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5篇
  免费   1430篇
  国内免费   1821篇
测绘学   491篇
大气科学   1334篇
地球物理   2006篇
地质学   3761篇
海洋学   972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765篇
自然地理   80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对赤道暖池区海流作了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观测;根据美国释放的漂流浮标不同时刻位置的资料,分别对赤道及其南、北海域的表层漂流状况作了计算分析,指出:从1°N向北存在单一的北向流;从1°N~1°S这个近赤道区域内为东向流;1°N~2°S区域为过渡区,以东向流为主,个别浮标出现涡旋状运动。2°S以南为一反时针运动的大涡旋。  相似文献   
92.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3.
采用新极谱技术(1.5次微分)的阳极溶出伏安滴定方法测定天然海水的铜络合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对测试条件、EDTA回收率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青岛近岸水样的九次平行测定表明,铜的表现络合容量为3.01×10~(-7)mol/dm~3,条件稳定常数为7.34×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2%和13.8%。  相似文献   
94.
长江入海泥沙的扩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蔡爱智 《海洋学报》1982,4(1):78-88
长江是我国和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据大通水文站观测,长江年总径流量平均为9,950亿公方,平均流量为30,2O0公方/秒,最大洪峰流量为92,600公方/秒,最小枯水流量为6,020公方/秒.平均含沙量为0.518克/公升,年输沙量平均为4.8亿吨[1].  相似文献   
95.
近1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和风暴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显著变暖,导致世界性海平面持续波动上升。根据我国沿海验潮站潮位资料统计分析表明,近10多年(1989~2000)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也早持续上升趋势,而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时,近期发生在我国沿海的风暴潮强度较前期(1975~1986)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96.
基于神经-模糊方法的单料烟感官质量评价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单料烟评吸的结果与理化测定的指标参数进行分析 ,结合专家经验并采用神经 -模糊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单料烟的理化指标对各感官参数进行分类、分级 ,建造单料烟感官质量评价专家系统的方法。实验表明 ,该系统具有学习与知识提取能力 ,在卷烟产品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首次对浙北潮下带(0~-5m)水域生物学调查表明:共鉴定底栖生物222种,隶属103科170属;该区生物数量较高(生物量为80.88g/m2,栖息密度为655个/m2),以软体动物为主要类群;群落结构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水域盐度、温度、底质性质、海湾屏蔽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99.
Abstract-Intertidal zone is a significant wetland between land and ocea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maintaining local ecological balance. Both Mai Po and Futian intertidal mudflats are located in Shen-zhen Bay and are important "refueling" point along the East Asian/Australian flyway of migratory birds.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Mai Po and Futian mudflats have aroused great concern due to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in recent decades. Microinfauna of Mai Po and Futianmudflats was investigated in December 2000 and the faunal data were used to assess their environmentalquality. Two other mudflats, namely Ma Wan Typhoon Shelter (a more disturbed area) and Luk Kengintertidal mudflat (a place with relatively less human disturbance), were also sampled for macroinfaunaand used as reference mudflats. Shannon-Weaver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I_(sd)), biotic coefficient (C_b)and macrofaunal pollution index (I_(mp)) of the macrofauna community on four intertidal mudflats wereused to  相似文献   
100.
The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geochemistry and paleo-oceanography of the Co-rich crust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study of geochemistry of the Co-rich crust, discuss the diffusion of elements in the Co-rich crust and the exchange with ambient seawater. Besides, we discuss the effect of phosphatization and substrate rocks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rich crust. We als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including the stable isotopes of Pb, Nd, and Hf), radioactive isotopes (including the radioactive isotopes of Be, U and Th), and elements (including the major elements, minor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to the study of paleo-oceanography of the Co-rich cr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