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6篇
  免费   699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测绘学   494篇
大气科学   482篇
地球物理   738篇
地质学   1790篇
海洋学   55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4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31.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钦军  薛林福 《世界地质》2000,19(3):235-239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个极具有创新性的领域,其在天文、商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应用成果,它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概括了数据挖掘的6种模式,2种工具,7种方法,探讨了其在地学中应用的前景和意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人们可以从已获得的大量中提取出可理解的模式,从而有效地认识地咎所陷藏的地质规律,发现新知识。同时数据挖掘技术的量化处理方法可以增加分  相似文献   
932.
高先志  陈发景 《地学前缘》2000,7(4):548-554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考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933.
RS、GIS一体化研究——以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信息的提取是信息采集的重要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遥感信息与其它信息集成的基础平台。通过遥感(RS)、GIS一体化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研究表明 ,RS、GIS一体化技术具有投资省、周期短、精度高等优点 ,是今后国土资源调查研究所采用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4.
渭河断陷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和VP/VS分布图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陕西及邻省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采用重叠元迭代重建层析成像技术,结合两点快速射线追综,对渭河断陷盆地地壳的S波速度进行了层析反演成像.并利用前期P波速度的研究结果,计算了该地区地壳的VP/VS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S波速度分布两个地区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一是陕晋交界的合阳、永济地区,二是铜川、泾阳地区,它们都位于不同构造单元交汇地带,差异运动显著,是新老地层交错的地区.(2)历史强震震中主要分布在S波的高速区及边缘地带;(3)在淳化、耀县、泾阳之间存在VP/VS高值区,最高达2.1.  相似文献   
935.
塔里木地区石炭纪沉积序列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地面和钻井剖面的研究,总结出4种典型环境下的岩相特征和沉积序列。盆地内不同地区因局部沉积条件(如古水深、陆源碎屑供给量、古气候等)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沉积序列。在塔中、塔北一带多出现以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序列,而塔西南多出现以碳酸盐为主的沉积序列。尽管各地区喾序列在垂向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但各沉积序列特征均能反映出海进一步退的旋回变化。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可以识别出4个三级级别(相当于  相似文献   
936.
The Jinding superlarge lead and zinc depos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geologists of the world and its metallogenesis has long been in dispute. This paper takes the Jinding deposit and the Baiyangping Cu-Ag-Co deposit which was recently found at about 30 km north of Jinding as one ore belt, and, based on researches on the helium, argon, and xen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rimary inclusions in ore-forming solutions of the main stage, the authors have found that the 3He/4He ratio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2.7′ 10- 6 (varying from 0.19 to 1.97 Ra), the 4He/40Ar ratio (0.24- 3.12) is close to the mantle characteristic ratio, and the xeno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show characters of the mantle xenon. The above results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tle source and crust-mantle fluid mixing (mantle helium reaching 32%) and the metallogenic contributions of the deep processes in the Jinding-Baiyangping ore belt.  相似文献   
937.
根据精巢形态、切片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可将日本蟳的精巢发育划分三期:未发育、发育期与成熟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知,它的精子为无鞭毛精子,呈圆球形,大小为30μm.并运用实地调查、解剖、分析样本及光镜观察等手段,对其性腺形状、交配行为及胚胎发育等作了初步的描述.  相似文献   
938.
重点介绍了在青岛海关H986工程中,对滨海浅滩近期回填的杂填土地基的强夯方法,并对施工中的一些问题予以分析,给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939.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薛娴  王涛 《中国沙漠》2000,20(4):404-408
从系统论的角度,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加以剖析,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和生产力,使人类在合理的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干旱区的人地关系,优化人地系统诸要素间的结构,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才是解决干旱区沙漠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40.
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防沙历史的综合总结和分析,认为莫高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灿烂文化艺术的瑰宝,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之一。单纯的消极人工清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和旅游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基本点的要求。那么,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整个窟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且其示范效应将带动本地区乃至整个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根据风沙环境特征,提出了莫高窟防护体系建立的主导思想是:以防治西北、西南主害风为主,根据鸣沙山、砂(砾)质戈壁、窟顶崖面等不同地带的具体风沙运动规律,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以切断或削弱鸣沙山沙源和固定流沙,并消除沙砾质戈壁面的就地起沙为目的,建立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从根本上消除风沙活动对莫高窟的危害。同时对莫高窟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及防护宽度、砾石铺压的基本原理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