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5篇
  免费   1164篇
  国内免费   2426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474篇
地球物理   1428篇
地质学   4748篇
海洋学   599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652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1175篇
  2003年   744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0篇
  1950年   8篇
  1943年   7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4年   6篇
  1933年   13篇
  1928年   5篇
  1927年   5篇
  192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91.
松潘-甘孜地体内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17,他引:36  
松潘-甘孜地体总体上是一个三角状褶皱带,其北侧、东南侧及东侧分别与东昆仑-西秦岭构造带、金沙江构造带及龙门山构造带相邻。地体内几乎全部被三叠系浊积岩所覆盖,其中侵位了很多花岗岩体。显然,这些花岗岩的岩浆特征、来源与侵位时代,对研究松潘-甘孜地体基底性质、构造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利用SHRIMP定年技术对一些花岗岩岩体锆石所进行的精确测年数据。测试结果表明:(1)松潘-甘孜地体内的花岗岩体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但岩浆活动可延续到早侏罗世晚期;(2)早期花岗岩浆活动与三叠纪系褶皱变形大致同期,指示这一时期的花岗岩浆的形成可能与三叠系下部大型拆离滑脱构造相关;(3)花岗岩结晶锆石普遍具有浑圆状或不规则状较老的继承锆石核,这些核部继承锆石可能代表花岗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从不同地层内捕获的碎屑锆石,或者是下地壳岩石深熔残留锆石。根据SHRING U-Pb定年,这些继承锆石的年龄分别为二叠纪、加里东期、晚元古代和早元古代。元古代碎屑锆石的存在也可能指示松潘-甘孜地体具前寒武系基底。  相似文献   
192.
对于变质岩 Sm-Nd 和 Rh-Sr 同位素年代学来说,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等时线矿物之间在一特定的变质事件过程中是否达到并在随后保持同位素平衡。矿物 O 同位素地质测温也是如此。由于许多情况下 Nd、Sr 和 O 在变质矿物中的扩散速率具有可比性,变质矿物之间 O 同位素平衡状况能够为矿物 Sm-Nd 和 Rb-Sr 内部等时线定年结果的有效性提供制约。为了验证其适用性,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双河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 Sm-Nd 和 Rh-Sr 等时线矿物进行了 O 同位素地质测温。尽管Sm-Nd 等时线给出一致的三叠纪年龄(213~238Ma),同一样品 Rb-Sr 等时线却给出侏罗纪年龄(171~174Ma)。片麻岩、榴辉岩和榴闪岩矿物对 O 同位素测温得到600~720℃和420~550℃两组温度,分别对应于约225±5Ma 榴辉岩相变质和约 175±5Ma 角闪岩相退变质条件下停止同位素扩散交换的温度。同一样品三叠纪 Sm-Nd 等时线年龄的保存、侏罗纪 Rh-Sr 等时线年龄的出现以及有规律的 O 同位素温度,表明在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Sr 和 O 在含水矿物(如黑云母和角闪石)中的扩散速率在手标本尺度上比石榴石 Nd 和多硅白云母 Sr 的扩散速率快。在退变质作用过程中,等时线矿物之间的初始同位素比值均一化速率主要受扩散速率慢的矿物控制,而矿物等时线时钟的启动主要受具有高母/子体比值的矿物控制。只有当高母/子体比值矿物具有快的放射成因同位素扩散速率时,才能够应用合理的矿物等时线确定变质再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3.
胶东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中流体演化和金的大规模成矿   总被引:23,自引:21,他引:23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产出集中区,依据矿床和矿点的密集程度,可分为招远-莱州-平度、蓬莱-栖霞、牟平-乳山三个成矿带,区域内金矿类型可主要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高精度的单矿物 Ar-Ar、Rb-Sr 同位素及热液锆石离子探针测年研究业已证买,金成矿的时代为120±10Ma,金矿床载金矿物-黄铁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脉、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等及伴生脉岩的 Sr-Nd 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也证明,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各类金矿具有一致的成矿流体介质条件,为低盐度 H_2O-CO_2-NaCl±CH_4流体,金成矿温度、压力条件近似,主成矿温度为170~335℃,成矿压力为70~250MPa。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与金矿床伴生的基性幔源岩浆脱水形成的岩浆水,但在地壳浅部遭受到大气降水的混合。因此,胶东各类型金矿是在同一成矿背景下形成的矿床,与区域内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作用有关,也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4.
本文面向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建立基于“3S”的国土资源数据获取、更新、管理、交换与应用的技术体系,通过应用示范研究,形成实用、可推广的技术流程和应用软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3S”的技术体系,以其精确的空间定位、快速准确的数据获取、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能够满足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5.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6.
空间信息共享一直以来阻碍着GIS的发展,元数据是解决其共享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元数据和元数据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元数据库管理元数据,详细分析了元数据库中元数据定义、元数据查询和元数据编辑这三大管理模块,最后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对外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库访问接口,对内建立针对每个数据源的数据访问引擎,实现实现多源异构分布的空间数据的集成。  相似文献   
197.
在介绍国内外大气成分观测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建设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从系统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监测方案,以及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提供的产品等方面,对拟建的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研究结果认为,随着江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江西大气物质成分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有利于提高江西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提升江西气象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可为预防大气化学灾害和控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8.
In the context of tower measured radiation datasets.following the correction principle meetinga diagnostic equation in data quality control and in terms of a technique for model construction ondata and 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retrieval for BP correction of radiation measurementswith rough errors available,a BP model is presented.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works well and is superior to a convenient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indicating its wide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9.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相似文献   
200.
大青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零星,是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就位于此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延展的构造岩片组成。下寒武统色麻沟组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岩之上,缺失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标志着区内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发生过一次抬升构造运动,其形成机制与古亚洲洋内的稳定陆快向华北板块拼贴事件有关,是早奥陶世末期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的序幕。这个层序界面的认识,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