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测绘学   420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1370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大尺度环流背景为基础,从中尺度抬升系统、物理量场、MCC云团活动、地形作用等多角度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暴雨西南东北向特殊落区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蒙古高压带和副高所形成的气旋性辐合带位置和走向对中尺度抬升系统的移向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低涡路径、急流轴位置、地面低压倒槽移向和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形的谷口效应和抬升作用对强降水的产生有明显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2.
运用CSVD和联合CSVD等较新颖的统计方法,在去除/未去除ENSO影响的思路下,探讨了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没有去除ENSO信号(外部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全区一致型的海温异常分布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区温度距平为正(负)时,南海夏季风建立较晚(早)。在去除了ENSO信号的影响后,非ENSO全区一致型和SIODM型是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早晚的两个主要的印度洋海温分布型。对于非ENSO全区一致型的海温分布,当前期海温全区为负(正)距平时,南海夏季风建立较早(晚)。而对于SIODM型的海温分布,则当前期海温距平为西负东正(西正东负)的SIODM型时,南海夏季风建立较早(晚)。  相似文献   
153.
前兆群体异常是强震前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用定义的“前兆综合异常比b(t)”,对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档地震前的群体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当前的观测条件下,无震时段综合异常比约为0.10~0.20,地震前4~9个月异常比值增大。在异常记录完整条件下,可能出现2次峰值,反映前兆异常发展中的成组特征,峰值异常比为0.50~0.70,震前0.5个月前后降到0.30,可能是地震发生的短临信号。7级地震前远场短临异常显著,在缺少近场资料时,强震多发生在群体异常的峰值前后。该方法较客观地描述前兆异常的发展过程,对强地震的短临跟踪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4.
利用掌上电脑开发水准测量记簿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嵌入式程序设计的方法,在掌上电脑开发水准测量记簿软件,使野外观测数据记录更加方便。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程序的设计构思和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5.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变化及对7~9月副高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7-9月副高脊线位置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在近44年来冬、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都呈增强趋势,具有南北半球气流交换越来越激烈之事实;(2)5月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7-9月环流影响关系最好,与副高脊线位置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3)2005年诊断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6.
河北省张家口金矿集区同位素及包裹体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崇礼县-赤城县毗邻地段的大型偏碱性二长岩杂岩体及其太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中,相继发现金矿田三个,探明金矿储量近100t.通过对该金矿集中区各类型矿床的大量同位素以及包裹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对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该区今后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7.
西藏日土-改则6.1级地震前的OLR值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英  王琼  温和平  高歌 《内陆地震》2007,21(4):311-315
应用了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NOAA卫星长波辐射(OLR)月际资料。用月距平、涡度计算等处理方法,对2007年5月5日西藏日土—改则MS6.1地震前后的OLR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震前的2个月,震中附近地区出现明显的高值辐射变化,其高值中心位于阿尔金断裂和西昆仑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异常形态呈孤立的"V"字形,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地震前的热动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8.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南海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亚及相邻各国必经之路.资源之争,使得周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海洋经济与技术,1981年至2002年,越南就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半世纪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现了26个新生代盆地,取得了南海海域的基本石油地质成果,为南海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南海具有巨大的勘探空间及技术发展空间,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南海油气勘探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基于锥束CT滤波反投影重建的FDK算法,通过两种算法改进并结合基于共享内存的OpenMP并行技术和代码优化,实现了锥束CT图像的快速重建.基于锥束CT实际投影数据的重建结果表明,图像重建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断层图像重建质量与FDK原型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60.
三叠纪充填的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被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5个层序单元。超层序Ⅰ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是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作用的产物,是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前陆盆地早期挠曲沉降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标志着晚三叠世诺利期前陆盆地业已形成;超层序Ⅱ以磨拉石与酸性火山岩建造为特征,是前陆盆地晚期冲断抬升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表明晚三叠世瑞替期来自造山带的沉积物开始越过前陆隆起向隆后盆地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