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7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469篇
地球物理   672篇
地质学   1575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4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气候变化对密云水库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云水库近30 a入库水资源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可持续发展,其中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以海河流域密云水库的水资源供应为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入库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SRES A2情景下在2025年入库流量减少外,其他情景均表现为入库流量增加。对入库流量增加的情景,采用"零调整方案",即不采取调整措施是可以的,但由于未来北京水资源压力较大,有必要采取一些综合对策。通过多目标条件分析,为解决北京的饮用水供应问题,建议采用开源(跨河流调水)、节流(水田改旱地)及污水治理三管齐下的方案。  相似文献   
962.
雁山楝树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桂北地区雁山气温等气候要素与楝树5个物候期的多年同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雁山近34a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增温特明显,在增温过程中以春季增温为主,冬季和秋季增温次之,夏季呈弱降温趋势;(2)近10a来雁山楝树展叶盛期、开花盛期表现为一致的提前趋势,叶全变色期和落叶始期表现推迟的趋势,整个绿叶期延长,果成熟期表现推迟;(3)2月平均气温(T2)和1~3月均温(T1-3)是影响楝树展叶盛期、开花盛期的主要气候因子;(4)楝树物候变化是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63.
7·13郑州大暴雨成因与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局地大暴雨,24h降雨量达174mm,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这次大暴雨主要由两个时段的强降水累计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第一时段的强降水由副热带高压内部产生的局地对流云团加强造成,对流层底层东风气流的加强提供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作用,促进了对流发展;新生云团进入潮湿的大气环境中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针对降水具有的明显中尺度特征,综合分析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发现: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合风廓线拼图可以很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趋势;区域自动站的10min极大风速场上显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郑州附近的气旋中心维持时段,与对流云团影响郑州及强降水时段对应。因此具有中尺度特征的局地强降水,可由雷达、自动站等信息作出短时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964.
NCAR分析资料在大气边界层内误差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比较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1998年5月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20日)7个站点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与NCAR分析资料,分析了在大气边界层内分析资料存在的误差.结果表明:在大气边界层内,NCAR分析资料存在较大的误差.位温和比湿误差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下高上低的特征.比湿的误差要大于位温的误差,7个站点的位温均方差最小值基本都小于1 K,最大均方差也不大于2 K,而比湿均方差最小值基本都大于1.0 g·kg~(-1),部分站点的误差最大值超过2.0 g·kg~(-1).初步说明,下垫面对NCAR分析资料误差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内陆地区和海岛地区的分析资料位温的误差比沿海地区大,而比湿数据则相反;在垂直方向上,分析资料的位温误差在0.98~1.33 K之间,比湿误差介于1.39~1.60 g·kg~(-1)之间.  相似文献   
965.
遂平县近54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遂平县1954-2007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县近54a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平县近54 a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与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24 ℃/10a.冬季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气温下降,高、低温天气日数明显减少.遂平县有资料以来的最温暖时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即1994-2002年之间,20世纪90年代暖冬现象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66.
城市化进程对南京市气温变化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揭示城市环境气象的蠕变过程,利用南京站1956—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及南京市1995—2006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变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28℃/(10 a)、0.18℃/(10 a)、0.33℃/(10 a),特别是1990年以后,增温速率进一步加大。(2)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气温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城市下垫面性质、工业排污和人口数量。(3)1990年代后南京市城市化进程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67.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制定农业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OST模型,利用太谷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验证,确定该模型在山西太谷地区的适用性。文章分析了太谷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假定以1985年-2007年的变暖趋势增温,假设其它条件不变,从而构建了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的气象情形。以这些气象情形驱动验证好的模型模拟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气候变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未来冬小麦的产量是波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968.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version 2.0.1 (BCC_AGCM2.0.1) is described and its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he present-day climate is assessed. BCC_AGCM2.0.1 originates from the community atmospheric model version 3 (CAM3)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The dynamics in BCC_AGCM2.0.1 is, however,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Eulerian spectral formulation of the dynamical equations in CAM3, and several new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have replaced the corresponding original ones. The major modification of the model physics in BCC_AGCM2.0.1 includes a new convection scheme, a dry adiabatic adjustment scheme in which potential temperature is conserved, a modified scheme to calculate the sensible heat and moisture fluxes over the open ocean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ocean waves on the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and an empirical equation to compute the snow cover fraction. Specially, the new convection scheme in BCC_AGCM2.0.1, which is generated from the Zhang and McFarlane’s scheme but modified, is tested to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ropical maximum but also the subtropical minimum precipitation, and the modified scheme for turbulent fluxes are validated using EPIC2001 in situ observations and show a large improvement than its original scheme in CAM3. BCC_AGCM2.0.1 is forced by observed monthly vary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sea ice concentrations during 1949–2000. The model climatology is compiled for the period 1971–2000 and compared with the ERA-40 reanalysis products. The model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energy budgets, precipitation, sea level pressure, air temperature,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s well as their seasonal vari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BCC_AGCM2.0.1 reproduces fairly well the present-day climat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new dynamical core and the updated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in BCC_AGCM2.0.1 leads to an overall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CAM3.  相似文献   
969.
新疆北部地区季节性积雪密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新疆北部地区季节性积雪期的定点站和典型区域,应用北疆20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使用便携式测雪仪(Snow Fork),在不同地域、不同雪层和不同时间进行观测与测量,并且在积雪稳定期中的一次降雪过程对新雪密度变化过程中影响它的诸多因子进行观测,对新疆北部地区冬季季节性积雪密度变化特征进行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雪面辐射热量和雪层内温度梯度对积雪密度起主要作用,变化主要是通过雪层内深霜和粗粒雪层的温度减小而实现的;在隆冬期全层积雪密度最大的为深霜层,入春2月下旬回暖期以后,由于雪层含水率的增加,季节性积雪密度最大层则为粒雪层.  相似文献   
970.
The structure of deuterated jarosite, KFe3(SO4)2(OD)6,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ime-of-flight neutron diffraction up to its dehydroxylation temperature. Rietveld analysis reveals that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ts c dimension expands at a rate ~10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for a. This anisotropy of thermal expansion is due to rapid 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001) sheet of [Fe(O,OH)6] octahedra and [SO4] tetrahedra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itting of the measured cell volumes yields a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α = α0 + α1 T, where α0 = 1.01 × 10−4 K−1 and α1 = −1.15 × 10−7 K−2. On heating, the hydrogen bonds, O1···D–O3, through which the (001) octahedral–tetrahedral sheets are held together, become weakened, as reflect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D···O1 distance and a concomitant decrease in the O3–D distanc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On further heating to 575 K, jarosite starts to decompose into nanocrystalline yavapaiite and hematite (as well as water vapor), a direct result of the breaking of the hydrogen bonds that hold the jarosite structure toge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