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2篇
  免费   3688篇
  国内免费   4981篇
测绘学   2039篇
大气科学   2908篇
地球物理   3877篇
地质学   10073篇
海洋学   2343篇
天文学   499篇
综合类   1893篇
自然地理   2249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934篇
  2021年   1107篇
  2020年   895篇
  2019年   1020篇
  2018年   1164篇
  2017年   973篇
  2016年   1083篇
  2015年   1143篇
  2014年   1219篇
  2013年   1280篇
  2012年   1403篇
  2011年   1429篇
  2010年   1395篇
  2009年   1244篇
  2008年   1137篇
  2007年   1017篇
  2006年   886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448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6,(2):101-113
对“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近代隆起成因的探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地质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隆起的时代、幅度、速度、形式和过程,作了大量探讨和论述,并发表了一批隆起速率和起迄年代的数据。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大量的考古出土实物,以及依据古籍中涉及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解理、断口、味感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描述,我们认为中国古代认识的主要含铜矿物已达13种。它们是:自然元素一种:自然铜;硫化物三种: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硫盐三种:硫砷铜矿、车轮矿、黝铜矿;氧化物二种:黑铜矿、赤铜矿;硫酸盐二种:水胆矾、胆矾;碳酸盐二种:孔雀石、蓝铜矿(详见正文附表)。  相似文献   
993.
Summary A simplified hydrodynamic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in -coordinates is described. This model includes the main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development and motion of mesoscale vortices over plateau regions: elevated terrain effects, effects of large-scale and synoptic-scale systems on the mesoscale systems, sensible heating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moisture cycle and condensation heating released by both large-scale stable precipitation and cumulus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the feedback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evaporation, friction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orizontal diffusion by subgrid scale eddies and vertical eddy flux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momentum, temperature, moisture, etc.) due to turbulence, cumulus convection and other smaller-scale physical processes. The model incorporates observed data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equations are simplified so that it may be run using either a high-speed computer or a desktop computer.Two developing vortices that originated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au and moved eastward producing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lower elevations are used to test the model.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vortices including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and may be used for studies of mesoscale and synoptic scale weather systems over plateau regions.
Ein vereinfachtes für hochländer geeignetes hydrodynamisches mesoscale-modell
Zusammenfassung Es wird ein vereinfachtes hydrodynamisches Grundgleichungsmodell in -Koordinaten be schrieben. Dieses Modell beinhaltet die wichtigsten physikalischen Prozesse, die die Entwicklung und Bewegung von mesoskaligen Wirbeln über Hochplateaus beeinflussen: Effekte der Hochfläche, Effekte von großräumigen und synoptischen Systemen, die fühlbare Wärme von der Erdoberfläche, den Feuchtigkeitskreislauf und die Kondensationswärme, sowohl von großräumigen als auch von Konvektionsniederschlägen, die Evaporation und die Beeinflussung der Evaporation durch den Niederschlag, die Reibung in der planetaren Grenzschicht, die horizontale Diffusion durch Turbulenzen, die kleiner als die Gitterkonstante sind und den vertikalen Fluß meteorologischer Elemente (Impuls, Temperatur, Feuchte etc.) durch Turbulenzen, Konvektion und andere kleinräumige Prozesse. In das Modell sind die Beobachtungswerte weitestgehend integriert und die Gleichungen soweit vereinfacht, daß es sowohl auf einem Hochleistungs- als auch auf einem Mikrocomputer laufen kann.Zum Testen des Modells wurden zwei sich entwickelnde Wirbel verwendet, die vom Qinghai-Xizang-Plateu (Hochland von Tibet) ausgingen, sich ostwärts bewegten und dabei zu schweren Niederschlägen in den Tiefländern führten. Es wird gezeigt, daß das Modell die wichtigsten Eigenschaften der Wirbel und die Niederschlagsverteilung simulieren und für Untersuchungen von mesoskaligen und synoptischen Wettersystemen über Hochländern herangezogen werden kann.


With 18 figures  相似文献   
994.
高价铁与高价铀混合溶液在还原场中形成了共生的黄铁矿与沥青铀矿,该过程必须在弱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进行,其中在弱酸性至中性介质中易形成大的黄铁矿单晶。高价铀溶液流经黄铁矿矿区时,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新生的黄铁矿或白铁矿与沥青铀矿共生。黄铁矿还原六价铀形成沥青铀矿时,起还原作用的是二价硫。赤铁矿常与沥青铀矿共生,但它们是热液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赤铁矿形成于体系氧逸度高的氧化环境,沥青铀矿形成于体系氧逸度低的还原环境,赤铁矿形成于沥青铀矿之前。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在综合整理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区域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对羊洲-下桐市-火轩市-酒港一带中生代火山岩铀矿化与深层构造和物化探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莫霍面、区域重力场和深层构造的关系;重力梯度带与火山岩铀矿的关系;重力梯度带内浅部重力异常与铀矿的关系。提出了中生代火山岩型铀成矿带与上地幔变异带、重力梯度带之间有密切相关的分布规律,重力梯度带内的浅部重力异常可以确定铀矿的空间位置等看法。此外,水系沉积物的分析结果也反映出Cu、Pb、Zn、Ag以及Ni、Cr、Co等元素的异常,在重力梯度带内有着特定的展布规律,其空间分布与铀元素也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给出了控制水中铀形式分市的 PH 和配位体浓度参数,对天然水中铀存在形式进行模拟电算,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同时,还指出:在常温常压的氧化条件下,PH>8的天然水中铀通常以UO_2(CO_3)_4~(4-)为主;在50.03~0.5毫克/升时。铀应以 UO_2(HPO_4)_2~(2-)为主;在 PH<5的酸性水中铀依次受 F~-、SO_4~(-2)和∑PO_4浓度的控制,当上述离子小于零态值时,水中铀形式主要是 UO_2~(2 )。  相似文献   
997.
新疆东部基性超曲性岩常成群成带分布,明显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可分为蛇绿岩套型和岩浆侵入型两种,前者包括阿尔曼太岩带和克拉美丽岩带,是蛇绿岩套的主要组成部分,前者包括阿尔曼太岩带和克拉美丽岩带,是蛇绿岩套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喀拉通克岩带黄山岩带,为来源于上地幔的原始岩浆经分异,结晶而成,文中对这两类基性超基性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鲁西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及煤聚集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于鲁西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上部,是晚古生代大规模海退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快速推进的产物。在论述鲁西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成因相及其内部构成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两大部分,前者在鲁西地区发育最好。研究表明,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经历了由发育到废期两个完整的演化阶段,废弃阶段为聚煤作用最强,成煤期最好的时期。而且,聚煤作用与沉积体系废戏延续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岩石结构分形维数与岩石压缩强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顶板岩石的结构,发现岩石的粒度结构和孔隙结构均具有自相似性,粒度分形维数和孔隙分形维数与岩石压缩强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故可以用岩石结构的分形维数定量表述岩石的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1000.
沈毅 《上海国土资源》1995,(1):45-54,68
东海残留沉积区舟山QZ504孔未发现上海地区普遍存在的全新世暗绿色硬粘土层。但通过对该孔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的分析与对比,划分了全新世与更新世的更线,反映了气候的变化,证实了滚流对本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