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综述了近30年来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的研究现状,包括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面密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分析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等。大多利用卫星、激光雷达及地面采样等资料分析研究气溶胶。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文中主要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刘新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37(3):24-31,58,125,126
以西非主要深水油气产区——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样本,分析西非地区典型深水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物源供给类型、盆地结构、构造活动及地形、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影响,两个盆地深水扇体系表现不同特征和演化模式,其中下刚果盆地深水扇体系表现为点物源河流直接供给的大型单扇模式,深水水道及溢岸沉积构成该类型深水扇的主要沉积单元;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扇为线物源三角洲供给的中型群扇模式,深水沉积单元类型多样.由于沉积物流速和沉积物结构改变,控制重力流流体性质,导致深水扇体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在平面和垂向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3.
四川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986~2007年四川省157个站22年大雾资料,初步统计分析了四川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雾日数最多的主要在四川盆地;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和月际变化,春、夏季年均雾日数较少,分布范围较小,秋、冬季年均雾日数较多,分布较广;雾大多开始于晚上20时~次日早上8时,结束于8~12时;其中持续0~3小时的大雾所占比例最大。近22年雾日年际变化趋势:约40%的观测站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分布集中在四川盆地,有少数的站点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4.
西南地区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网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昆明、西藏五省、市、自治区17个酸雨观测站1993~2004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西南地区降水pH值、酸雨频率及降水电导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原、拉萨、甘孜极少出现酸雨;重庆酸雨频率最高,遵义降水pH均值最小,降水酸性较强;酸雨年际变化有降低趋势;酸雨强度及频率存在明显的月际变化,变化接近U型分布,并且与降水量成正相关。西南地区的酸雨污染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25.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MSA功率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该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经历了“趋势变化一扰动变化一发震期一恢复期”等发展阶段,以及“低频变化一高频变化一平稳变化高频变化”等演化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台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与相关现象和机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能够完整反映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具有一定客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6.
针对局部地形的非线性变化与图形的极值信息对地表面积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顾及坡度因子与图形极值的地表面积计算法,分析了地表面积计算理论与误差。最后以中国西部具有典型地貌特征的两县数据为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局部地形逼近具有一定的改进,宏观上与规格格网交叉对角划线法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文中推导的三角网面积传递误差可初步表明考虑局部地形坡度因子与极值的地表面积计算结果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27.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LGM), the global climate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such as cold and warming events, which provide an ideal model for evaluating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pollen records in Northeast(NE) China, the vegetation pattern during special periods since the LGM was reconstructed in this work. During the LGM(approximately 18,000 cal yr BP), the steppes expanded rapidly in NE China, and a cold-dry meadow-steppe developed on the Songnen Plain. The Liaohe Plain and the Hulun Buir Plateau were occupied by a steppe-desert, with forest-steppe vegetation grown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lains; there were cold-dry coniferous forests and mixed conifer-broadleaf forests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early Holocene(10,000–9,000 cal yr BP), Changbai mountain(CBM) forests thrived in the eastern hilly area and the Sanjiang Plain, while the central region was dominated by steppes, and warm-temperate broadleaf forests developed northward. During the Holocene warm period(approximately 6,000 cal yr BP), CBM forests and cold-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s developed in the north, while spruce-fir forests developed in the eastern Xiao Hinggan Mountains and the Sanjiang Plain. The distribution centre of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s migrated to the south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s and the Liaodong Peninsula. The isolated woodlands increased on the Songnen Plain and the meadow-steppes expanded to the Liaohe Plain. Therefore,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monsoon precipitation in NE China,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warm-temperate forest vegetation. The increase of summer monsoons and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climate warming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proved plant load.  相似文献   
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群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工具,挖掘国内城市群研究状况,对国内城市群研究特点、核心作者、明星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归纳和评述,旨在为我国城市群研究提供参考。结论如下:中国城市群研究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发展迅速;出现了大批核心作者,并形成了以这些作者为主体的合作网络;相关科研机构发文量2005年后大增,排在前列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明星机构;国内城市群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方法和技术也不断完善,呈现从定性向定量模型转变的趋势,研究热点依次集中在“空间结构”、“经济联系”、“城镇化”、“引力模型”,并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往内陆转移的趋势;最后对中国城市群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城市群研究内容、数据方法、实践层面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9.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城市河流有复杂的生态系统,齐全的污染类型,污染危害极为严重。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城市河流的污染治理已不再是解不开的难题,发达国家的城市河流大部门已进入良性生态循环阶段,碧水游鱼使人留连忘返。本文以泰晤士河为例,总结了依法治污、区域性防治技术、污水处理系统、芦苇床治污、引水冲污、疏汲底泥等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并对苏州河的整治提出了若干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30.
针对国际上VLBI专用硬盘记录终端升级到MK5B后,数据记录格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设计了能够适应MK5B数据格式的通道检测软件。MK5B通道检测软件主要用于检查硬盘记录器记录数据的可读性以及确认接收机和VLBI终端等观测设备的参数设定。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软件的可维护性及可移植性,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两段观测数据的处理表明,MK5B通道检测软件工作稳定,处理结果正确,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