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4篇
  免费   1164篇
  国内免费   1579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1347篇
地球物理   1737篇
地质学   2946篇
海洋学   803篇
天文学   299篇
综合类   595篇
自然地理   7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A combined study of chronometric dating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for minerals from vein and host eclogite as well as regional country-rock gneiss in the Dabie orogen provides a direct constraint on timing of fluid flow in this orogen formed by continental collision. Oxygen isotope ratios of vein mineral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host eclogite, but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the regional gneiss. This suggests the veining fluid came from the regional gneiss (i.e. exhumed slab itself) rather than the host eclogite. While zircon U–Pb and phengite Ar–Ar dating yields ages of 214 to 222 Ma for the eclogite and gneiss, the vein gives a quartz–muscovite Rb–Sr isochron age of 181 Ma and a muscovite K–Ar age of 179 Ma. Thus the veining postdates the Triassic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event, witnessing postcollisional fluid flow after the orogenic cycle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相似文献   
102.
(六)寨-(水)任二级公路施工后,滑坡、坍塌、崩塌现象甚多,边坡治理迫在眉睫。桩锚支挡体系是一项主动性加固边坡技术,具结构轻巧、用材合理、施工简单、工期短、费用低等特点。论文通过其在(六)寨-(水)任二级公路K56段高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对桩锚支挡体系的设计及施工要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3.
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上世纪末以来明显的第Ⅴ活跃幕(或轮回)平静和活跃时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时段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的差异性,定量提取其活动演化过程参量,为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期判定提供相对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多时相组合分类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相似文献   
105.
盾构法施工的要点是需要在井下布设高精度的控制支导线,当我们根据盾构推进进度对导线接测时,由于观测条件、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基本相同,但观测、的成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成果的正确与否,此时,采用测量平差中的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遥感影像的IHS融合方法由于匹配误差导致光谱畸变和退化,而小波变换在变换域具有良好的分频特性,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反映了遥感影像的边缘、线和区域等显著特征。提出了基于小波统计特性的遥感影像的像素和特征联合最优融合方法,在IHS空间,对强度分量I的高频部分利用多分辨率小波融合方法进行影像的高频细节特征融合,低频部分选取光谱信息和空间分辨率评价指标作为融合权系数求优指标,进行像素级最优融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亚洲赤道地区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 1980~ 1997年 85 0hPa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亚洲赤道地区 (0°~ 5°N)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 ,在亚洲季风区内 ,赤道地区大气动能 (K)的最强中心位于 75°~ 90°E ,次强中心在索马里急流区 (5 0°E附近 )。在 0°~ 5°N ,90°E以东 ,平均的大气动能扰动和赤道上经向风扰动主要起源于西太平洋 ,并向西经南海传播到孟加拉湾。而在孟加拉湾动能中心与索马里急流区之间 ,动能传播方向比较复杂。以上事实说明赤道地区东亚季风系统确实是存在的 ,与印度季风系统中扰动的传播方向不同 ,东亚季风系统中动能和经向风扰动在东西方向上主要受西太平洋的影响。在亚洲赤道季风区 ,这两个系统的交界处约在 95°~ 10 0°E附近 ,比过去界定的偏西 5~ 10个经度。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综合应用天气图、静止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场,分析了 2003年 8月 21~ 22日黑龙江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分析了乌拉尔山阻高、副热带高压和冷暖空气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作用.得出有预报指示意义的特征.并对日本传真图的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在暴雨预报中也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09.
2004年夏季, 哈尔滨在 40d中发生了 5次短时强降水灾害,城市内涝严重,部分交通干线瘫痪.短时强降水天气多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预报难度大.虽然前人在此方面已做过大量工作,但在干旱的气候背景下,为什么频繁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本文从环流条件、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以及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0.
模式所需要的参数被合理地设置之后, 根据GAME/ Tibet (GEWEX亚洲季风试验/青藏高原试验) 那曲近地层观测站的资料, 将大气强迫变量代入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2), 文章模拟了该观测站地表能量收支。结果表明:SiB2能够较好地模拟青藏高原的能量收支情况, 净辐射、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吻合, 它们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 (低估)、6% (低估) 和3 %(低估)。同时, SiB2高估感热通量达40%。文章还给出了能量各分量的详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