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Microorganisms living in polar zon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as the potential source of organic activity materials with low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 psychrotrophic bacterium (strain Ar/w/b/75°/10/5) , producing cellulose at low temperatures during late-exponential and early-stationary phases of cell growth, was isolated from sea ice-covered surface water in Chuckchi Sea, Arctic. This bacterium, with rod cells, was Gram-negative, slightly halophilic. Colony growing on agar plate was in black.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was 15℃. No cell growth was observed at 351 or above. Optimum salt concentration for cell growth was between 2 and 3 % of sodium chloride in media. Maximal cellul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at a temperature of 35℃ and pH8. Cellulase was irreversibly inactivated when incubated at 55℃ within 30 min. Enzyme can be kept stable at the temperature no higher than 25℃. Of special interest was that this bacterium produced various extracellular enzymes i  相似文献   
112.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硅质生物的变化及其环境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汝建  陈荣华 《地球科学》2004,29(6):685-690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采取了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其中对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的详细研究发现, 它们主要由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组成.其中, 硅藻在样品中的丰度均占绝对优势, 高出放射虫和海绵骨针一个数量级.它们与环境控制因素关系的分析表明, 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丰度的高低及其保存程度与深度、温度、盐度和受大规模季节性气候变化控制的表层海水的高营养和高生产力, 以及陆源物质输入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对白令海第四纪的古气候与古海洋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苏南地区圣科1井333块沉积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揭示了苏南地区中、古生界的沉积环境、物质来源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苏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上部沉积时呈现明显的富氧特征;研究区中、古生界海陆环境交替出现。另外,通过对所有碎屑岩样品中的∑REE、∑LREE/∑HREE、w(La)、w(Ce)、La/Yb、δEu等以及La-Th-Sc和Th-Sc-Zr/10图解判定:研究区龙潭组上部、坟头组、高家边组沉积时其物质来源应为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龙潭组下部为大陆岛弧的构造环境;并推测五通组也可能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依据碎屑岩样品中δEu的大小、REE配分模式和La/Yb-∑REE投影图上所体现的规律,表明苏南地区中、古生界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并且存在多个物源区;志留系高家边组和坟头组其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五通组的源岩应为沉积岩,其物源区为华夏板块及江南隆起。  相似文献   
114.
西湖凹陷裂陷期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湖凹陷裂陷期构造主要是指从断陷开始形成(Tg界面)至始新世末(T30界面)的构造,它控制着盆内裂陷期地层的发育和沉积体系的总体展布特征.裂陷期原盆地的构造格架总体为一复杂的半地堑结构,主要受控于三组NE向的断裂带:东缘陡坡断裂带、中央洼陷断裂带、西部缓斜坡断裂带.西湖凹陷裂陷期古构造格局对裂陷期构造层序沉积、沉降中心...  相似文献   
115.
川滇强震震源区形变潮汐短临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应1993~2001年间川滇地区的武定、丽江、宁蒗等强震孕育过程,应用距离震中100km范围内的形变潮汐观测资料,研究了倾斜、水平应变短临变化图像和该区域形变潮汐在扩容、地震成核过程中的特征。定量分析了潮汐因子相对变化与地壳弹性参数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6.
俞志尧 《天文学报》2004,45(2):115-119
对IRAS 10173+0828的拱核环中的OH超脉泽进行MERLIN§高分辨观测,得到了拱核环为翘曲的证据,同时得到了10个速度通道中OH超脉泽的等强度轮廓线向东西方向延伸的角尺寸与其相应速度通道中峰束流量密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7.
采矿区地层移动GPS动态监测数据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引起岩层和地表移动。为研究开采引起的地形变规律,用小波理论对兖煤集团东滩煤矿的GPS动态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多尺度一维分解、阈值选择和自动消噪等分析,提取了变形的主要因素,说明了小波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8.
形变数字化资料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观测条件及观测质量居全国前列的山东泰安台为例.对固体潮形变观测的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一致性、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固体潮的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及均值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及仪器零漂等参量的计算,对山东、上海及江苏各套形变数字化仪器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及观测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数字化倾斜仪中,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石英摆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移,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且资料精度较低。伸缩仪也存在精度较低的情况,但数字化资料精度略高于模拟资料;压容及体应变仪资料精度较高,但压容仪漂移较大,仪器稳定性不及体应变仪;体应变仪受气压、水位影响较显著。山东各形变台观测贤料总体质量较好,上海余山、江苏常熟台次之,江苏徐州台较其它台受降雨干扰大、漂移大,资料的稳定性及精度较低,说明台址条件是决定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9.
关于CCD平场快门效应的改正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保安  林清 《天文学报》1997,38(3):312-323
本文对文献中报道的两种测定快门效应改正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我们指出,对反光镜卡焦,即使面光源本身亮度分布均匀,照射在CCD上的辐射也可以不均匀,允许有一个二维分布。但如果这种亮度的相对分布在晨昏蒙影过程中也变化,则Surma方法的应用便要受到影响,而这是许多人忽略的.从单纯测定快门改正函数的角度看,圆顶平场法测定更简单准确.可惜,大多数情况下精确改正快门效应的目的是同时得到精确的平场.如果要求1%或更高精度的平场,单测定快门改正还不够.对每架给定的反光镜,如何测定平场本身都是需要仔细研究的事. 作为例子,给出了佘山1.56米反光镜加Thomson RCCD(1024 x 1024像元)的快门改正测定.  相似文献   
120.
不适定方程正则化算法的谱分解式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从观测方程系数矩阵的谱分解着手探讨不适宜方程的正则化算法。利用谱分解式阐明了正则化的主要作用是平滑对参数估值比较敏感的观测误差的高频分量,完整给出了最小二乘平差、秩亏平差和病态方程正则化解的谱分解公式,证明了正则化解参数估值偏离真值的二次范数的期望值与均方误差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