区内的横向不均匀性直到400km仍很明显,各构造单元的划分与速度结构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9.
蒋海昆  张流等 《地震地质》2001,23(3):471-474
在岩石高温高压三轴变形实验中达到岩石的极限强度之后,岩样的宏观几何变形显著增加,几何变形成为表现应力与真实应力之间出现较大偏 差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假定岩样从圆柱体变形成为桶形体,在一些理想假设前提下,给出了高温高压条件下三轴实验中,当试析出现半延性-延性行为时,应力曲线的一种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70.
新疆南天山亚肯背斜晚更新世以来的隆起和缩短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考察见到亚肯背斜区发育 3级主要地貌面 ,在第 2级和第 1级地貌面 (冲洪积扇 )之下采集了堆积物的热释光样品 ,测年结果分别为距今 3 96~ 4 36万年和 0 78万年 ,区域地貌对比研究认为 ,第 2级地貌面被废弃的时代为距今 4万年至 1 2~ 1 3万年 ,第 1级地貌面被废弃的时代为距今 0 78万年之后。横跨背斜不同部位地貌面的地形剖面表明 ,第 2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隆起高度达 6 0m ,第 1级地貌面褶皱隆起高度为 2 0m。地震反射剖面显示 ,亚肯背斜区滑脱面深度约7km ,由平衡地质剖面法得到第 2和第 1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的缩短量分别为 4 7m和 17 9m。第 2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的隆起和缩短速率分别为 1 5~ 5mm/a和 1 2~ 3 9mm/a,第 1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隆起和缩短速率分别为 2 5 6mm/a和 2 2 9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