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5篇
  免费   1140篇
  国内免费   1580篇
测绘学   479篇
大气科学   1163篇
地球物理   1285篇
地质学   3178篇
海洋学   701篇
天文学   152篇
综合类   460篇
自然地理   77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攀西裂谷存在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陆裂谷以地幔上隆、岩石圈伸展、减薄、断陷和沉降为特征,伸展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本质特征。中国学者以前所认为攀枝花-西昌裂谷的主要标志是海西期层状堆晶杂岩、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印支期环状碱性杂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沉积。最近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攀西地区海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是地幔柱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裂谷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对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的沉积作用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攀西地区不存在裂谷盆地沉积。该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为古陆隆起遭受剥蚀,晚三叠世断陷型类磨拉石建造是前陆走滑复合盆地的产物。本文根据对攀西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综合研究对攀西裂谷的存在提出质疑,并以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为主线探讨了攀西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2.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procedure for identify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building and diagnosing whether the building has been damaged by earthquakes, using 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rectly evaluated from the weighting matrices of the neural network trained by observed acceleration responses and input base excitations. Whether the building is damaged under a large earthquake i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modal parameters and responses for this large earthquake with those for a small earthquake that has not caused this building any damag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processing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a five‐storey steel fram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trengths of the Kobe earthquake, in shaking table test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3.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134.
介绍了一种监控移动目标的电子地图系统,该系统利用独特的方法对地图文件进行组织,该方法易于程序管理和查找地图文件,并可动态添加地图文件,系统采用的串口通信方式使用方法灵活,应用简便,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可靠,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35.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柱形孔扩张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考虑了岩土材料的软化和剪胀特性,利用空间轴对称问题的统一强度理论分析了柱形孔扩张问题,求出了岩土材料在柱形孔扩张时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和最终扩张压力的统一解表达式。对蒋明镜-沈珠江扩孔公式从不同的方面作了论述。通过算例分析了岩土材料的软化和剪胀特性以及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对应力场、位移场和扩张压力的影响。已有的关于该问题的Tresca解和Mohr-Coulomb解均为本文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36.
Relative sea level (RSL) data derived from isolation basins at Innaarsuit, a site on the south shores of the large marine embayment of Disko Bugt, West Greenland, record rapid RSL fall from the marine limit (ca. 108 m) at 10,300-9900 cal yr B.P. to reach the present sea level at 3500 cal yr B.P. Since 2000 cal yr B.P., RSL rose ca. 3 m to the present. When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elsewhere in Disko Bug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mbayment was deglaciated later and more quickly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t or slightly before 10,300 cal yr B.P. The northern part of Disko Bugt experienced less rebound (ca. 10 m at 6000 cal yr B.P.) compared with areas to the south. Submergence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supports a model of crustal down-warping as a result of renewed ice-sheet growth during the neoglacial.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for west to east differences in crustal rebound across the southern shores of Disko Bugt.  相似文献   
137.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8.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抬至25°N的OLR特征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许金镜  杨林  温珍治  王毅仁 《气象》2003,29(9):42-46
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 2 5°N日期和射出长波辐射 (OLR)月平均资料为素材 ,确定副高脊线北抬至 2 5°N指数和异常年例 ,揭示异常年例的OLR特征 ,进行诊断判据分析 ;主要结果有 :(1 ) 6月东亚中低纬地区的OLR距平场由中纬向低纬若呈偏低 (高 )、偏高 (低 )、偏低 (高 )分布时 ,副高脊线北抬至 2 5°N易于偏早 (迟 ) ;(2 )在分析诊断判据时 ,上一年 1 1月侧重南半球澳大利亚地区OLR所显示的信息 ;而当年三月侧重西太平洋辐合区OLR所显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9.
BP神经网络模型在重庆伏旱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华  刘德  金龙  高阳华 《气象》2003,29(12):14-17
采用气象要素定义伏旱指数,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伏旱变化特征,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伏旱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伏旱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应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40.
周志恩  蒋维楣  胡非  奚文 《气象科学》2003,23(3):292-299
目前 ,我国气象部门相当普遍地拥有气象卫星观测资料 ,但是 ,这些资料如何在城市气象服务以及为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决策研究中发挥作用 ,急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合理的反演处理 ,给出卫星观测对地面温度的测量结果 ,由此可比较细致地分析了解地面热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 ,地面覆盖性质等的关系。本文利用有限的 NOAA- AVHRR气象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修正的 Ulivieri分裂窗方法反演出同期的地表温度场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卫星观测资料进行算例分析 ,揭示出一个 2 0 0 km× 2 0 0 km范围内的地面温度分布特征。反演结果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城市热岛现象的变化规律 ,并且能较为清楚地反映出相对的高温区和低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