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458篇
地质学   671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花山-姑婆山花岗质杂岩带由同安、花山、牛庙、金子岭、乌羊山、里松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岩性为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富含中基性暗色包体,主要侵位时代为160~163 Ma.岩带以富碱,高钾,富含Rb、K、Ba、Pb等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及富含Th、U、REE、Y、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中酸性主岩和暗色包体的ISr值分别在0.70501~0.70742和0.70473~0.70570范围内,εNd(t)值分别在-0.37~-3.21和-0.47~+1.94范围内.这是一个以地幔物质略占优势的A1亚型花岗质杂岩带,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是经过交代和富集的具有OIB型微量元素特征的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在后造山阶段大陆地壳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下,软流圈地幔沿超壳深断裂的上涌和底侵,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源区物质不同程度、不同深度和多批次的熔融,以及硅酸盐熔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是形成岩带中不同类型中酸性岩浆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2.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热液成矿作用集中发育和变形、变质作用的激化使俯冲岩片的拆沉成为盆地转化与迁移的最佳机制。相同的转化过程及深部机制在其他造山带中也明显存在,表明俯冲岩片拆沉是造山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93.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龙源坝岩体是一个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中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尤其是印支早期。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1.0±5.9Ma和241.0±1.3Ma(两个样品),印支晚期花岗岩为210.9±3.8Ma,燕山期正长岩为149.4±1.2Ma。龙源坝岩体在时代和成因上不同于其东侧的陂头岩体,但相同于北侧的诸广山岩体有亲缘关系,因此在探讨该区的铀成矿前景时,应把诸广山与龙源坝两岩体整合起来考虑,并加强对龙源坝岩体的铀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4.
蔡志慧  曾令森  张泽明  梁凤华  陈方远 《地质学报》2006,80(12):1898-1903,插2
本文样品是采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的含金红石榴辉岩,在这些样品中常常含有锆石副矿物,锆石可以呈粒间矿物存在,也可以包裹在其他矿物(如石榴子石、金红石)中。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这些锆石包裹体的亮度较弱,颗粒较小(约10~30μm),发育多晶面,晶体内部结构和成分均匀。采用能谱分析(EDS)方法来测量锆石的元素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这些锆石具有很高的Hf含量,金红石中达到1.51%~2.45%,石榴子石中为1.77%~2.13%;2Zr/Hf值约为35.92,比一般的基性原岩中的锆石的Zr/Hf值明显要低,这些特征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形成在超高压条件下的变质锆石。  相似文献   
95.
A nonlinear short-wave-averaged (surf beat) model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at of Roelvink (1993), but the numerical techniques used in the solution are based on the so-called weighted-averaged flux (WAF) method (eg Watson et al., 1992), with time-operator splitting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ome of the source terms. This method allows a small number of computational points to be used, and is particularly efficient in modelling breaking long waves. The short-wave (or primary-wave) energy equation is solved using a more traditional Lax-Wendroff technique. Results of validation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performs satisfactorily in most respects.  相似文献   
96.
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现状、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和2008年秋季对珠江口滨海湿地进行了环境现状综合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产力不断下降、湿地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和湿地景观破碎化。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为滩涂开发与围填海、污染物排放、养殖污染、海平面上升、过度捕捞、海砂开采和港口码头建设以及水土资源开发等因素。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对策主要有:制定有关滨海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滨海湿地有关技术研究;建立滨海湿地动态监测体系;加大滨海湿地保护区建设的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97.
单点高频地波雷达资料估算潮能耗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8.
Lacustrine turbidite of Chang-7 Member in the studied area consists of sihstone and fine sandstone with respect to grain size, which is feldspathic lithie sandstone, syrosem arkose and arkose with respect to mineral constitution affected by provenance. There are such apparent signatures as lith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well logs, to recognize turbidite. During the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Chang-7 Member, lake basin and deep lake are both at their maximum extent during Chang-73 stage, resulting in the deposition of Zhangjiatan shale with widespread extent and of turbidite with fragmental-like. Deep lake line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lake center and turbidite sand bodies are gradually turning better with better lateral continuity, connectivity and more thickness, from stages of Chang-73, Chang-72 and Chang-7t, which can be favorable reservoir in deep-water.  相似文献   
99.
????AR?????????????????????????????????????AIC?????AR????????????????????,AR??4?????????????????????AR(4)???????????δ??10???????????????????  相似文献   
100.
The size effect of copper wire radius (0.04–0.82 mm) on the diffusion-limited current density of a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stagnant simulated seawater (naturally aerated 0.5 mol/L NaCl) is investigated by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0.5 mol/L H2SO4. In the oxygen diffusion-limited range, size effect is found to occur independent of electrolytes, which is attributed to non-linear diffusion. Additionally, to sa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