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2篇
  免费   1093篇
  国内免费   1679篇
测绘学   397篇
大气科学   1421篇
地球物理   1313篇
地质学   3008篇
海洋学   695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506篇
自然地理   83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142.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柱形孔扩张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考虑了岩土材料的软化和剪胀特性,利用空间轴对称问题的统一强度理论分析了柱形孔扩张问题,求出了岩土材料在柱形孔扩张时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和最终扩张压力的统一解表达式。对蒋明镜-沈珠江扩孔公式从不同的方面作了论述。通过算例分析了岩土材料的软化和剪胀特性以及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对应力场、位移场和扩张压力的影响。已有的关于该问题的Tresca解和Mohr-Coulomb解均为本文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43.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4.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抬至25°N的OLR特征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许金镜  杨林  温珍治  王毅仁 《气象》2003,29(9):42-46
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 2 5°N日期和射出长波辐射 (OLR)月平均资料为素材 ,确定副高脊线北抬至 2 5°N指数和异常年例 ,揭示异常年例的OLR特征 ,进行诊断判据分析 ;主要结果有 :(1 ) 6月东亚中低纬地区的OLR距平场由中纬向低纬若呈偏低 (高 )、偏高 (低 )、偏低 (高 )分布时 ,副高脊线北抬至 2 5°N易于偏早 (迟 ) ;(2 )在分析诊断判据时 ,上一年 1 1月侧重南半球澳大利亚地区OLR所显示的信息 ;而当年三月侧重西太平洋辐合区OLR所显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5.
江西省7至9月水汽资源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林  杨梅  曾光平 《气象科技》2003,31(3):167-173
根据天气学原理 ,对 11个探空站 1988~ 1997年 7、8、9月逐日 (0 7时、19时 )资料与同期天气系统 (低槽、副热带高压、低压辐合、东风波、台风低压、大陆高压、台风外围 )进行计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 ,江西省 1988~ 1997年 7~ 9月平均水汽量值为 4 .4 6 g·cm-2 ,其中 :0 7时为 4 .4 4 g·cm-2 ,19时为 4 .4 7g·cm-2 ,7、8、9月平均水汽量值各为4 .8g·cm-2 、4 .6 4 g·cm-2 、4 .0 9g·cm-2 。水汽量分布为南部高北部低 ,东部和西部居中。东风波影响时水汽量最大 ,值为 9.2 3g·cm-2 ,大陆高压影响时水汽量最小 ,值为 0 .78g·cm-2 。轻度干旱频率区水汽量值最大 ,为4 .81g·cm-2 ,最小值出现在重度干旱频率区 ,为 0 .72 g·cm-2 。夏季水汽交换次数为 9.4次 /月 ,水汽更新率为 10 .2天。  相似文献   
146.
周志恩  蒋维楣  胡非  奚文 《气象科学》2003,23(3):292-299
目前 ,我国气象部门相当普遍地拥有气象卫星观测资料 ,但是 ,这些资料如何在城市气象服务以及为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决策研究中发挥作用 ,急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合理的反演处理 ,给出卫星观测对地面温度的测量结果 ,由此可比较细致地分析了解地面热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 ,地面覆盖性质等的关系。本文利用有限的 NOAA- AVHRR气象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修正的 Ulivieri分裂窗方法反演出同期的地表温度场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卫星观测资料进行算例分析 ,揭示出一个 2 0 0 km× 2 0 0 km范围内的地面温度分布特征。反演结果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城市热岛现象的变化规律 ,并且能较为清楚地反映出相对的高温区和低温区  相似文献   
147.
文彩虹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03,23(4):379-391
利用ECMWF PROVOST项目产生的在给定海表温度强迫下的150(1979~1993)季节集合预报数据集,分析揭示了季节平均气候异常潜在可预报性的全球分布。首先,利用可再现的强迫模态重建集合资料场,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的基础上定义潜在可预报性指数PU^k,然后,将重建场的PU^k与重建场贡献于集合平均的方差比结合,提出了定量估计局地潜在可预报性的指数PI。以全球850hPa温度季节平均异常场为例,对PI进行定量计算表明:不仅大部分热带地区,而且热带外一些地区的季节平均气候异常具有潜在可预报性,主要分布在北美、南非和亚洲部分季风区;全球大部分潜在可预报地区主要受ENSO型强迫控制,而部分温带地区如中国华北、中亚、北美南部主要受非ENSO型强迫控制;局地潜在可预报性具有季节性,夏季可预报性较强,冬季较弱。通过与其他几种估计季节潜在可预报性的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PI方法能更好地把热带外地区受外强迫控制的可预报信号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148.
地理空间元数据和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介绍了元数据、地理空间元数据的概念,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地理空间元数据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其次,论述了构建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方案的可行性,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实现做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地理空间元数据标准为依据,以Internet为依托的数据分发站点的整体设计方案以及实现这项技术还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9.
福建省干旱概况及夏旱期间人工增雨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福建省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夏旱期间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形势、云状、回波特征及云顶温度等条件,结果表明福建省干旱的形成与大型环流形势、地形、地貌及土壤植被条件有关;平均而言,闽东南沿海干旱多于内陆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夏季致旱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季,西风槽前型、台风外围影响型、副热带辐合带型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天气形势,Sc、Cb、Cu云都有一定的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其中降水时长1~5 h,过程雨量1.0~5.0 mm的云是旱季作业比较适合的作业云.这些结果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理论依据,达到解除或缓解干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0.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