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As an important channel connecting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circulat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topography of the strait, especially the Taiwan Bank (TWB), which is a remarkable topographic feature located at the southern entrance to the strait. Based on a series of pressure gauges deployed roughly 40 km offshore along the western Strait, subtidal sea-level variability under the combined impact of winter monsoon and topography was studied. The analyses show significant along-strait coherences of subtidal sea levels and their coherences with the large-scale monsoon wind for periods from 2 to 14 day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fluctuations are mainly forced waves driven by the large-scale winds. In addition to the normal cross-shore wind setup, a sea-level setup in the along-strait direction is confirmed, which is induced by the combined forcing of the fluctuating winter monsoon and the blocking of the TWB. A southward current surge driven by a northerly wind event will cause a rising sea level over the TWB inducing a southward along-shore slope anomaly to the north of the TWB and a reversed slope anomaly to the south. The subtidal current through the channel to the west of the TWB is found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reversed slope anomalies generated via the along-shore setup.  相似文献   
332.
在流体力学中,描述流体运动有Lagrange方法和Euler方法.Euler方法是通过观测通过空间各固定位置点处流体质点的运动行为来描述流体运动规律,而Lagrange方法是跟踪各个流体质点,通过观测它们在时空运动中所走过的路径来描述流体的运动规律.在数学处理上,Euler方法较Lagrange方法简单,但Lagrange方法可以完全描述流体运动的整个流场的所有特性,而Euler方法却无法描述每个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本文,我们研究具有刚性边界的三层流体系统中的界面内波,其中上层流体的密度比下层流体的密度大.通过在界面处引入朗格朗日匹配条件并使用微扰法得到了拉格朗日描述下的界面内波的一阶解、二阶解及三阶解,给出了质量输运速度、波频率、平均水平和质点运动轨迹的解.结果表明对于质量输运速度、波频率、平均水平和质点运动轨迹在界面处会有不连续性,但是我们发现在满足一定的三层流体水深比和密度比条件时这种不连续性将会消失.  相似文献   
333.
334.
公共自行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接驳方式。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的时空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接驳地铁出行客流量的时空可视化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地铁客流与公共自行车的IC卡数据进行预处理与时序分析,初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时序相似性;通过对地铁客流的时间聚类进行分析,得到了3种类型的出行日;然后分别对各类型出行日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进行了特征可视化与空间信息可视化,实现对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时空特征的综合分析;最后运用该方法以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地铁站为例,对该站合理范围内的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情况进行了时空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地铁客流与公共自行车IC卡数据的融合可视化分析可更加全面、动态地掌握城市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的时空分布情况,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规划及建设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35.
利用Jason-3卫星在国外4个主要卫星高度计定标场所在海域的测量数据,分析了这些海域的有效波高变化特性。在我国大陆沿岸选取了Jason-3卫星经过的12个海域,分析了它们的有效波高变化特性,给出了在我国大陆沿岸建设卫星测高定标场的选址建议。Bass、Corsica、Gavdos等3个定标场海域的平均有效波高约为1.1 m,说明平均有效波高1.1 m及以下的海域适用于建设定标场。选定的12个沿岸海域中,渤海及黄海海域平均有效波高小于0.8 m,显著小于东海及南海1.3~1.5 m平均有效波高,单独从有效波高的角度渤海及黄海海域更适合于建设卫星高度计定标场。  相似文献   
336.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花岗岩基的解体及钼找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地质时代以及含矿性等研究,特克斯达坂岩基可解体为早石炭世库勒萨依序列和早二叠世其那尔萨依序列,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47Ma和291~292Ma,地质调查已证实,两序列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并于解体出的库勒萨依两序中新发现了斑岩型钼矿体。特克斯达坂岩基的解体,客观反映了岩浆活动的特征,不仅为深化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丰富构造岩石组合资料和探讨本区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37.
为使用嫦娥一号三线阵光学影像进行月球测图,本文研究月球测图的特殊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提出基于Cle-mentine卫星影像数据和ULCN 2005月球控制网进行月球测图的方法,应用商业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和自主研发的辅助软件系统进行了月球测图实验.该实验选择了月球近南极的一块区域(W109.7°~W163.4°,S69.3°~S84.2°,面积约1.5×105km2),采用10个轨道的60景Clementine的UVVIS影像、408个ULCN 2005控制点(其中56个作为检查点)和1 337个连接点,建立该区的DTM和地形图,水平中误差和垂直中误差分别为98.639 m(0.19pixel)和1 003.751 m(1.93pixel).论证基于嫦娥数据生成月球DTM和地形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8.
地球的正常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重力学的水准椭球和麦克劳林-皮蔡奇椭球出发,根据作者近十几年研究发表的参数椭球、纬向密度、准等位条件、似水准椭球等一系列观点和内容,提出"地球正常密度"概念,并求解出"地核椭球-壳幔椭球层"模式的地球正常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339.
四川黑水县徐古锰矿徐古矿段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古锰矿属扬子地台西缘之松潘-甘孜地槽南缘拗陷盆地边缘沉积,分为红岩、卡门和徐古三个矿段,徐古矿段位于矿区的东部。该矿段有高精度磁异常6处,目前已发现1个锰矿层,2个矿化层,均赋存于下三叠统菠茨沟组地层中。在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和矿床特征研究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属沉积变质型锰矿床,成矿过程大致经历了铁锰的第一次富集、第二次富集等阶段,并提出了五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40.
盛夏上海地区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尹红萍  曹晓岗 《气象》2010,36(8):19-25
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容易出现错报。对上海地区2001—2005年7—9月份19个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个例进行分析,并和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上海地区未发生强对流的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较易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发生,强对流发生开始时间主要在中午到傍晚;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的发生除需要有较好的层结不稳定条件外,对抬升条件也有较高要求,如边界层整层在上海附近存在中尺度辐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