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479篇
地球物理   609篇
地质学   1186篇
海洋学   426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301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tarting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io-metallogenesis of TI deposits and their geology,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I enrichment an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bio-metallogenesis of TI deposits, as exemplified by TI deposits in the low-temperature minerogenetic province. This research on the bio-metallogenesis of TI deposits is focused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bio-enrichment and TI, the enrichment of TI in micro-paleo-animals in rocks and ores, bio-fossil casts in TI-rich ores, the involvement of bio-sulfur in minerogenesis and the enrichment of bio-genetic organic carbon in TI ores. Thallium deposits have experienced two ore-forming stages: syngenetic bio-enrichment and epigenetic hydrothermal reworking (or transformation). Owing to the intense epigenetic hydrothermal reworking, almost no bio-residues remain in syngenetically bio-enriched TI ores, thereby the TI deposits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thermally reoworked deposi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0372047)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月漯河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阶梯槽的形成和维持,为这次强降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中低空低涡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冷平流的持续使近地面层气温降至0℃以下,有利于雪的形态维持;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耦合,使上升运动加强;低空急流输送了充沛的水汽,大气中水汽处于饱和状态有利于提高降水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93.
我国钾肥工业回顾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钾肥工业目前存在资源短缺、数量少、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供需矛盾突出、进口量与施用量逐年增长等问题。 2 1世纪我国钾肥工业的发展将乘“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东风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 ,通过加强宏观管理、增大投入、加强科研与综合利用工作 ,从而实现规模化、效益化 ,使开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预期 2 0 10年国产钾肥可满足国内需求量的 2 0 %。  相似文献   
994.
江西永平铜矿下盘网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6,他引:11  
永平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220~400℃,原始流体盐度5.1~9.3wt.%NaCl。第一阶段脉状矿化形成于较低的温度范围(集中于220~320℃),此后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了第二阶段脉状矿化(240~400℃),最后流体温度稍微降低形成了第三阶段脉状矿化(290~370℃)。在演化过程中流体盐度也发生变化。形成第一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较高(为6~9wt.%NaCl)。第二阶段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变化不大(5.1~9.1wt%NaCl),但该阶段流体明显发生过沸晦作用,造成了端员组分的流体盐度分别为1.2~3.3 wt%NaCl 和41.2~45.5wt%NaCl。第三阶段矿化脉的形成时,流体的盐度有所降低(3.5~7.9wt%NaCl),也可见到局部的沸腾作用。三阶段脉状矿化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Cl~-和SO~2的含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降低;Na~ 、K~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有所降低。三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CO_2)、硫化氢(H_2S)和氮气(N_2)等挥发组分,其中第二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挥发份相对其它两阶段脉较为富集。  相似文献   
995.
21世纪我国面临的测绘基准面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地水准面与深度基准面是测绘垂直基准面的主要因素。文中探讨了我国测绘垂直基准面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测绘垂直基准面之拙见 ,以便在下一个世纪提到议事日程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996.
根据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 (1998年5~9月) 所得到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的D105站和南坡的WADD站夏季风降水资料, 对唐古拉山南北坡夏季风降水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夏季风降水频率较高.在1998年6月25日~9月19日, WADD站的降水量比D105站的降水量多48.8%, 而发生的降水次数在WADD站比D105站多10次, 两者的累积降水次数基本上差不多.同时, WADD站平均降水强度高于D105站.这两地的夏季风降水存在明显的活跃期和中断期, 7月中旬夏季风降水都不活跃.大多数情况下, 这两地的日降水量的变化有较为一致的趋势, 表明两地降水可能受同一降水过程的控制.9月初以后, 夏季风降水已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97.
气象产业,就其核心功能来说属信息服务业.企、事业单位、家庭电脑使用的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将最终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天生作为高科技信息服务的气象信息产业,欲赢得下世纪辉煌,不认真思考在信息网络时代气象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错过一次快速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998.
川黔地区地表钙华中发现现代淡水叠层石及藻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友萍  何复胜 《地质论评》2000,46(5):549-555
笔者通过对四川九寨沟、贵州黄果树、马岭河峡谷以及香纸沟的地表钙华的考查和研究,首次在地表钙华体中发现现代淡水叠层石及其藻席,并总结了研究区叠层石藻席的种类和特征,认为该研究区叠层石藻席中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主要属于蓝藻门中的裂须藻属(Schizothrix)、席藻属(Phormidium)和鞘丝藻属(Lyngbya)。该叠层石的形成是由于蓝藻藻席的新旧更迭以及沉积物的周期性沉积造成的;叠层石的纹层和  相似文献   
999.
高压变电站抗震可靠性分析(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讨论了高压变电站中电气主接线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分析问题,主要分析了高压变电站中常见的双母线系统的抗震可靠性。通过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和建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准则,给出了双母线系统在各个抗震准则条件下的可靠性的表达形式。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库车5.6级、拜城5.3级地震形变前兆异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 1999年 3月 15日库车 5.6级、6月 17日拜城 5.3级地震前新疆克孜尔水库形变站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库车 5.6级地震前 ,第一形变站基线具有突变性 ,异常幅度达 2 80μm,水准异常为渐进式 ,幅度稍小 ,但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次地震前其它测站的 14条垂直、水平形变测线都有程度不同的异常显示 ,最大异常量级为 1.2× 10 -5,中期异常达 1年以上 ,短期异常持续约 10 0天 ,临震异常在震前 7~ 15天出现。拜城 5.3级地震前各测线也观测到了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最大异常量级为 8.3× 10 -6,短期异常持续近两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